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碳”时代迫近 化企准备好了吗?
“卖碳”时代迫近 化企准备好了吗?6月19日,重庆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自此我国7家碳交易试点市场全部上线。预计2020年之后,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将正式交易。然而,随着6月底第一期试点
6月19日,重庆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自此我国7家碳交易试点市场全部上线。预计2020年之后,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将正式交易。然而,随着6月底第一期试点碳排放履约期的迫近,各试点出现延迟交卷状况。
对此,业内人士仍认为,全国实行碳交易已是大势所趋,石化企业应提高碳减排的重视程度,积极了解并参与其中,提前布局。
碳交易履约期迫近全国各试点迟交卷
本月底,北京、深圳和广东等地的碳交易试点将迎来首次履约期大考。以检验过去一年存在的配额发放是否合理、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体系是否规范、市场运行是否良好、企业的碳减排交易教育是否到位等问题,然而部分试点的交卷情况不容乐观。
例如广州发改委《2013年度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清缴通知》要求,在7月15日之前,水泥、石化、电力、钢铁4大行业的202家企业应清缴完2013年度的碳排放配额。这也意味着,广东省碳交易试点将履约期限推迟了近1个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碳交办透露,至本月17日,635家管控单位中,完成履约的仅占四成,天津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也推迟了履约期限。
面对碳交易履约期到来前交易量突增的情况,ICF国际咨询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罗锐表示,随着履约期到来,尽管很多企业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手段使得交易量在短期内很快上升,但是这对正常运行的碳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健康的方式,因为企业需要在长期运行周期里面决定自己碳交易策略以及自身技术、管理减排的策略。
全国碳交易大势所趋石化行业需积极应对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日前明确表示,我国将不再增加试点城市,未来我国计划用约3年的时间建立起全国碳交易市场。这就意味着今后几年,各碳交易试点处于积累经验、摸索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阶段。
对此,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节能与低碳发展处处长李永亮表示,碳交易作为节能减排重要的无形之手,在全国推广是大势所趋。石化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的行业,是其中重要的参与方,部分石化企业已经积极地参与到碳交易中来。整个石化行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关注碳交易市场的进展、学习碳交易的相关知识,为碳交易储备人才。只有未雨绸缪,才不会在未来错失良机。
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政府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制性措施力度需增大。他表示,由于中国的碳交易刚刚起步,各企业对碳减排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就需要起主导作用的政府加强引导和出台强制措施。企业对于购买或是交易二氧化碳这种无形物质的配额,参与交易的热情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额是否合理、政府的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威信,而这三者的推动必然需要政府的强制分配、强制监管、强制惩罚为后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形的配额变成真金白银,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通过增大市场的参与量,进行有效的市场运行状况分析,才能保证碳交易在全国市场安全有效的运行。
企业自觉节能减排盼更多碳交易信息
目前在全国展开的碳交易试点中,不少石化企业已经参与其中,企业也深知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中国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作为湖北首批138家加入湖北试点碳交易的企业,试点已有两个多月。谈起其中感受,中国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生产调度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目前湖北化肥宜昌分公司碳交易配额已开通,股份公司碳交易配额正在开通中,未产生交易。企业现在每个月做累计碳排放,跟踪碳排放,并且按照中石化总部的要求每个季度进行总结。
由于该公司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引进的老装置,能耗偏高,导致碳排放量也不稳定,所以指标不够用,企业感觉压力很大。企业目前的生产是天然气、煤气化切换生产,当天然气生产时,碳排放量低;而煤气化生产时,碳排放量高,导致配额不足,需要花费资金买配额上缴政府。厂内乙二醇装置于今年元月开始投料试车,3月产出合格产品后,为确保装置正常运行,今年以煤气化生产为主,而且企业将于年底推出尿素市场。为节能减排,企业确保生产长周期运行,减少非计划停车。另外,优化蒸汽运行,减少蒸汽消耗、减少超压放空、积极消除现场跑冒滴漏,并严考核、真兑现。
在刚刚开市的重庆碳交易市场中,也有化工企业的身影。企业深知碳减排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但希望了解更多碳交易配额的具体信息。
重庆民丰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潘国兵说:“公司参与了重庆试点的碳交易,但目前还尚未交易。公司参加了重庆市关于碳排放交易的相关专题培训,也指派了专人负责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希望政府能在碳排放相关法律、规范上能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配额分配机制。公司深知无论是否参与目前的碳交易,节能减排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的自身发展也需要在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上下功夫。目前公司计划继续全面深化推行各项节能节能措施、节能产品和节能项目,以适应未来的碳交易市场的需求。”
全国碳交易市场概览
目前中国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分别是:深圳、广东、北京、天津、湖北、上海、重庆。其中北京在国内率先发布了场外交易的细则;广州碳交易通过拍卖分配配额;上海率先出台碳排放核算指南,采用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测算配额;深圳、天津也均实行配额管理;湖北设置的纳入企业能耗和碳排放门槛远远高于其他6个试点省市,即2010、2011年任一年综合能耗6万吨标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在刚刚启动的重庆试点中,充分尊重、听取企业对碳排放权分配的意见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在国内7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目的是在交易机制、交易规则和核算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和机制的创新探索,为最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找到既适合国情、又简单适用的市场体系。
时间尚充足,化企应做好功课
国家发改委官员在公开场合提到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于尚未参与试点的石化企业来说,仍有较充足时间准备。石化企业应从核算和汇报、配额如何分配、履约等3个方面关注碳交易市场情况,逐渐培养自身的能力。目前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地区全部正式运行,石化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跟踪各试点碳市场状况。另外,中国石化企业也应当研究欧美等国家和区域碳市场中的能源和石化企业的经验和教训,逐步熟悉碳交易市场的游戏规则,部署应对未来碳交易市场的策略。
从技术层面开始,企业应当了解如何核算和汇报自身碳排放,了解自身所处行业的产品碳排放或者产品能耗先进值。若未来以基准法分配碳排放配额的话,企业的能效和碳效率水平越高,其在配合分配和履约中有更大的优势。而对于那些对碳市场已经有深入了解的企业,则应跟踪碳价格现状和趋势,更多在交易策略和手段上进行能力准备。
企业在了解碳交易市场和碳价的基础上,为了分析碳价对自身经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就需要着手准备定量的分析方式和工具。比如企业的在新建项目在2016-2010年间投产,那么企业现在的决策就需要考虑届时的碳政策和可能的全国碳市场会对新建项目产生如何的影响。企业在规划新建项目时,就需要将碳价纳入新建项目技术和经济性分析决策中,要清楚新建项目的碳排放在什么水平上合适,新建项目可能获得多少配额,新建项目在什么程度的碳价影响下有竞争优势等等。此外,对于在运行的生产设施,也需要综合全面地识别出各项能效和碳减排技术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本和效益,企业再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和外部政策环境,合理地安排实施减排举措。
另外,国家发改委已在今年年初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2010年温室气体排放达到1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或2010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000吨标准煤的主体需要强制汇报碳排放量。那么,在未来国家碳交易的设计中,已经被纳入汇报制度中的企业将非常有可能会被纳入全国层面的碳交易体系中。
-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2024-08-16
-
水泥减产或将给力节能减排推进2024-08-16
-
北京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方案获批2024-08-16
-
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24-08-16
-
CDP公布世界500强碳排放数据2024-08-16
-
南非铸造产业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2024-08-16
-
高压变频器将成为市场节能减排主力浅析2024-08-16
-
国家审计署:44个节能减排项目未达标2024-08-16
-
节能减排急需调整贸易结构2024-08-16
-
深圳试点中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所2024-08-16
-
“弯道超车”的诱惑:电动车无关节能减排2014-06-27
-
广东5家企业碳排放控排违约被处罚2014-06-27
-
节能减排期待有多大 一级预警地区又有多少?2014-06-26
-
河北能耗不达标企业实行惩罚电价2014-06-25
-
分布式能源破解公用建筑能耗困局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