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全国一张网 “福气”贯神州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10-16 10:10:30
热度:

全国一张网 “福气”贯神州9月14日,广西钦州,中国石化广西管道与中国石油中缅管道联通供气。9月20日,天津滨海,大型机械几进几出,大港油田与中国石化南港间的天然气管道联通。9月2

9月14日,广西钦州,中国石化广西管道与中国石油中缅管道联通供气。9月20日,天津滨海,大型机械几进几出,大港油田与中国石化南港间的天然气管道联通。9月25日,甘肃天水,中卫—贵阳输气通道增输改造完成……入秋以来,中国石油推进互联互通的脚步不断加快。

冬供在即,管道互联互通捷报频传,为采暖季供气增添了底气和信心。管网互联互通,将给天然气供应格局带来哪些长远影响?又如何在运营管理中走得更远?

气从八方来

金秋时节,随着广东省梅州市吉坪村附近山区传出一声清脆的爆破声,黄牛岽1号隧道顺利贯通,成为闽粤支干线首条贯通的隧道。数日后,中缅管道和广西管道在来宾实现联通,北海LNG接收站的资源“借道北上”,形成每天800万立方米的双向供气能力。

西南管道南宁分公司运行岗钦州站员工姚燕平没有想到,由LNG转化而来的天然气,居然可以借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实现南气北送,将为北方百姓生活提供便利。

正所谓“气不打一处来”。为了在冬季来临前形成更强大的资源保障能力,中国石油正全力组织中卫—贵阳输气管道联络增输工程、陕京四线增输工程、大连LNG等,捷报频传。去年年底至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不断打破企业壁垒,携手互联互通,共同致力于提升管道联合供应能力和水平。

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全国一张网”,骨干管网建设是基石。过去10年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骨干管网建设掀起新高潮。中国石油陆续建成投产了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和陕京管道系统、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一批重点工程,构建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基本构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西气东输、北气南下、缅气北上、海气登陆”的油气供应格局,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总里程超10万公里,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惠及近10亿人口。

天然气支线和城市管网等“毛细血管”正在迅速伸展和扩张,“网时代”进一步升级。2014年,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城镇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气。在此背景下,各省市发展天然气管网的愿望愈发强烈。以贵州省为例,2012年以来,中国石油以合资经营模式助力贵州省支线建设,致力于提高贵州天然气普及率,已建成4条支线、15个输气站,构建了供气稳定、保障有力、互联互通的供气网络,惠及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黔南等地市州。未来,步伐还将继续加快,力争早日实现县县通。

显然,此次互联互通将使“网时代”版本再升级。一位专家坦言,通过互联互通,将现有的管道能力有效联通、整合,促进天然气资源调配更加高效、便利,是天然气供应“网时代”的进一步换代升级。目前,互联互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国内大部分县县管道能够联通,资源的串供和互保能力将十分惊人,必将对调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互联互通,也将为我国能源管网及相关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进全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天然气地区间调度能力,保障全国市场安全平稳供应。

打通“经脉”添底气

上世纪70年代,“川气出川”工程由于可采储量严重不足,管道建设被叫停。直到2004年年底,由重庆至湖北的忠武输气管线正式通气,才真正将“川气出川”的梦想照进现实。

这暴露的是生产端和消费端不平衡的问题。保障供气,首先要有气,其次要解决供气能力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具备相适应的管网建设水平和输送能力。否则,有气也供不上,只能干着急。

互联互通恰恰是为了打破供应环节的障碍,实现不同地区和季节天然气供应“经脉”畅通。互联互通遂已成为当前管网发展的一项国家层面的政策。这对管道的互联互通能力提出了新的预期。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表示,互联互通,主要是解决资源最大范围调配的问题。管道建设是有较长周期的,短期内大幅、快速建设管道,显然不太可能。有效提升管道运行效率和能力,更加现实也更加有效。由此,互联互通成为不二选择,把各自的管道联系起来,实现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管输能力。

较之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基础设施还远远落后于消费增速。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天然气管网里程约7.72万公里,仅是美国(约42万公里)的六分之一。未来一段时间,这样的状况可能还将持续。互联互通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位LNG业务管理者表示,面对这两年的供气紧张,指望短期建成大规模储气库或通过长输管道进口并不现实。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存量资产,成为解决冬季高峰用气紧张的重要突破口。

西南管道公司生产运行处处长张志坚说,尽管中国的管道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但管网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今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建立以地下储气库和沿海LNG接收站为主、重点地区内陆集约规模化LNG储罐为辅、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多层次储气系统。

据介绍,通过中国石油33项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将在采暖前形成“南气北上”3000万立方米/日能力,明年冬季供暖前形成“南气北上”6000万立方米/日、陕京四线8000万立方米/日的输气能力,并形成东北天然气输往华北700万立方米/日的能力。

一张蓝图绘到底

目前,中国石油33项互联互通重点项目正加快推动,国家能源局定期召开“南气北上”基础设施建设专题协调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互联互通工程建设。

冬供当前,互联互通也在全面加紧实施。但如何让互联互通走得更远,是各方关注的课题。专家认为,互联互通不能只依赖政令,更重要的是,要有联通的意愿和动力,能够积极、主动互联互通。相关人士认为,连通管道是一种商务行为,要找到能兼顾双方利益点的定价和资源交换等市场机制。

说到互联互通的前景,中国石油大学刘毅军教授解析道:“互联互通目前更多的是管道的物理连接,要真正实现长效运行,则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积极性。除了国家政令和地方政府督办推动,主力企业积极参与外,还应该做更多工作,全力保障互联互通的有序开展。”

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全国“一张网”“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还需要探索出一条实际可行且被天然气市场供应、运输各方所接受的商业模式。

记者从管道基层单位了解到,在管道输送价格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互联互通的动力十足。原来,管道运输费标准依据“按距收费”原则,采用固定内部收益率的形式计算管输费。现在标准改为收益率与负荷率挂钩,如何提高天然气管道利用率,确保负荷率大于75%,就成了管道运营者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符合率能够达到75%的并不多。

同时,天然气市场竞争的需要让运营商抛出了橄榄枝。值得注意的是,有天然气销售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供应方来说,在互联互通实现后,无论是对资源供应的任何一方,都相当于扩大了自己的市场,在原本竞争激烈的地方开辟出一片空白地带。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商务谈判,在各企业间形成公认的资源和市场共享模式,以及利润和效益分成机制,夯实管道互联互通基础,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打通“任督二脉”。

对于需求端而言,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保证天然气长期有效地供应。

目前,缺乏稳定气源的管道有动力与主干网连接;依托主干网的地方省级管网,同样有着推进省间联网的需求。这都需要进一步处理好技术和运营管理等问题,打破壁垒,实现省间资源的应急互保,加速地域间的资源流通和优化配置,有效提升管道负荷水平和管输效率。

在这种背景下,互联互通成为管道提质增效的重要选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