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贫困户搭上“光伏脱贫列车”
长武县贫困户搭上“光伏脱贫列车”长武县昭仁街道办大东庄村“光伏农场”产业园。这是当地目前规模最大的“光伏农场”项目。5月29日上午,
长武县昭仁街道办大东庄村“光伏农场”产业园。这是当地目前规模最大的“光伏农场”项目。
5月29日上午,记者在长武县丁家镇直古村“光农互补”产业园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设施大棚依次排开,距离地面约2.5米高的大棚顶部,一块块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显得格外耀眼。
“这些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不占用耕地地面,只利用空间,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我如今是棚顶收电费,棚里收平菇,享福哩!”直古村3组贫困户常小军自豪地说。
常小军家有4口人,属于因残致贫户。常小军经营的这个大棚,是长武县去年4月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帮他建起来的。大棚里有1200个平菇菌棒,也是县上用产业扶贫资金买的。他经营的这个大棚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收入归个人。今年一季度,常小军从村上领到了光伏发电分红600元。不久前,他采摘的第一茬平菇卖了1500元。
多点布局
贫困村实现光伏全覆盖
长武县是我省2015年确定的10个光伏扶贫试点县之一。近年来,该县不断探索光伏扶贫增收新路径,将发展光伏电站与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让贫困群众从享受单一的光伏发电收入,拓宽到多种产业增收渠道并举,进一步壮大了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贫困群众增收步伐明显加快。
直古村党支部书记代宏忠介绍,直古村共有398户14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75人。目前,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一期装机容量60千瓦的光伏电站。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下,16座大棚分别种植了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和各类蔬菜。去年,全村贫困户77户275人年人均分红达3100元,其中光伏发电人均年增收200元。
2015年以来,长武县充分利用各类建筑物屋顶、闲置废弃场地、设施农业棚顶等可利用空间,采取单村建设、联村建设相结合、屋顶分布式与地面电站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控制规模,将光伏产业作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的主要扶贫产业进行培育,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光伏产业布局。
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长武县共建成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41处,地面单村光伏电站79处,联村电站8处,光伏电站在长武县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
“多元互补”模式
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如何让光伏扶贫发挥更大效应?长武县积极探索“光蔬互补”“光畜互补”“光旅互补”等“多元互补”的光伏产业模式。
亭口镇二厂村共有220户713人,其中贫困户71户131人。2016年7月,该村采取“光畜互补”模式,利用当地乞丐酱驴养殖场驴棚棚顶建设了装机容量32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实现了养驴产业与光伏发电同步发展。
5月30日,二厂村第一书记孔庆海告诉记者,“光畜互补”模式,一举多赢,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产业增收渠道。二厂村贫困户将用产业扶贫资金购买的驴“托养”在养殖场,目前驴存栏数达170多头。去年底,养殖场为全村71户贫困户户均分红3000元。二厂村一期50千瓦光伏电站率先实现并网,全村贫困户户均分红达1000元。
孔庆海说:“目前,二期光伏发电设备将于近期实现并网,预计今年全村贫困户仅光伏发电一项,年户均分红有望达到2000元至3000元,群众将持续收益20年左右。”
在相公镇芋元村,该村将光伏扶贫与旅游扶贫相结合,在青龙山旅游区露天停车场安装光伏发电系统150千瓦,上面发电,下面停车。
截至目前,长武县共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32处,装机容量11.6兆瓦,年发电收益980万元,带动贫困户3243户,户均年增收1480元。
建设“光伏农场”
补齐集体经济短板
为补齐贫困村集体经济短板,2017年以来,长武县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光伏农场”。目前,该县已确定了陕西云创能源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全额投资建设贫困村“光伏农场”项目。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光伏农场”42处,装机容量达5220千瓦。
5月30日,记者走进该县昭仁街道办大东庄村“光伏农场”产业园,一排排崭新的光伏发电板已并网发电;光伏发电板之间的地里栽种了地膜香椿,长势良好;光伏发电板的一侧建有现代化散养鸡鸡舍……
据昭仁街道办负责产业园的常鹏飞介绍,该园区占地65亩,是集发电、种植、养殖、就业为一体的现代绿色产业园。该园区是全县目前规模最大的“光伏农场”,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2.1兆瓦,涉及4个镇21个贫困村,预计每个贫困村每年集体经济可实现增收10万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长武县97个贫困村,村村建有“光伏农场”,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均可增加收入4万元至5万元。(记者 程伟 文/图)
上一篇:低续驶里程电动车正式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