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省市绿色发展报告
2017年12省市绿色发展报告导读:十九大之后的首次省级两会,与以往强调GDP增速相比,更多的地方政府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了绿色发展内容。多个地方政府对2018年单位G
导读:十九大之后的首次省级两会,与以往强调GDP增速相比,更多的地方政府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了绿色发展内容。多个地方政府对2018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作出了明确要求,有地方甚至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目标,地方政府开始意识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8年省级两会进入尾声,十九大之后的首次省级两会,出现了不少新变化。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注意到,与以往强调GDP增速相比,更多的地方政府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了绿色发展内容。
多个地方政府对2018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作出了明确要求,有地方甚至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目标。四川省就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16%。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表明在中国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增长动力由传统产业转换为新兴经济的当口,地方政府开始意识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
由于各个地方政府披露相关数据的进度不一致,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从东中西部选取了12个省市进行分析比对,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福建、河北、湖北、安徽、江西、重庆、四川和陕西。
京津冀地区能耗下降最快
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能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也能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12个省市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选取了陕西、重庆和四川。中部地区,选取湖北、江西和安徽。东部地区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区域,有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市和河北省,也有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和江苏,珠三角地区将广东纳入观察范围,再加上东部沿海的福建省,东部沿海一共有6个省市纳入分析范围。
除了重庆、四川暂缺数据外,在已经披露单位GDP能耗的地区,12省市中有7个省市过去五年的GDP单位能耗下降比率超过了20%,依次为河北、江苏、湖北、安徽、上海、北京和福建。
在已公布数据的10个省市中,陕西省过去五年单位GDP能耗降低17%,排名最后。但在过去五年陕西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下降11.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加400亿元的情况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而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表明陕西经济也在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如果按区域划分,京津冀地区是过去五年单位GDP能耗下降最多的地区,河北省降幅24.4%名列第一,北京降幅也达到22.5%。
全国PM2.5的主要防控区,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2017年,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全国三大防控区率先实现3年稳定达标。
2017年,广东省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尽管较2016年上升1微克/立方米,仍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城市方面,广州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在北上广3个城市中率先达标。
近年来,京津冀的合作不仅体现在经济和交通方面,在生态环境建设合作上也不断深化,三地采取了联合开展工业污染治理、推进产业调整和推进重点环保项目等措施。三地相继签订了《北方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涉及城乡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的跨区域合作协议。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京津冀地区未来要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降低PM2.5浓度,不仅需要进一步合理推进传统高能耗产业优化升级与腾退,同时也需要加快发展绿色产业。
在12个省市中,有一半公布了2018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标。其中河北以4%排在第一位,广东、北京分别以3.2%、3%排在第二梯队,中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江西分别以2.8%、2.5%、2%排在第三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公布数据的11个省市中,2017年河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并不低,达到11.4%。这意味着,以往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较多的河北省,在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之间寻找平衡点已经取得一定突破。
绿色产业不可一哄而上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注意到,2018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了发展绿色低碳,节能减排。
河北省省长许勤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2018年,河北生态环境保护将持续加码,PM2.5平均浓度下降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编制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和冬季清洁取暖三年规划,全面推进传输通道城市“保底线、退后十”集中攻坚。
河北省还要高质量实施造林绿化、白洋淀及上游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在张家口和承德地区,要着力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培育壮大绿色经济。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注意到,尽管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未详细列举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路径,2017年年中由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2017—2020年)》,已经明确了未来节能减排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
按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到2020年,四川省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16%,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29亿吨标准煤以内。单位GDP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23%。
四川省特别提到,交通方面将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尤其要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到2020年,实现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
在环保的压力与产业升级换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为2018年地方政府重点发展的新产业之一。
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量,各市(区)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西安市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7万辆。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将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一批产业集群专项和重大科技专项。2018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超常规支持一汽集团等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各地发展绿色产业值得鼓励,但在产业选择上应该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过度同质化竞争,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各地应该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分工、科学布局,发挥各自优势,差异化发展。
同时,在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地方,省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如成立由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共同出资的新能源汽车专项发展基金,支持相关有发展前景的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发展、成长。(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