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核电为什么这么特立独行?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03-26 22:08:36
热度:

中国核电为什么这么特立独行?核电对于中国有其独特的战略意义,但未来电力格局留给核电的空间却不容乐观,冯灏写道。在一场席卷中国南方的寒潮中,东南沿海小镇福清的核电站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赶

核电对于中国有其独特的战略意义,但未来电力格局留给核电的空间却不容乐观,冯灏写道。

在一场席卷中国南方的寒潮中,东南沿海小镇福清的核电站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赶工——1月11日,高达70米的中核集团“华龙一号”五号反应堆顺利完成封顶。

不过,在世界范围内,核电行业依然处于一个只能用凋敝来形容的冬天之中。

一次能源消费高度依赖核能的法国,电力巨头EDF宣布将投资250亿欧元(约310亿美元)建设光伏发电厂,此举被认为是这一老牌核电大国逐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信号;在核能装机大国韩国,文在寅政府在能源政策上“大转向”,承诺新政府将终止所有建设新核电站的计划,也不再批准现有核电站延期运行;而在核反应堆最多、核能发电量最多的美国,加州日前也以全票通过的方式通过决定,在2024年将对加州境内的最后一座核电站DiabloCanyon核电站开启退役程序。

近年来,核能在发电量尤其是新增装机容量上,都远远不及风能太阳能。来源:《世界核能产业发展报告》

全球的核电增长乏力是不争的事实,新建核反应堆的速度已经比不上核电站关闭的速度。在这样的惨淡大局中,中国核电的相对强势格外扎眼: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7》认为,全球核电发展的前景依然暗淡,不过中国会继续引领核电生产的渐进发展。《展望》甚至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会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核电生产国。

从数据来看,中国的确雄心勃勃。据《全球核能产业发展报告》估算,全球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中有40%在中国,而2018年中国预计将有5台新的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对核电不离不弃

在世界各国纷纷对核电采取保守态度的当下,中国为何却对这一争议缠身的能源形式不离不弃、步步为营?

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战略研究员许江风告诉中外对话,单纯支持一种而反对其他,对中国这种量级的电力市场来说,是不可行的。从能源结构上看,各类能源均衡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

从价格角度来看,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2016年度全国电力价格情况,核电的上网电价仅高于燃煤机组,仍然大大低于燃气、光伏和风电。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对于中国核电的经济性态度颇为乐观。他对《中国能源报》表示,中国目前投产的二代改进核电机组,在规模化建设之后,在东南沿海的电价与当地煤电标杆电价相当,有些机组甚至更低。

也有不少中国专家认为核电是更可靠、安全、清洁的能源形式,对于减轻中国的煤电污染至关重要。姜克隽就认为,从全生命周期的分析来说,核电是最清洁的发电方式,减碳的角度更是如此。至于核电站事故的风险,他认为,核电的危害至少远低于煤电,“就像飞机和火车的对比,飞机的死亡率远远低于火车,但飞机出一次事故却引起广泛关注。”

狭窄的现实空间:两年零审批

但是,尽管政策制定者始终坚持核电发展具有各种战略意义,在现实中,中国核电发展的增长空间却存在巨大的问号。

尽管中国目前仍拥有近2000万千瓦的在建核电装机规模,但其建设计划已经面临延迟,恐无法达到2020年5800万千瓦的目标。据界面新闻报道,2016和2017年,国家能源局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批准新的核电项目。2017年,中国仅有两座此前已经在建的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对此,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史立山也坦承,“过去设想的规模目标的实现存在一些变数,在建机组,该投产、能装料的现在也在等待状态”。究其原因,史立山认为,一方面,“上上下下”对于核电的认识还不统一;另外,就是市场难以消纳。

来自可再生能源的激烈竞争

“只需要算一下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帐,就知道市场上已经容纳不下核电了,”东电万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康俊杰告诉中外对话。

他所指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电力需求和电力消费增速也明显下降,2015年甚至出现了五十多年以来首次发电量下降。

而这狭窄的增长空间,面临着核电、光伏、风电、水电的激烈争夺。从全球范围来看,太阳能和风能正逐渐取代核电成为新建电厂的首选,中国也是如此。

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较早建成的核电站正在纷纷进入生命周期中晚期,运行和维护成本升高,而方兴未艾的可再生能源价格还在持续降低,市场竞争的天平逐渐向可再生能源倾斜。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分析认为,中国的陆上风电和光伏电价将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降到煤电之下。也就是说,核电相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优势几年后可能就会消失。

根据BNEF的预测,2040年核电装机仅占全球发电装机的3%。来源:BNEF新能源展望2017

不过,发改委姜克隽认为,电力成本要放在更大的系统中去衡量。假设电力系统完全由分布式发电组成,成本会很高,因为需要燃煤机组作为备用机组,而这些低产量的机组会增加电力成本。

他举例,德国在去核之后,燃煤机组的发电利用小时数在1900小时,和风能的发电利用小时数基本相当(编者注:远低于中国2016年的4165小时),导致德国的电价已经上升了6-7个欧分。

但能源与核电政策国际独立咨询顾问MycleSchneider则不这么看,他认为人类社会未来的用电模式就是会趋于灵活和分布式,而核电为降低成本需要不断增加规模,这令核能反而难以适应未来的电力格局。

不论怎样,面对世界和国内能源格局的变化,也许当前的用电低谷反而给中国提供了反思和重新选择的契机。能源政策专家,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秘书长周杰就认为,现在中国的能源需求趋缓,正好有时间可以平心静气的探寻规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