首页 > 行业资讯

我国煤炭交易市场的演变与探索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10-25 10:05:49
热度:

我国煤炭交易市场的演变与探索从国家计划分配到市场化体制机制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交易市场不断发展,也面临挑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的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工作,因市场发育不完善

从国家计划分配到市场化体制机制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交易市场不断发展,也面临挑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的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工作,因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建设步伐一度放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已建成煤炭交易中心30多个,已经运营的煤炭交易中心分布在全国多个地区,基本上形成了煤炭产地、中转地、消费地并存的空间布局。与此同时,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煤炭市场接轨的,统一高效、竞争开放、和谐有序的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仍有待建立完善。

煤炭交易市场的历史演变

目前业内公认的我国煤炭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煤炭市场以国家计划分配为主。第二阶段处于1993年到2004年间,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探索阶段。第三阶段处于2005年至今,为煤炭市场化体制机制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

在第三阶段中,2005年和2013年是两个关键时间点。

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

此后,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如火如荼。2007年,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带动我国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全面提速,一批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陆续建成。几十家功能各异、规模不等、覆盖区域不同的煤炭交易市场纷纷出现。

2013年,国家完全取消煤炭价格“双轨制”,存在多年的煤炭订货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煤炭市场亟需新的煤炭产运需衔接机制,煤炭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地建成的煤炭交易中心有30多个,已经运营的煤炭交易中心分布在全国多个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等煤炭产地型煤炭交易市场,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天津天保大宗煤炭交易市场、徐州华东煤炭交易市场等集散地型煤炭交易市场,沈阳煤炭交易中心、鲁中煤炭交易中心、华中煤炭交易中心、华南煤炭交易中心等消费地型煤炭交易市场并存的空间布局。

煤炭市场化体制的探索发展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杨显峰介绍,煤炭交易市场起到增加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共享交易信息的作用,可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

“虽然目前有30个煤炭交易中心,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没有那么多。”杨显峰坦言。

据介绍,我国煤炭交易中心区域性强,部分煤炭交易中心由当地政府主导,交易市场服务范围有限,交易市场的定位和业务功能受到制约。

按煤炭交易中心的建设主体分类,目前我国煤炭交易中心主要由政府、煤炭企业、第三方企业等主体建立,前两者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煤炭交易中心,由政府所办。山西省政府赋予其部分职能,支持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发挥作用,山西省大型煤炭企业的铁路外运计划需要由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协调上报。

“从‘招标、竞价、采购’这种完全的市场交易行为来看,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杨显峰说。

以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煤炭交易中心,由煤炭企业所办,市场化范围有限。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作为陕煤集团的第二方交易平台,是企业的销售出口。在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上,除了有部分走铁路外销的煤炭外,还有地销的煤炭,以竞价的方式买卖。

据杨显峰介绍,目前也有其他煤炭企业通过该平台交易,但“交易量不大”。和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建设主体类似的山西焦煤焦炭交易中心,目前实现了“部分市场化”,地销煤、长协煤全部通过该平台实现交易。对于地销煤而言,该交易中心为竞价买卖提供平台;对于价格和用户已基本确定的长协煤而言,该交易中心主要发挥管理作用。

而以内蒙古交易中心等为代表的煤炭交易中心,则完全由第三方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是集运环节的交易中心,主要负责实现供需双方的顺利对接,一年成交量5000多万吨。

“我国煤炭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煤炭交易市场建设风生水起。但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交易市场的功能还有待充分发挥。”杨显峰说。

随着煤炭市场化体制的不断探索发展,煤炭购销渠道、购销模式、贸易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交易环境更加公开,交易信息更加全面,交易价格更加贴近市场。

据介绍,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炭现货交易市场已初步发挥其在煤炭流通领域中的作用,开始更多地利用市场的手段调节或调控煤炭流通,减轻政府协调煤炭流通的压力。

和煤炭市场息息相关的定价体系

据信达证券首席分析师左前明介绍,纵观我国煤炭价格发展历史,可将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53年至1984年的完全计划经济定价阶段、1985年至2012年的价格双轨制阶段、2013年至2016年的完全市场化阶段、2017年至今的“基础价+浮动价”的中长协与市场价并行的价格双轨制阶段。

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要求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协商确定价格。

2013年至2015年,重点电煤合同取消后,煤企和电企开始自主协商签订定量定价的长协合同,但由于这一时期煤炭价格处在下行通道中,长协合同无法执行年初价格。

2016年,煤炭去产能政策陆续出台,煤炭价格结束了长达近5年的下行,重回上升通道。

同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当年年底,原神华集团重拾年度长协价和现货价的价格双轨制,并按要求制定了较明确的长协价定价机制,即“基准价535元+浮动价”的定价模式。

“通过梳理过往价格双轨制对行业和煤炭价格的影响可以看出,双轨制容易滋生行业乱象,导致价格信号失灵、投资匮乏、供给释放乏力,还会加剧市场煤炭价格的波动。”左前明说。

按照计划,我国80%的煤炭生产量都属于长协量。“长协量大了之后,市场量自然就少了,因此市场上的这部分煤炭价格波动会有所加剧。”杨显峰解释说,“市场煤价的上下波动,对于签订长协的企业而言影响不大。因为这部分企业80%的煤炭生产量都是长协量,其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但对于没有签订长协或长协量不够大的企业,市场煤价波动带来的影响将比较明显。

据介绍,目前非长协量的约20亿吨煤的定价标杆,为秦皇岛市场煤的价格。由于没有长协的存在,“紧的时候大家都采购,松的时候大家都抛售”。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中,对新一轮签订的下水煤中长期合同如何定价,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供需双方应继续参照上年度“基准价+浮动价”的办法协商确定定价机制。基准价由双方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协商确定,对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仍按不高于2017年度水平执行。

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建设难点

随着煤炭市场的开放,多年来人们有一个传统习惯——煤炭生产出来,企业广撒网,找用户对接。用户也广撒网,找企业、找货源。一旦找到彼此满意的合作方,供需双方之间通过人情关系、信任关系长久维持。

“这是一种低端的销售模式,该模式缺乏一个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平台。而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应该扮演的,正是建立公开渠道的角色。”杨显峰说。

200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曾一度紧锣密鼓地筹建,但阻力很大。

在当时电煤价格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煤炭交易中心发现价格的功能难以发挥,煤炭供需双方在市场上对接的煤炭量不大。此外,铁路煤炭运输体制致使集中型煤炭交易难以实现。煤炭交易不同于石油交易,在缺乏交割库的情况下,整个物流系统难以流畅运转。

10余年后,中国煤炭交易市场尚处于发育成长阶段。虽然各地煤炭交易市场纷纷建起,但如今国内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煤炭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也尚未建立。

对于建立全国性的煤炭交易市场而言,“煤炭标准化难度大”是先要面对的问题。

据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杨越介绍,煤炭是非标产品。“煤炭和钢铁不一样,钢铁是锻造出来的二次加工过的产品,但煤炭是天然的产品。不同的煤炭热值不同、硫分不同,煤炭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很难实现标准化,这也是限制煤炭贸易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杨越说。

众所周知,在其他各指标完全相同的情况下,5500大卡的煤炭比3000大卡的煤炭发热量更高。但是,硫分高的5500大卡的煤炭如何与硫分低的5000大卡的煤炭做比较?由此看来,多个指标维度下,对不同质量的煤炭定标准、定价格,并非易事。

此外,不同企业锅炉适用性不同。仅以耐烧性为例,适用3000大卡煤炭的锅炉如果烧了5000大卡的煤炭,锅炉就会损坏。即便同样是3000大卡的煤炭,不同产地的煤特性也不同。产自内蒙古的褐煤,放数月就易变质,而产自山西的同等发热量的煤,可存放一年左右。

因此,在煤炭“非标”特性下,用户不敢随便买煤。一些指标看似一致,但买回后未必能正常使用。

公开的渠道建立,需要政府先在市场管理上有规矩。

杨显峰打了个比方,以前北京大街上都是摆摊儿卖菜的,后来不让干了,都得进大棚。现在煤炭销售市场没有“城管”,全是企业自销自采,都在“大街上”卖,这就缺少规范性。对于煤炭市场而言,理想化的状态,就像让散户都进菜市场吆喝,依然是自产自销,但有了统一的平台,在公开的平台上自产自销,方便管理,透明度高。

杨显峰建议,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要变“卖产品”为“卖服务”。根据订单进行配煤生产,提供对方需要的产品,并根据各自企业的煤炭质量特征,开发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市场,“这符合目前煤炭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筹备成立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暂定名),现已有基本方案。初步方案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新华社、秦皇岛港、部分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等参与。起步阶段考虑依托铁路物流,完善已经基本成熟的煤炭中长协合同交易,将走铁路运输的、货源稳定的这部分煤炭,经过全国性交易中心加强流通管理。

“拟建立的‘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主要是国家从稳定供需、稳定价格、保障供应的角度出发而考虑建立的。”杨显峰说。

煤炭交易市场的电子化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供需双方习惯了传统的面对面、一对一的贸易模式,没有使用网络的习惯。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刺激着煤炭交易市场的平台升级。电子交易不仅降低了你来我往的额外成本和交易风险,而且提高了透明度和交易效率。

如今,我国煤炭交易已由原先“以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为主导,以区域煤炭订货交易会为补充,以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洽谈为主要形式的传统的、初级的煤炭交易”开始向“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平台,以电子交易为手段,以战略合作为主、需求调节为辅的现代交易形式”转变。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以现代交易体系为支撑、以精细化物流配送为手段、以战略合作为基础、实现多元化交易”的新型交易模式将成为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

“我国煤炭交易市场的发展应充分借鉴和利用先进的商品交易理念与网络技术,进行煤炭交易模式的创新,逐步建成一个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煤炭市场接轨的,高效、竞争、开放、和谐有序的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该负责人说。

进入网络时代,更前沿的煤炭交易方式将在平台上呈现。

上海煤炭交易所总裁张慧表示,未来,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方式一旦进入煤炭交易市场体系中来,将是“去中心化”性质的颠覆。

目前,上海煤炭交易所已摒弃了传统的交易形式,通过互联网实行数值交易,产生交易信息链,并根据信息链中的信息,从银行完成资产证券化。

我国主要煤炭交易中心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山西省政府直属、正厅级建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截至目前,其交易总量达到95.74亿吨,交易总额5.17万亿元,是国内煤炭交易商最多、交易额最高、交易量最大的煤炭现货交易市场。

上海煤炭交易所是1992年由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原国家物资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煤炭交易所。截至今年8月,上海煤炭交易所累计交易量435万吨,累计交易额21.8亿元。

东北亚煤炭交易有限公司创建于2010年,是服务于煤炭流通产业的第三方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2017年供应链金融服务规模近100亿元,服务量近2000万吨。

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于2010年11月成立,为陕西省区域内唯一的省级煤炭交易平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煤炭网上交易量1.42亿吨,同比增长23.2%。

国能580·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是基于能源供应链“B2B”业务和互联网思维下“O2O”创新服务模式的“互联网+能源”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截至今年6月,其完成煤炭交易量4.29亿吨,交易金额891亿元;完成运力交易量7293.8万吨,交易金额近25亿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