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动车准入门槛降低的利与弊
解析电动车准入门槛降低的利与弊日前,媒体报道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起草电动车市场准入政策,提议给非汽车生产商发放两到三张专门的电动车生产牌照,最早年内有望获批。
笔者的理解不知道是不
日前,媒体报道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起草电动车市场准入政策,提议给非汽车生产商发放两到三张专门的电动车生产牌照,最早年内有望获批。
笔者的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准确:意味着电动车脱离此前传统汽车政策的监管,让更多的外行有机会参与到电动车制造商和销售当中。
最近很多人都想做电动车,特别是大家看到罗永浩那样的人都能做智能手机,或许电动车也是类似的概念,然后自己弄个电动车,说不定那天也成了特斯拉,然后赚个名利双收呢。
简单地来讲,笔者认为放开是电动车准入门槛,这是值得称赞的事情,如果这个事情能够成行,对于中国发展电动车产业,是非常有利的,对于电动车的商业化以及更多商业模式的推广也是有利的,当然,凡事都是双刃剑,同时意味着更多方面需要政府、消费者和各方面玩家注意,更多的风险需要从预防、解决等角度给予防范,笔者简述几点。
第一、从市场化角度来看,放低准入门槛是好事。
大家都知道医院、机场等公共场所出售的一些零食什么的要比超市贵很多,并不是说这些地方卖的东西好,或者这些地方的东西成本高,而是这些地方出售方都是垄断性质的,一些更加有利于降低售价的玩家没有办法进入,从而造成了垄断后的利润,这些都是对于消费者不利的景象,假如说这些垄断取消了,大家都可以去这些场所开超市了,由于这些超市之间存在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讲,肯定是有利的。
降低电动车准入门槛,也属于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的玩家能够加入,能够有着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尝试,更加容易市场化。
此前大家都在谈论城市政府对于电动车政策实行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个方面,笔者已经谈到过多次,在这里不再进行详述,但是里面存在的问题,就是这个道理,明明你是电动车,在一些地方却不被认可成为电动车,这些对于电动车制造商、对于消费者来讲,都是不公平的,从更高的层次来看,也是非常不好看的。
为什么降低了准入门槛就更加容易市场化呢,因为市场化事实上就是如何理解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然后拿出各种方案去满足,如果“情投意合”,这就是成功的市场化案例,属于成功的商业模式。
此前笔者撰文谈到一些问题,比如说笔者不建议监管部门设立一些太过于明细的技术指标,比如说你应用什么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给予什么样的补贴和优惠,你应用了燃料电池给予什么样的补贴和优惠,这些都是不尽准确的,市场需求都不明确,你这么一限定,大家都是跟着这个补贴走了,然后市场的需求就没有人去认真对待了,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本末倒置了,这是不理智的行为的。
现在让更多有能力的企业或者个人加入电动车制造领域,对于整个电动车行业来讲,会带来更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这对于电动车快速发展来言,益处将会非常明显,就像山东区域的微型“低速”电动车一样,这部分的需求满足了,不需要政府给予补贴,自然也就发展起来了,我们也期待门槛放低之后的盛况。
第二、政策优惠需要有侧重进行。
关于电动车,谈论的焦点始终离不开政策的方向,如果放低了准入门槛,这个方面更因该主义和加强。
无论是政策优惠或者资金补贴,新能源汽车不能一锅端,否则造成鱼龙混杂,最终分不清主次,造成钱也浪费了,但是效果不佳。上述笔者也论及这个问题,这些年关于新能源汽车,政府方面的投资和补助并不少,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间也并不晚,当初的时候还谈到了“弯道超车”的概念,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中国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不强,无论是高端电动车的特斯拉ModelS,还是丰田的Pruise,还是通用的Volt以及日产的Leaf,中国汽车制造商无论从产品质量、产品销量以及消费者认可度等方面都没有与之匹敌的产品,这些方面值得政府反思,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导向。
事实上,关于政策优惠或者补贴的情况,也是有着不错方案,以技术或者市场化为目标引导的,奖励性质的优惠政策值得推广。我们设定节能率,我们可以设置相应的技术参数,然后从市场销售的数量上,或者从技术含金量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对于优秀的企业来讲,这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对于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来讲,这样也有效避免了资金的浪费。
当然,如果放低了电动车的准入门槛,这样的政策实施起来就更加具有必要性,毕竟资金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样新能源汽车事业才有可能成功。
第三、影响消费者安全的技术准则不能放松。
放低电动车的准入门槛,不是意味着给予假冒伪劣产品更多的机会,而是给予优秀的潜在玩家更多机会。
无论这个行业能够走向哪里,关键点要清楚,就是通过优化交通工具让消费者、环境、交通更加优化,消费者的安全永远是前提,这些满足不了,都不应该给予实施。
放低了相应的门槛,相应的监管机构应该给予更多的精力去把关,给予消费者使用之前最严格的管控,让消费者不了解市场和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安心使用。
这点在当下的低速电动车方面表现的很多,由于多家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也让消费者对于整个低速电动车领域出现了很多质疑,包括媒体在内,这个时候,打击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而是全部参与其中的玩家,所以,利用标准进行限制,不仅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参与其中的玩家负责的一种表现。
-
宝马将为电动车用户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2024-08-16
-
电机控制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2024-08-16
-
高压变频器将成为市场节能减排主力浅析2024-08-16
-
上半年将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24-08-16
-
《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规格尺寸》6月实施2024-08-16
-
中国光伏产业依靠国外的补贴政策维持高利润2024-08-16
-
新能源汽车标准:系统规划 重点突破 整体提升2024-08-16
-
国家审计署:44个节能减排项目未达标2024-08-16
-
节能减排急需调整贸易结构2024-08-16
-
英菲尼迪全新电动车推出计划延迟2024-08-16
-
陕西出台实施意见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4-08-16
-
充电桩闲置折射新能源汽车发展难2024-08-16
-
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扶持政策的批复有望于6月底下达2024-08-16
-
光伏度电补贴起航2024-08-16
-
北京购纯电动车也须摇号 或阻碍电动车产业发展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