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客观论述车用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技术
【技术】客观论述车用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技术 声明本文引用的实验测试数据已经获得Certmap Systems公司的许可,这些数据是首次在国内披露,包括电池系统循环寿命测试和车辆实际
声明本文引用的实验测试数据已经获得Certmap Systems公司的许可,这些数据是首次在国内披露,包括电池系统循环寿命测试和车辆实际工况测试。
这些测试项目验证了大电流主动均衡技术在控制电池一致性的作用;在乘用车(包括运动型和家用型)及专用车(物流车)等模式下,均衡电流与标称(总)电流的比例关系;在实际道路测试时,每百公里能耗等。
本文引用的测试数据是对主动均衡技术的客观描述,并非否定其它现有的电池类型方案以及其它类型的电池成组方案。
1. 电池系统在试验室的测试数据
“电池系统能耗测试”项目是Certmap Systems与中科院深圳市先进技术研究院电动汽车动力实验室共同完成的,测试方法参照《GB-T18386-2005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见附件)及《附录A实验性行驶工况》,测试条件模拟“市区+市郊”工况,充电截止电压4.2V,放电截止电压3.0V。
图1 电池系统电能输入效率测试
图1中,关闭主动均衡控制的160次循环测试中,前20次的输入效率保持在95%以上,一个非常平稳的输入效率,这就是“首20次循环现象”;在20次以后的测试中,电池系统的输入效率随充放电次数下降(充电和放电条件不变),在第40次时,约为90%,在第70次时,约为80%,在100次时,已经降到70%,而在第160次时,约为55%。
开启主动均衡控制后(均衡电流为25%,电池系统相同),从第160到180次(合计20次循环),输入效率恢复到85%-95%之间。
以上测试说明
a 无主动均衡管理的电池系统,其输入效率随着充放电次数衰减;有主动均衡控制的电池系统,其输入效率可以保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高效的区间。
b 有主动均衡管理的电池系统,电池一致性劣化被可靠地控制,所以,电池系统的输入效率非常高,这意味着,充入的电能也更多,毫无疑问,实际续航里程也最远。
c 均衡电流足够大时,一致性劣化可以被控制。
34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