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中乌首个合作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12-12 08:32:50
热度: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中乌首个合作项目建设纪实12月4日晚,工程建设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简称乌子公司)卡拉库利项目经理丁贤风终于睡了一个踏实觉。这是8个多月来他第一次如此放松地

12月4日晚,工程建设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简称乌子公司)卡拉库利项目经理丁贤风终于睡了一个踏实觉。这是8个多月来他第一次如此放松地睡了一晚。

这一天,由乌子公司总承包的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库利气田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欢呼声中,蓝色火苗跃上火炬塔,欢快地跳动着,似乎在点燃下一个征程的梦想。

过去的8个月,是很多乌子公司员工不敢回想的一段历程。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18个月的EPC合同工期变为8个月,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顶着极大压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确保12月4日项目如期顺利投产。

这场“争气”之战,干得很苦,也干得很值!卡拉库利项目成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中乌第一个开花结果的合作项目。同时,作为中乌首个上游合作项目,卡拉库利气田勘探正式转为开发,进入投资回收阶段。

工期一再压缩,压力如泰山压顶,建设者踏上一条没有退路的征途

投产前一周,卡拉库利项目倒班村建设现场正在进行最后的清场工作。进入投产最后冲刺阶段,倒班村的“颜值”正以半小时为单位快速提升。

冲刺和起跑虽然都在加速,但一个是面对未知结果的焦虑,一个是对胜利曙光的迎接。

8个月前,卡拉库利项目刚刚起跑,便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规”比赛。

卡拉库利项目业主是中国石油和乌国家石油公司合资的新丝绸之路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5月,乌子公司中标该项目;当年10月11日,双方签署总承包合同,约定工期18个月。

由于前期相关手续正在办理,项目迟迟未能启动。今年3月底,乌方业主突然提出项目一期工程必须在当年年底投产,否则,中国石油前期勘探投资将得不到回收。

工期“腰斩”!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从维护中国石油整体利益角度考量,工程建设公司没有放弃。经过一周紧张协商,双方在工期、技术方案、工作范围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在3月31日完成所有谈判和补充协议的签署,项目正式启动。

当所有人员全力以赴为年底投产做准备时,更大的挑战来了。5月,乌国总统在去中国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提出了希望该项目尽快投产的愿望。乌方业主随后提出要在11月30日前,即在8个月内实现项目一期投产。

8个月,堪称同规模EPC史上最短工期。能不能如期投产,谁心里都没有底。

干,意味着这是一场殊死之战,唯有拼尽全力。不干,意味着集团公司前期勘探成本沉没,且工程建设公司在乌国市场耕耘近10年的品牌也将蒙尘。

经过一周紧张讨论分析,在综合自身实力与资源情况后,工程建设公司做出庄严承诺——干!

这注定是一条荆棘之路。

EPC的龙头——设计,一开始便波折不断。由于两国设计标准和理念不同,在图纸的设计转化和审查过程中阻力重重,进展缓慢。

协调难度不小。管线作业区穿越卢克石油公司和乌石油作业区,气田道路、管线、高压线、光缆穿跨越近20处,涉及诸多管理部门,协调艰难。

“仅为这个项目,我们就先后找中国驻乌大使馆协调了8次,比我们公司9年来请大使馆帮忙协调的次数都多。”乌子公司副总经理王学军说。同时,项目建设高峰期是9月至10月,恰逢国内十一长假和全国各地企业环保严查,使得部分物资采购困难,46%的订单被延误,加上清关过程中诸多不可控因素,紧张的工期犹如一根紧绷的橡皮筋仍在被不断拉伸。

焦虑像一张网笼罩着项目组的每个人……

科学筹划,精细管理,总体策划与灵活统筹“两条腿”走路,争分夺秒赢主动

如果说乌子公司此时的处境已经被逼到了墙角,那么基于在乌市场近10年耕耘和丰富项目管理经验,以及工程建设公司强大的EPC管理和整合能力,就是一扇窗。

不打无准备之仗。乌子公司根据可控资源和不可控因素,对项目工程量进行极为精细的“解剖”,剖析出工作难点和关键路径,制订了项目总体执行策划和四级进度计划,哪些环节还可以优化,哪些工作可以提前,哪些方面需要支持……一张“时间地图”指明了方向,路径清晰,只待执行。

为保证各时间节点任务顺利推进,乌子公司日报计划几乎做到了极致。“具体到有多少焊口、需要倒几趟班、土建需要多少水泥、在运物资有多少、还有几天到场等这些细节,每天的工作进度和任务清单一目了然。”乌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国军介绍。

灵活统筹,保证了现有资源条件下每一分钟的有效利用。“我们随时根据设计和采购的动态调整组织施工。哪些图纸出来了,哪些材料和设备有可能先到,根据条件随时调整现场施工,保证一分一秒都不浪费不窝工。”丁贤风告诉记者。

“第一时间”,成了所有人的工作自觉。

在清关现场,清关人员提前掌握物资信息,联系海关手续和运输车辆,确保第一时间清关并运走;在物料现场,物资进场前,报验人员提前准备好报验资料,第一时间完成报验,将物资拉到施工区;在管线焊接现场,一旦具备报验条件,第一时间通知监理,并专人专车接来监理,报验合格后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

赶工抢时并不意味着质量和安全管控的松懈。卡拉库利为高含硫气田,敷设管线都是抗硫管材,“所有焊口都百分百进行热处理,并百分百实行X光检测和超声波检测。”一建公司卡拉库利项目经理赵强介绍,“质检员流动作业,我们的一次焊接合格率为99.6%,焊接质量很高。”

为加强安全管控,项目现场每个区块都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监护和巡查,并使用个人执法记录仪、移动式摄像机等对关键作业进行监控,提升监督检查威慑力。开工至今,项目实现安全工时136万时,交通143万公里,建设过程中未出现一起损工事件。

5月31日开工庆典。8月6日正式开焊。10月20日管线全部贯通。11月10日,管输工程机械完工。11月30日,达到通气投产条件。

每一步都在争分夺秒,每一步都在给下一步更大的信心和底气。

“我们对工程建设公司不是100%的信心,而是200%的信心,这种互信有利于我们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新丝路公司乌方第一副总经理尤努索夫告诉记者。

这是一部“争气”奋斗史,也是一部管理启示录,更是一首石油建设者的赞歌

极短工期下,建设者用极强的统筹指挥和过程管控能力,以及极其艰苦的不懈努力,谱写了一部情节曲折的“争气”奋斗史,既争得了合作区块天然气的早日投产,又擦亮了品牌,证明了实力,真正在乌国市场争了一口气。

尼采说,若这世上真有奇迹,那也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是的,奇迹的背后是整个团体努力的结晶。

“承诺按期投产,我们的底气就是各方给予的全力支持和这些关键时刻能冲得上、甘奉献的建设者们。”乌子公司主要领导如是说。

为加快项目执行速度,工程建设公司成立专项小组,负责卡拉库利项目的支持协调工作,在采购、审批、决策等方面优化流程,充分授权。

“公司采购部有专人负责项目物资增供;管材交货周期紧张,公司一把手领导亲自去宝钢协调;为保障进度,一建公司在建设高峰期派出300多个作业人员,全力保障现场施工力量;EPC各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一盘棋管理……各方努力,奠定了项目按期投产的根基。”盯着项目一路走来的丁贤风感触颇深。

8个月的艰苦征程,每一天都犹如钟表里的一个轮齿,严丝合缝地咬合滚动,推动工期进度的稳步推进。项目里每个人也都如轮齿般衔接协作,用满负荷的工作量更新刻在心里的投产倒计时。

没有人放松,更没有人言弃。

进入9月份,全体员工延迟休假。“每天都是被闹钟叫醒的,6点钟必须起床,因为一天的任务已经排满。”11月投产冲刺,李国军一个月瘦了8公斤。加班早已是日常。“白天工作时间10个小时,晚上还要梳理工作。根本不敢拖到第二天,因为明天又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项目现场库房管理员赵军说。现场管材焊接作业人员更是实行两班倒,24小时不停工,午饭都送到作业现场,即使工地到营地仅有10分钟路程。

挑战,也是团队凝聚的“催化剂”。“这不仅是个政治工程,而且关系到公司在乌国的信誉和市场,我们必须无条件干成。虽然很辛苦,但没有任何人懈怠和退缩。”乌子公司采购部运输清关总监雷栋表示。

敢于担当,不辱使命。8个月,卡拉库利沙漠目睹了创造奇迹的“石油速度”,更见证了石油精神在“一带一路”上的镌刻。古丝绸之路上正在讲述新的故事,相信石油建设者会书写更多奇迹,谱写更精彩的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