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煤矿总产能51-52亿吨/年
目前全国煤矿总产能51-52亿吨/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11月2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炭经济专家委员会2017年年会、中国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11月2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炭经济专家委员会2017年年会、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上表示,经过两年的去产能,截至目前,全国煤矿总产能51-52亿吨/年,其中形成能力的有效产能39亿吨/年以上,在建和技术改造煤矿产能12-13亿吨/年左右。
王显政表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逐渐实现了企稳回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需求增加、价格回升、效益好转;但也必须看到,煤炭产能总体过剩的态势并没有改变,煤炭市场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深化改革、化解过剩产能、行业脱困、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煤炭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向好,但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还有差距。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25.92亿吨,同比增加1.4亿吨,增长5.7%。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9.4亿吨,同比增加1.26亿吨,增长4.5%。前10个月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平均价格568.5元/吨。
初步实现了国发〔2016〕7号文提出的“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有差距,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煤炭经济平稳运行还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二)行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但扭亏尚未脱困。
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94万亿元,同比增长36.4%,实现利润2001亿元(去年同期利润为189.6亿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直报的90家大型企业实现利润886.36亿元(去年同期利润为88.79亿元)。
但也要看到,行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突出。如,前8个月神华、山东能源、陕煤化、伊泰、中煤等5家企业实现利润642.3亿元,占90家大型企业利润额的72.5%,多数煤炭企业仍处于微利状态,行业亏损面仍有20.7%,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
资金链紧张、债权债务处置困难、人员安置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老国有企业减发职工工资、拖欠社保基金、税费、采掘关系失衡、减少安全投入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煤炭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部分区域、部分时段供给紧张问题仍然存在。
生产重心向晋陕蒙宁地区集中特征明显。今年1-8月,晋陕蒙宁地区煤炭产量15.86亿吨,占全国的68.9%,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从产量增量看,上述四省(区)煤炭产量同比增加1.46亿吨,超出全国产量增量(1.18亿吨)约2800万吨。
煤炭调入地区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调出量8.57亿吨,同比增长14.48%,调入量8.55亿吨,增长14.6%。
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省由传统的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贵州省、宁夏自治区煤炭调出规模减少。
江苏、广东、吉林、黑龙江等省调入规模不断扩大,同比分别增加4200万吨、1450万吨、1200万吨和700万吨。
随着生产重心西移、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被打破,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问题凸显。
(四)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料,经过两年的去产能,截至目前,全国煤矿总产能51-52亿吨/年,其中形成能力的有效产能39亿吨/年以上,在建和技术改造煤矿产能12-13亿吨/年左右。
到2020年,具备生产能力的煤矿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将净增3-4亿吨/年,加上每年2亿吨左右的煤炭净进口,总供给能力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五)煤炭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增强。受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科技进步加快影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清洁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8%、21%和31.6%,增加发电量735亿千瓦时,替代煤炭消费超过3000万吨。
今年前8个月,全国水电持续负增长,水电出力不足带来火电增加,相应增加煤炭消费1.0亿吨左右。9月份当月水电大幅增长18.6%,火电发电同比下降0.5%。
先进产能释放加快。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手续不全的建设项目,通过产能置换加快补办相关手续;对部分先进产能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较高的露天煤矿和低瓦斯煤矿通过核增生产能力。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煤矿产能9000万吨,预计全年新增产能2亿吨左右。
安全环保执法力度加强。
安全生产、环保检查、矿产资源利用、土地(草原、湿地)使用监管加强,一些煤矿生产能力受到制约。
以上因素相互叠加,增加了煤炭市场的不确定性。
(六)“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对于维护行业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证明,煤炭市场价格过低、有悖于价值规律,不利于行业发展;同样,价格过高,也不利于行业发展;价格短期过快上涨,也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
以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为切入点,构建煤炭供需双方新型战略合作关系,稳定市场预期,确定数量和质量,明确基础价格+浮动价格的定价模式,达到了煤炭供需双方互利共赢、两放心的效果。
煤炭企业有了市场定心丸,不再担心市场份额;用煤企业有了保障定心丸,不再担心资源供应。
通过“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促进了煤电上下游产业的互利共赢。
近期,受到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市场煤价高于中长期合同价格的影响,部分企业对坚持“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的决心出现了动摇,对以535元/吨为基础价的定价机制产生了疑问,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煤价高于合同价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切现实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煤炭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出发,倍加珍惜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着力稳定煤炭价格,维护行业平稳运行。
王显政指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煤炭行业转型升级还要研究几个重点问题:
(一)要深入研究以新技术革命推动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推进大基地、大型现代化煤矿、千万吨矿井群建设的同时,着力推动煤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煤炭生产由机械化向现代化、智能化生产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全国已经建成了神东、陕北、大同为代表亿吨级矿区和千万吨矿井群,建成了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多处,建成“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开采工作面47个,煤矿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煤炭行业要深入研究新一轮技术革命发展的前景、变化特征,深入开展煤炭开采智能化、利用清洁化、管理信息化和人才战略研究,以大数据化、信息化为支撑,引领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方向,提升创新发展新动力。
(二)要深入研究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途径、模式和动力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煤炭行业努力推动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煤炭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以煤为主多元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国煤矿数量由2.5万多处减少到目前的8000处左右,大型现代化煤矿产量比重由不足40%提高到75%以上,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1.8亿千瓦,煤电、煤钢、煤建材、煤化工以及煤炭物流、金融等服务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煤炭行业要深入研究如何增强煤炭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基础的竞争新优势,推动煤炭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深入研究创新煤炭与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机制,培育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型产业,实现煤炭主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实现新动能扛起大梁、旧动能焕发生机,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三)要深入研究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煤炭总量与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新能源替代、应急保障等关系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近年来,我国煤炭生产供应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原部分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全国煤炭供应保障压力增大。
要深入研究煤炭总量问题。研究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煤炭生产和需求的关系,为煤炭科学合理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我国煤炭消费峰值问题,科学判断未来煤炭发展趋势;
研究国际能源战略、我国能源政策对煤炭发展的影响,科学论证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趋势和经济性、安全性、可行性,为研究制定煤炭工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要深入研究煤炭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容量的关系,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要深入研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和替代规律,促进煤炭与新能源协调发展。
要深入研究区域性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煤矿安全生产与煤矿建设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提高全国煤炭供应和区域应急保障能力。
(四)要深入研究推动能源革命战略问题,促进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支持下,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得到了政策支持;煤科院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技术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用户的普遍认可。
截止2016年底,全国已经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3.2亿千瓦;甘肃、内蒙古、陕西、山东等多省区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得到了普遍推广;建成煤制油产能750万吨/年、煤制烯烃7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300万吨/年、煤制天然气31亿立方米/年,一批示范工程取得成功,现代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
煤炭行业要深入研究推广应用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和减少地表损害,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最大资源收益。
倡导原煤全部入选,推进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
要加大宣传和技术推广力度,在落实国家有关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推广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技术,着力解决散煤清洁燃烧问题;
要深入研究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问题,加强原料煤与气化炉的适应性研究,推动系统优化集成、技术升级,提高现代煤化工项目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把握现代煤化工发展方向,推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示范工程建设,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煤炭供应保障体系,构建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五)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煤炭产业发展问题,提高煤炭对外开放水平。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煤炭行业要系统总结山东兖矿集团、江西中鼎国际、神华集团、开滦集团、中煤能源等大型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取得的经验,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
要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资源、法律法规、煤炭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文化风俗研究,构建煤炭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贸易交易机制和联系机制,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形成国际合作与市场竞争的新优势。
上一篇:淮南市重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