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内蒙古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 一亩秸秆能卖160元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11-07 08:34:58
热度:

内蒙古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 一亩秸秆能卖160元今年的深秋,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广袤的农田上再也见不到秸秆焚烧腾起的浓烟,一车车玉米秸秆被源源不断送到爱放牧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原料

  今年的深秋,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广袤的农田上再也见不到秸秆焚烧腾起的浓烟,一车车玉米秸秆被源源不断送到爱放牧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原料加工仓库。送秸秆的农民包田喜说:“家里的牲畜吃不了这么多秸秆,从前,这些秸秆只能是留在田里烧掉,很让人头疼,根本没想到,一亩地的秸秆在这里还能卖160块钱!”

  10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万吨级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落地兴安盟,半个月以来,项目的承载方——爱放牧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为首批5950吨炭基肥订单开足马力进行生产。“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这个项目中包含了很多的‘新’,也将会开创出一条科技、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兴安盟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金红滨告诉记者。

  兴安盟地处我国东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产粮大市。基于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兴安盟科技局在2016年引入中国碳化技术龙头企业“三聚环保”,在当地成立爱放牧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7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产后年可处理3万吨秸秆,年生产5万吨炭基肥,二期计划2018年开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生产炭基缓释复合肥9万吨,能彻底实现全盟范围内秸秆综合循环利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超2亿元,利税超过5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60多个。

  据项目技术人员介绍,传统的化肥不可避免地存在释放速度不均匀、随水土流失、肥效不高的缺陷,而炭基肥基于炭的吸附功能达到缓释肥效的目的,弥补了这些缺陷。从撒肥到埋肥,看似简单的转变却凝聚着艰辛的技术攻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看着一粒粒黑色炭粒从生产线上喷出,企业的技术总工齐泮仑介绍起了生产技术流程:“原料是压制后的秸秆,而将秸秆颗粒变为吸附性极强的微小炭粒,必须经过中低温冷烧,而且每一个颗粒直径要控制在1至4毫米,我研究了三年,去年才中试成功!”随后,他指着车间的一组外形奇特的机器说:“公司的生产就靠这组机器了,目前全球仅此一台,因为这是我自己研制、自己组装的。根据不同的土壤,它可以产出肥效不同的炭基肥!”

  测土产肥、测土施肥是这个新项目的另一个“新”,首先,企业的订单全部来自当地农民,而在接受每一个订单之前,技术人员都会到实地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成品肥生产计划,真正为农民使用化肥实现了“量身定制”。“高端定制”会不会抬高当地的肥价?齐泮仑给出了答案:“当地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企业有自主研发的生产技术,我们的生产成本并不高,价格与传统化肥的价格相差无几。”

  “科技做媒,我们和兴安盟的秸秆资源走到了一起,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产业和产品也会反哺农民,最大的反哺就是产量。”公司董事长于哲伟告诉记者。据测算,已经在兴安盟投入使用的炭基肥,氮肥投入减少15%以上,利用率提高25%以上,还可增产15%,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20%以上。生物质炭基复合肥应用于蔬菜,还可以大幅度减少蔬菜的硝酸盐含量,提高VC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相关技术人员表示:这种肥料有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化肥中有机无机复合肥不到15%的生产状况。(张景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