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同步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市大力推进“千园之城”建设,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公园数量突破1000个。图为白云区泉湖公园一角。 本报记者 吴秉泽摄
贵阳市大力推进“千园之城”建设,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公园数量突破1000个。图为白云区泉湖公园一角。 本报记者 吴秉泽摄
图为贵州省石阡县龙塘万亩茶园一角。龙塘镇以龙塘大屯万亩有机苔茶示范园建设为核心,全镇茶园面积已超过万余亩,集茶叶加工、休闲品茗、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成为乡村旅游精品。 (资料图片)
7月6日至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将举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各方人士将再聚贵阳,深入交流,共谋生态文明建设大计。
走过10个年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既“论”起来,又“干”起来,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有质量 生态文明理念广泛传播
我国一向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目前我国一方面仍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越来越高的新期待,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在此情况下,贵阳市从2008年开始谋划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并在2009年到2012年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
2013年1月份,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论坛每年的主题都紧扣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2013年以来,论坛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核心关键词,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主张”。论坛达成的成果——《贵阳共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强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文明实践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10年发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经发展成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交流各方经验和信息、总结各类实践和典型案例、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认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广泛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声音”,展示了加快绿色发展的“中国行动”,有效树立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干”有实效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地,贵州省近年来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筑牢绿色屏障、完善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筑牢绿色屏障。贵州聚焦全面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先后出台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加快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4大工程,2017年完成退耕还林477.4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2520平方公里;开展10大污染源、饮用水源地“双源”治理工程,启动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实施草海综合治理5大工程,全面取缔乌江等流域网箱养鱼;累计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71台、385.9蒸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25.9万辆,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746万吨。
完善绿色制度。贵州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深化生态文明重点制度改革,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垂直管理等,全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率先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率先开展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达108个,资源环境司法机构实现全覆盖。严格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对各市(州)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评价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
培育绿色文化。从2017年起,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举办“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动。同时,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生态县2个、生态乡镇56个、生态村14个;省级生态县7个、生态乡镇374个、生态村515个。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发展和生态协同共进。出台《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加快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发布实施大生态和绿色经济工程包项目332个、投资2523亿元。
推进绿色改造提升。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2017年引进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400个,改造企业1597户、项目1643个;关闭地条钢产能167万吨。
如今的贵州,发展和生态齐头并进。2017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连续7年、28个季度居全国前3位,5年减少贫困人口650万人。同时,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3%,市(州)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优良,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二位。
行稳致远
为生态文明建设作新贡献
章新胜表示,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创办10周年,也是其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的第5次年会,办好今年的论坛年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据章新胜介绍,作为中国生态文明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论坛年会将更加致力于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将紧扣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的“五大体系”和“六大原则”,围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主题,以“创新改革、绿色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为议题支柱,共策划举办会议活动38场,其中高峰会7场,包括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与反贫困、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全球低碳转型等。
此外,年会还设置了10个主题论坛,包括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发展与绿色转型、生态与健康——肿瘤防治、智库建设与绿色发展、海洋微塑料研讨会、绿色发展统计、绿色产业与乡村振兴、绿色循环城市创建等,论坛的主题和内容全面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贵州省副省长卢雍政表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将“力求为共建美丽中国、美好世界,汇聚全球智慧、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行动”。
2018(第十四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