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M2.5浓度创新低 2020年平原区全面无煤化
北京PM2.5浓度创新低 2020年平原区全面无煤化11月26日,笔者到访北京市石景山区衙门口村,顺着乡村公路往里走,随处可见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村民。今年衙门口村集体装上了用电供暖的
11月26日,笔者到访北京市石景山区衙门口村,顺着乡村公路往里走,随处可见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村民。今年衙门口村集体装上了用电供暖的空气源热泵。村民王大哥对此分外满意,在采访中他一边指着过去供暖的小锅炉,一边兴奋地对笔者说:“以前冬天我们村大部分家庭是用小锅炉烧散煤取暖,温度没法控制,忽冷忽热特别难受。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集体装上空气源热泵,既环保又省钱。”
过去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农村大多使用煤炭进行供暖,燃煤取暖所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粉尘颗粒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用电、天然气和地热等清洁能源取代煤炭进行供暖迫在眉睫。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改造项目正在中国北方全面开展,一煤独大的局面逐步被取代,一场能源消费革命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北京清洁能源供暖比例可达97%以上
在北京,70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任务超额完成,年内将实现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已完成1万多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1.9万多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治理,这两项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已在北京生活多年的资深媒体人高严对供暖方式的改变感触颇深,在采访中,他回忆称:“小时候家里往往是烧蜂窝煤取暖,一到冬天,房屋墙上和大家的脸上都会被熏得一团黑。如今我们用上了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取暖,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被熏黑了。”据悉,北京市2017至2018年采暖供热季全市新增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达到8.4亿平方米,今年在全市供暖中使用清洁能源供热比例可达到97%以上。
改变的不只是北京,煤炭大省山西11个城市中有8个都划定了禁煤区,严控煤炭使用的同时,加速推进电和天然气取暖替代;在河南,中原油田因地制宜,将40多度的采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后,给居民小区供暖;在山东,淄博供电部门开始在居民小区推广地源热泵,将地下土壤的温度提取出来参与取暖,1度电可以实现4度电的效能。
一年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沿线城市完成“煤改电”、“煤改气”300多万户,替代散煤1000多万吨。淘汰燃煤小锅炉4.4万台,淘汰小煤炉等散煤燃烧设施10万多个。天津港、黄骅港等港口已停止接收汽运煤炭。
清洁能源使用效果初显
据悉,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
今年3月,华能北京热电厂最后一座大型燃煤机组停机,标志着北京本地发电进入无煤时代。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天然气用气量增长迅猛,2016年全年,用气量已达160亿立方米,其中60%以上用于供暖。
过去,天津近四分之一的PM2.5来自燃煤,防控燃煤污染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中之重。为此,天津升级改造高压电网,大力推进“煤改电”工程,用清洁采暖电能替代燃煤。据测算,“煤改电”工作完成以后,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25万吨,二氧化碳减少排放62.5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少排放2.8万吨。
有力的整治和清洁能源的大力推广让空气治理效果初显。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今年1月至2月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23.5%的不利局面已得到全面扭转,3月至11月15日同比下降9.8%;北京市PM2.5浓度连续7个月低于60微克/立方米,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清洁取暖不是梦,“无煤化”目标可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强调“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这为清洁能源的使用指明了方向。近日,京津冀三地联合印发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了下一步压减燃煤目标。在散煤治理方面,三地将加强煤炭使用引导,严格执行商品煤质量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煤炭提质加工技术。
到2020年,北京市平原地区将基本实现“无煤化”;天津市除山区使用无烟型煤外,其他地区取暖散煤基本清零;河北省平原农村地区取暖散煤基本清零,山坝等边远地区农村取暖用煤总量控制在800万吨以内。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不完全统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已有超过400万户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清洁取暖。与此同时,国家十部委共同编制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即将出台,今后五年,将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各方资金参与清洁取暖建设,逐步构建完整的清洁取暖产业体系,“无煤化”的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