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发展应更注重“质” 补贴方式亟待转变
电动汽车发展应更注重“质” 补贴方式亟待转变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已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2017年新能源汽
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已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对地方补贴也有了进一步的明文规定,规定地方财政对单车的补贴上限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截至2017年7月,北京、深圳、广州、重庆等13个省市出台了2017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除成都、柳州、广元、江西、宿迁补贴标准低于中央补助标准的50%外,其余省市均按照中央补助的50%执行。
与之前的补贴制度相比,地方财政对单车的补贴上限从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100%下降到了50%,但从已经出台的省市补贴政策看,为了推广电动汽车发展,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将补贴额度调到了中央规定的上限。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约50.7万辆,保有量达到109万辆,占世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以上。对于中国来说,电动汽车发展应该注重电动汽车的“质”而不是“量”。同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如何让电动汽车具有核心竞争力才是产业发展的实质性问题。一般来说,消费端补贴是临时性的并且是不可持续的,简单地说,量大了,补贴就一定跟不上。
逐渐减少甚至取消电动汽车消费端的补贴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大额消费端补贴必要性逐渐减弱;二是消费端补贴会对电动汽车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随着电动车成本的不断下降,从整个使用周期来看,电动汽车的成本劣势不明显。与2011年相比,目前的电池单位能源密度已经提高了一倍,同时制造成本降低了50%。随着技术进步,未来电池成本会比较快的继续下降。并且从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燃料成本比较,目前电动汽车的成本劣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电动汽车大额消费端补贴的边际效应逐步减弱。
更为重要的是,大中型城市会逐渐实施汽车限购政策,获得燃油汽车牌照中签概率非常低或者需要付出很高成本,如果配合电动汽车的牌照政策,电动汽车的需求可以扩大。例如北京目前实行的新能源汽车轮候制度。2017年北京小客车的总体指标为15万辆,其中燃油车为9万辆,新能源车为6万辆。这6万指标采用“先到先得”的轮候配置方式获取,超出部分按申请时间明年优先配置。目前每年15万的指标中,新能源汽车已经占到了40%。基于北京的汽车限购情况,传统燃油汽车中签概率已经下降到725:1,只有0.14%的概率,而电动汽车轮候,通过不参与摇号调动电动汽车需求,对北京电动汽车推广的促进作用比政府补贴可能更为显著和直接。
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石家庄、天津、杭州、深圳八个城市实施了汽车限购政策,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和汽车存量增长,汽车限购将是大中型城市的趋势。因此,在此背景下,电动汽车轮候制度显得非常重要,可以作为一种替代和大幅降低补贴的措施。一方面,轮候制度保证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购买热情;另一方面,通过调节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配额比例,可以有效的调节和推动城市车辆结构。
对电动汽车消费端补贴带来的消极影响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端补贴会导致生产企业利益短视,“骗补”现象层出不穷。消费端高额补贴很难避免“骗补”现象发生,因为政策制定过程中难以对补贴产品进行分类和定义,给“骗补”留下空间。比如补贴政策按照续航里程(客车按照长度)来分类,但是单纯的续航里程无法反映电动汽车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利益短视的生产企业就有激励去生产续航里程突出、但是其他方面低质量甚至无法达标的车辆。只有把这一环节交给市场,才能催生出真正有质量的产品。二是若补贴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将使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补贴更多用于扩大产能,而不是提高电动车的质量,这既是国家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整个产业的伤害。
笔者倡议政府转变补贴方式,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第一,如果现阶段还需要消费端补贴,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每家生产车企给予固定电动汽车数量的补贴配额,车辆配额用完为止。以特斯拉为例。按照目前特斯拉的销售和预定数量,补贴配额可能将在2018年用完,之后不再享受政府补贴。这样的政策一方面有效防止企业的“骗补”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倒逼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急着走量。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企业群,才能形成真正有“质”的电动汽车产业。
第二,补贴应当从消费端向上游过度。政府资金主要支持电池等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以占据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前沿为目标。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增量市场,商业潜力有足够吸引力。因此,对于中国电动汽车而言,技术是核心问题。具体说,补贴转向上游可以推动车企和电池厂家在技术方面不断突破,争取国际领先,并迫使在补贴政策下涌现的一大批既缺乏先进技术,而且生产标准落后的企业退出市场。
中国电动汽车需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上的突破,降低甚至取消目前消费端补贴,并且转变补贴方式,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大中型城市来说,可以逐步减少甚至取消对电动汽车消费端的补贴,转变补贴方式。(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