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松滋掀起农村能源革命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10-16 15:01:02
热度:

松滋掀起农村能源革命图为:松滋农村居民又开始用沼气生火做饭。老农余元尧拧了一下沼气灶上的打火开关,“噗”的一声灶头上立即腾起蓝色火焰。“真好,真

图为:松滋农村居民又开始用沼气生火做饭。

  老农余元尧拧了一下沼气灶上的打火开关,“噗”的一声灶头上立即腾起蓝色火焰。“真好,真好!”他笑着念叨。

  10月12日,在松滋市南海镇拉家渡村,时隔10年,余元尧家再次用上了沼气。对于沼气,余元尧再熟悉不过。以前,他是自己生产沼气自己用,现在,他接通的是附近沼气集中供气站的气。

  近半个世纪以来,余元尧见证了沼气在松滋农村的大起大落。如今,被冷落长达10年后,沼气再度归来,点燃千家万户的灶台。它的背后,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农村生态能源革命。

  曾经沼气红极一时

  10月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辗转找到85岁的李传美老人,他是松滋沼气能源“第一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李传美“追花期”到巫山等地养蜂,发现当地有农户用猪粪发酵产生的气体生火做饭,这是他第一次见识“沼气”。回来后,他开始“土法上马”打沼气池。

  “没有水泥,就用石灰、煤渣和土混合的‘三合土’。”李传美回忆,1969年,终于打出了第一口池子。沼气产生后,用塑料管引出来,才发现没灶,用不了。后来,他找了一块红砖,在中间钻了个拐弯的孔,因陋就简做成了“沼气灶”。

  李传美说,第一口池子打得太不专业,基本没派上用场。直到1972年,才建成了“能用”的沼气池。邻居过来串门,发现李传美在用沼气烧水,不到10分钟水就开了,水壶还白净白净的。当时的农户都是用柴火烧水,不仅时间长,水壶也被熏得黑乎乎。在缺柴少电的松滋农村,沼气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从此,李传美的命运发生了大转折,村民们纷纷邀请“李师傅”打沼气池。后来,李传美之子李家宝子承父业,组建了专业沼气施工队。他们3天就能打好一口池,订单多到要排号。

  高峰时,松滋农村沼气用户超过10万户,跻身全省沼气普及率和利用率最高县市。松滋市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杨书红感慨:“几乎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

  命运跌宕突遭“冰封”

  一户一池,生火照明,肥田种地。有着如此完美的模式,沼气似乎会在松滋农村永久兴盛下去。

  正当人们对沼气能源看好之时,突然出现了变局。李家宝介绍,进入新世纪,打工潮人群持续扩大,农村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家中老人无力打理沼气池。加上生猪养殖模式转变,由散养转向规模化养殖。农户不养猪了,就没了猪粪,沼气池断了料。

  曾经备受热捧的沼气,突然被冷落,几近“冰封”。10年前,余元尧老人家停用了沼气。李家宝的沼气施工队停摆了。在松滋农村,随处可见废弃的沼气池。作为沼气能源全国先进县的松滋,一时格外尴尬。

  随后,松滋探索发展“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模式。松滋市洁源沼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杰介绍,就是沼气工程追着大型养殖场跑,与养殖场形成捆绑关系。

  “沼气工程依赖单个养殖场,十分被动,养殖场规模扩大,粪料多到‘吃不下’,养殖场缩小规模,又会‘吃不饱’。”黄杰说,“另一个重要问题,养殖基地多数选址偏远,很难找到适合供气的用户,效益大打折扣,难以持续。”

  解除“捆绑”迎新生

  畜禽粪污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不能承受之重。沼气遭弃,不仅是能源问题,更事关生态环境大局。

  出路在哪里?杨书红认为,唯有适应新形势,才能让沼气能源起死回生。

  沼气工程与农户、养殖场捆绑行不通,沼气原料与畜禽粪污捆绑也行不通。松滋农村能源部门另辟蹊径——解除“两个捆绑”,打破“一户一池”、养殖场配套沼气工程的传统模式,在新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度规模的沼气集中供气站,把周边沼气原料收集运输过来使用。一方面,他们解除沼气与农户、养殖场的捆绑;另一方面,解除沼气与畜禽粪污的捆绑,扩大沼气原料选择范围,将农作物秸秆和蔬菜尾菜纳入,确保在养殖周期波动、畜禽粪污供应不畅时,也能稳定产气。“以前我们建沼气工程,是以‘畜’定沼,根据畜禽养殖地点和数量来确定沼气工程的选址与规模。”杨书红说,“现在,我们瞄准需求端,以‘户’定沼,视农户用能需求来配建沼气工程。”

  近年来,松滋开始在新农村示范小区、村落兴建沼气集中供气站,新一轮农村能源利用改革成功破题。业主承建、专业管护、市场运营,沼气集中供气的“松滋模式”,开全省先河。

  一场农村生态能源革命

  松滋南海镇拉家渡村沼气集中供气站,8个发酵池建在地下,两个高大的绿色贮气柜立在地面,全程智能控制,站内整洁卫生,没有一丝异味。

  该供气站运营主体是松滋市洁源沼气专业合作社。黄杰介绍,气站与周边10公里范围内各类畜禽养殖场、生态农业基地分别签订原料、沼肥供销合同。沼气以每立方米2元的价格经管道供给周边320多户农户,大幅低于液化天然气,农户抢着要通气。年产2700余吨沼肥,以30元每吨的价格销售给生态农业基地。

  从粪污集中处理,到小区集中供气,再到沼肥反哺种植,农业废弃物被“吃干榨净”,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完美闭环。

  在松滋,像洁源这样的沼气专业市场经营主体已达6家。目前,该市已建中小型沼气工程191处,小区沼气集中供气工程20处,年产沼气总量达500万立方米。在众多市场主体推动下,沉寂已久的沼气能源成功“复出”,以全新形态走进千家万户,掀起了一场农村生态能源革命。

  “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松滋这些年的探索实践,与中央提出的‘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解决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的要求完全契合!”杨书红兴奋地说,“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农村生态能源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磊 通讯员廖义华 肖永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