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区块链+售电:技术颠覆还是昙花一现?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01-24 14:42:02
热度:

区块链+售电:技术颠覆还是昙花一现?近些天来,大洋彼岸的区块链概念火遍了大半个中国,公司当中只要沾上区块链的基本都涨停。当然无论真做假做,对于参与者而言能够赚钱都是令人开心的。不过

  近些天来,大洋彼岸的区块链概念火遍了大半个中国,公司当中只要沾上区块链的基本都涨停。当然无论真做假做,对于参与者而言能够赚钱都是令人开心的。

  不过区块链技术虽好,目前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状态,技术并不成熟。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能源界也加入到了区块链的热潮中,这也是在能源+大数据、能源+云计算、能源+物联网,以及现在的另一块火热板块,能源+人工智能中能看到的。

  发展面临挑战

  不可否认,“区块链+能源”是目前在全球都非常时髦的话题,但对于适用性真如其热度?

  中研普华研究员孙玉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互联网是未来的趋势,但能源互联网有自身的缺点,比如如何保证不同参与主体对于计量数据的共识信任、如何实现不同法人主体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调用以及互操性等。通过区块链完全可以把目前能源互联网概念升华到能源互联网2.0时代新形态。

  “区块链与能源互联网具有共性,首先是都强调去中心化,比如能源互联网中电源的分布式,以及消费者及生产者之间的新关系,其实都是去中心化在能源行业的着重体现;其次是都有自治性或者说自律性,在能源互联网里面也特别强调系统和设备以及主体的生态化自治运行,和区块链的自治性是完美的结合。”孙玉娇说道。

  能源区块链实验室首席战略官、创始合伙人曹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技术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去中心化,如果能源场景能有去中心化的应用,当然最好。但据其发现,绝大部分能源场景的消费者,都没有去中心化的需求,包括生产者也一样。能源不同于互联网,互联网是单纯的信息流,能源除了信息流外还有资金流以及最重要的通过电力网络或者油气管道的能量流。这就导致能源天然的中介化,物理中介化以及生产和配送的中心化。而区块链作为一个去中心化技术是不太可能实现在物理上去中心化的。

  而且,作为消费者,包括生产者,他们都是把电当作是一种商品,一度电和一度电之间没有区别,不管是什么地方生产,他们追求的都是安全、稳定和廉价。现在电有很强的一个特性就是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所以它是天然的规模经济,只要求便宜。因此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对能源的去中心化,是没特别大的需求。

  再从政策方面来看,区块链是基于比较成熟、充分的市场化背景上,再去中心化。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油气市场还是电市场都是强监管,电力体制改革,也在进行中,没有彻底的落地。电力市场,也只是基于雏形,所以能源市场在中国市场化还没完成,因此去中心化言之尚早。

  孙玉娇告诉记者,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能源相关管理职责涉及多部门。能源产业链的部分职能分散于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安监总局(煤监局)、国资委和财政部等。能源是强监管、强政策的基础行业,技术再好,政策跟不上,监管层不认可时没有任何用处的。

  此外,区块链+能源,更为重要的是物联网的接入,能源是一种物理的量,而物理量需要有相关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网关、数据接口、信息传递的网络,但这就目前来说还不够完备。比如,每家都有电表,但是绝大部分电表都是电网公司所有,电网公司的电表数据所有权是电网公司的,它不会向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进行分享,所以这也堵住了,在中国要去做能源+区块链的一些公司。

  区块链的提出,先进性肯定是存在的,虽然结合能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曹寅告诉记者也并非不能做,前提是找到区块链合适的应用场景,且在场景中政策允许,同时物联网数据够充分,也找到住店平台。这对当前的主流公司都面临挑战。

  聚焦售电应用

  记者发现,讨论基于区块链的能源应用的可能性,其中最热的焦点,是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售电应用。究其原因,还是近年来售电在能源中发展较好,因此,区块链+售电也饱受热议。

  从分析来看,售电之所以与区块链相加主要还是因为它能解决传售电中的一些问题。曹寅告诉记者,区块链的本质即是一份通过多种共识机制达成的实时同步去中心化账本,所有参与者基于共识,在这份账本上完成各种记录的添加,并通过加密机制以及链式的数据结构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以及全网唯一性。因此,可以实现不借助中心化清结算机构的点对点直接交易。这可以解决目前分布式发电就近销售的支付及清结算挑战,尤其适用于隔墙售电应用场景,在基于区块链的售电场景中,不再需要依托售电公司完成电力生产和消费的清结算工作,以前由第三方售电公司所构建的供需之间的中介信任转而由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实现,自然可以降低交易的信任成本。

  其次,区块链售电可以做电力来源的虚拟追溯。电力作为一种商品,既具有商品的普遍性特征,供需决定价格,但也具有非常强的特殊性,因为电力难以储存,以及电流的非实质存在的特征,还有大电网的拓扑结构,使得电力逐级升压上网并且经过不同层级降压配送之后,消费者根本不可能分辨电力商品的实际来源,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关心电力的来源及具体的成本结构。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绿证或者碳证等电源属性证书实现电力生产,消费,配送的虚拟溯源,满足了这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也有助于国家进行更细致的新能源生产消纳统计和考核。

  存有一定不足

  当然,区块链也不是万能的,在新模式的售电方式中,依旧存有问题。孙玉娇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目前只能解决交易的去中心化,信任的去中心化,但是,专业能力的中心化仍然需要由专业的服务机构提供,而电力相对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质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其专业性,售电公司除了提供买卖撮合的供需中介服务以外,还要为用户提供电能质量管理、电能安全服务,甚至有很多售电公司还提供设备运维保养服务,以及专业的节能减排和效率优化方案,这些专业性服务都是无法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的。

  另外,电力不同于数据交易和金融交易,必须满足电力网络的物理约束条件,而区块链售电在机制设计的时候强调去中心化,强调用户间的自协调和自撮合,但是分布式发用电存在波峰波谷较大,不确定性较大、用户习惯趋同性、交易非理性、市场力过于集中等问题,因此,非常容易造成区块链上的点对点电力交易需求暴增或者暴减的问题,并且,如果没有精妙设计的电力价格行程机制作为支撑的话,容易在系统内造成系统性风险。

  此外,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架构,以及加密和共识机制是对于数据库结构的一次革命,因此,目前信息安全学界和业界并没有深入探讨如何设计适应区块链架构的信息安全体系和战略,对于信息安全界来说,需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范式,而且,考虑到在能源网络内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区块链+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存在挑战。

  效率和共识之间的非此即彼的矛盾,一向是区块链系统的重大挑战。曹寅认为,在能源行业,效率和共识同样重要,因此如何在不同的场景内进行适当的取舍,以及未来如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发展而进化,对于区块链+售电来说,存在挑战。

  其实,能源也好,被看好的售电市场也好,基于根本做的目的还是未来盈利。因此,在去中心化之后,点对点自组织之后,企业靠什么盈利成为当下首要的问题。目前全球绝大部分的区块链项目都是靠发行代币融资,并通过代币的增值盈利,但是代币同大部分国家的货币管理政策和金融管理政策并不兼容,尤其是在中国,已经明确禁止代币交易所,以及各种基于代币流通的商业模式,因此企业如果希望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售电盈利,还需深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