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产业以“技术路线”之名行价格战之实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03-15 18:17:22
热度:

光伏产业以“技术路线”之名行价格战之实产业层面的技术路线之争从未停歇,只是有时硝烟四起,有时暗流涌动,有时却又成了某种博弈的“幌子”。从2017年10月份至

  产业层面的技术路线之争从未停歇,只是有时硝烟四起,有时暗流涌动,有时却又成了某种博弈的“幌子”。

  从2017年10月份至今,可再生能源“翘楚”——光伏产业,一场被冠以“技术路线”之名,却主要围绕产品价格展开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公开化。

  2017年10月27日,A股光伏产业单晶阵营的“带头大哥”——隆基股份宣布,其所生产的单晶硅片调降0.4元/片,190um单晶硅片由6.15元/片降到5.75元/片,180um单晶硅片由6元/片降到5.6元/片。

  而令大多数产业外人士意想不到的是,在之后的四个月时间内,隆基股份又分别于2017年12月25日、2018年1月1日、2018年2月4日、2018年2月23日,针对单晶硅片价格进行了四次调降,算上2017年10月27日的第一次,五次调降合共达到1.5元/片,以180um单晶硅片为例,累计降幅超过了24%。

  对于降价,在一份隆基股份方面发给《证券日报》记者的材料中,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强调,“此次(降价)是一种以不会牺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理性的,对幅度把控有信心的,为客户提供价值的正常行为。”

  但尽管如此,依据上述走势,《证券日报》记者在查询了2016年至2017年多晶硅片价格波动后,还是感到了“单晶阵营”面临的压力:2016年,多晶硅片价格降幅高达30%,由此在2017年之初,单多晶价差达到了1.2元/片-1.8元/片,其中,多晶硅片价格在4.5元/片-5.3元/片之间,单晶硅片价格在6.3元/片-6.5元/片之间。

  业内人士认为,“多晶阵营”也一直紧密关注着“单晶阵营”的一举一动,且伺机待发。否则,多晶硅片价格便不会在2017年10月份,隆基股份发起降价攻势后,随即结束了从2017年7月份-10月份的上升步伐(从7月份的4.9元/片升至10月份的5.2元/片),转而从5.2元/片的近期高点,一路下降至2017年12月份的4.8元/片。

  单多晶

  在效率、成本上各持砝码

  场博弈的交锋双方分别来自于“单晶阵营”和“多晶阵营”,但不知是各阵营有意为之,又或舆论渲染,本只是产品价格之争,最终还是被贴上了“单多晶间技术路线之争”的标签。

  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业界人士津津乐道于“光伏产业始于单晶,而多晶的诞生则是为了降低成本”这一逻辑。

  他们普遍认为“相对多晶,单晶并不是更为先进的光伏技术”,以及“面对越来越多的光伏应用场景,多晶的价格优势,使之具有相对单晶更强的产业化能力”。

  但即便事实的确如此,不论来自于哪一阵营,他们亦均认同——“单晶由于晶格规整,相比多晶,天然具有1%-2%的转换效率优势”。

  而相对于单晶在转换效率上的天然优势,一位不愿具名的技术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多晶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长晶端。多晶铸锭炉通过热场改造,单炉产量从350公斤提高到G7的1200公斤,未来还会升级至G8炉。而单晶拉棒在几度更换炉型后,即使导入连续多根技术,单炉月产量也只有铸锭技术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如果把市场最为看重的“性价比”,比作一杆由效率、成本组成的天秤,则单多晶实质各持一个砝码。

  “性价比”的天秤

  左右摇摆

  谈及“性价比”,基于单晶天然较多晶具有1%至2%的转换效率优势,业界公认——单多晶硅片价差以0.6元/片为分水岭,超过0.6元/片多晶更具优势,反之则单晶更具优势。

  而正如上文所引用数据,2016年之前,单晶和多晶硅片的成本差距在0.8元至1元/片之间甚至更大,远高于0.6元/片的性价比标准差距。

  不过,这一天秤的倾向在2016年,被一种名为“金刚线切割”的新技术所改变。

  根据相关记载,单晶阵营的“带头大哥”隆基股份,从2012年开始关注“金刚线切割”,2013年着手引用,到2014年一季度末,其金刚线切割项目实现了盈亏持平,直至2015年底,公司基本完成了切割设备的置换,拥有了200台左右的金刚线专机。

  正是新技术(除金刚线切割外,还有连续投料等技术)发挥的效力,加之规模的扩大,2016年开始,单晶市占率有所提升。而除了技术、规模,业界普遍认为,2016年至2017年,单晶还得到了政策上的“助攻”,由于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的实施对单晶的标准较为宽松,大比例的单晶产品进入“领跑者”项目,也成为了单晶市占率有所提升的重要原因。

  数据较为客观地记录了这一“不太寻常”的变化:在2016年多晶硅片发起累计幅度高达30%的降价之前,由于市场需求疲软,2016年上半年,单多晶硅片价格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即单晶硅片价格低于多晶硅片。

  而在此后,尽管多晶硅片2016年累计降价30%,导致2016年底-2017年前三季度高效多晶硅片下调到4.7元/片至4.8元/片,单晶硅片价格却不降反涨,始终维持在6.4元/片至6.5元/片的水平上(相对于硅片,2017年前三季度,单晶组件维持3.2元/瓦的高位,高效多晶组件报价则始终保持在2.8元/瓦,价差拉大到0.4元/瓦)。

  业界认为,这个“不太寻常”的变化,主要受到“领跑者”项目集中并网影响。“由于‘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为单晶项目设置了较为宽松的标准,导致申报者当初多以单晶为基础设计投标技术方案,此后,尽管性价比的天秤已大幅倾向多晶(单多晶硅片价差达到1.7元/片),无奈,也必需按照原投标技术方案采购单晶组件。”上述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

  单晶率先享受

  新技术红利

  如今看来,“性价比”的天秤并不会因单多晶各自天然具备的优势而固化。换言之,若不计政策等外界影响,新技术的率先应用成功,或许才是通过“性价比”左右市场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天秤阶段性倾向的砝码。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多晶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似乎处在劣势,例如在“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应用上。

  “金刚线切割之所以率先运用在单晶硅上,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导致反射率更高,常规多晶制绒工艺难以达到好的效果;第二,单晶由于成本相对多晶高,基于竞争考虑,更有动力优先采用金刚线切割的新技术,且打破盈亏平衡点的时间更早。”上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除了金刚线切割,由于在单晶规整的晶格结构上开发容易提效,诸如PERC、IBC、双面、半片、叠瓦等通过电池、组件提效的技术,也都是先在单晶上研发、推广。”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往往率先享受新技术在降本增效上的红利,是单晶阵营总能力挽狂澜,化解不利局势的重要因素。

  然而,多晶阵营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突破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导致反射率更高的阻碍,始于2017年,多晶硅阵营“龙头老大”——保利协鑫率先配套黑硅制绒技术,从而实现大规模推广金刚线切割改造。

  《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改造后,多晶硅片降本超0.5元/片,黑硅加工成本控制在0.1元/片,功率增益提升至5瓦。按照当前的组件价格计算,黑硅组件有0.05元/瓦的增益,而成本只上升了0.02元/瓦左右。在此基础上,多晶黑硅叠加PERC技术后还可得到额外收益,效率比普通多晶PERC高出0.4%以上。据了解,协鑫集成量产黑硅PERC电池效率已经超过21%。

  而除了金刚线切割,上述技术人员介绍,“目前看来,凡是在单晶具备量产的技术,多晶紧跟着就会铺开。”

  降价背后

  市场格局的变化

  在隆基股份发给《证券日报》记者的材料中,钟宝申还表示,“现在(降价后),我们的每片单晶硅的利润确实没有价格高企时多。但并不影响公司健康发展。”

  此外,隆基股份方面就调整价格给予的官方回应称,调整价格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随着隆基在云南的三个基地10G瓦产能的逐渐释放,单晶硅片供应越来越充裕,基于供求现状做出了价格的调降;其次,光伏上网电价的逐步下调将对终端投资者的收益产生一定影响,为了配合让利给终端,隆基决定继续调整单晶硅片价格,以更好的促进平价上网,推动行业发展。

  那么,在此番隆基股份发动累计幅度超过了24%的降价前,市场格局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并未收集到足够的数据资料,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出口多晶组件约31.8吉瓦,单晶组件5吉瓦(占比13.2%)。

  对此,业界有分析认为,2017年前三季度,单晶组件维持3.2元/瓦的高位,而高效多晶组件报价始终保持在2.8元/瓦,价差拉大到0.4元/瓦。除“领跑者计划”项目必需按照投标技术方案采购单晶组件之外,目前其他项目都纷纷更改设计转向采购性价比高的多晶组件。从下半年开始,大部分市场已经被性价比更高的多晶产品占领,尤其是海外市场。

  2017年第三季度,“201”条款促使美国突击进口中国光伏组件,国内众多“领跑者”项目延期并网,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光伏市场仍火爆。而2017年9月份开始,市场需求转而向下,单晶产品由于价格处于高位,导致需求锐减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单晶组件价格由3.2元/瓦迅速降至2.9元/瓦。特别是在2017年9月份至10月份,单晶硅片甚至出现滞销。

  单晶硅片

  价格降到位了吗

  《证券日报》记者据相关行业报价整理,在调降价格后,当前隆基单晶硅片价格为4.55元/片,紧随其后,多晶硅片对标产品报价也调降至约3.8元/片,由此,单多晶价差让然保持在0.6元/片以上,达到0.75元/片。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与2016年上半年时类似,如今在海外部分地区,单多晶组件价格再度出现倒挂现象。例如目前海外单晶PERC组件最低报价已降到32美分/瓦(约2.3元/瓦),低于多晶组件价格。

  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单晶PERC电池片降到1.6元/瓦左右,用4.55元/片的单晶硅片生产下游产品,单晶电池组件厂商难以获利。所以,除非单晶阵营发动进一步更为彻底的降价,否则这种倒挂的现象不会长期维持。

  此外,对单晶阵营较为严峻的是,中期来看,紧随单晶阵营,目前,多晶阵营例如保利协鑫已经基本完成千余台切片机的改造,且其金刚线切多晶产能仍在不断释放,主要光伏企业的黑硅技术也已经量产。

  而一直以来单多晶效率差维持在1.5%,但近一年来多晶因为采用了金刚线+黑硅+PERC技术,将多晶电池量产效率提升至20.5%以上,与单晶PERC电池量产效率差缩小至0.7%至0.8%。据测算,单多晶组件端的性价比差距已经从0.1元/瓦降到0.06元/瓦,那么,传导到硅片端,按5瓦/片计算,单多晶性价比标准差甚至已从以往的0.6元/片,降为了0.3元/片。

  但在市占率上,虽然没有达到2017年初预计的40%,在隆基股份的带领下,单晶阵营还是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改以往市占率始终维持在20%左右的格局,将全球市占率推高至将近30%。根据PVInfolink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光伏装机103吉瓦,单晶达到29吉瓦。

  不仅如此,发稿前,2018年第三批光伏领跑者项目竞标公示显示,白城500兆瓦项目清一色以0.41元/度至0.45元/度的超低价中标,且中标技术路线均为单晶。

  值得一提的是,业界分析认为,中标投资商基本没有光伏制造端产能,其报出的低价可能会倒逼制造端提供更低价格的高效组件。据测算,P型或N型的单晶PERC单双面310瓦至370瓦规格组件,必须要降到2.5元/瓦之下,倒推到硅片端,其价格要降到3元/片以下。也就是说,单晶硅片的还需要进一步降低价格。(记者 于 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