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 Tracker弹性绝佳 密切搭配太阳能技术进展
iPV Tracker弹性绝佳 密切搭配太阳能技术进展对太阳能产业来说,2017年是充满惊奇与变动的一年。从市场来看,今年的年需求将正式突破100GW,且新兴市场的表现不俗;从技术
对太阳能产业来说,2017年是充满惊奇与变动的一年。从市场来看,今年的年需求将正式突破100GW,且新兴市场的表现不俗;从技术来看,半切片电池与双面发电模块很快就会市场化;从供需来看,传统单、多晶电池的生存空间受到黑硅片的严厉挑战。而供电系统整体又是如何呢?
强调“电的质量”的台湾太阳光电集团(BIG SUN Group)董事长罗家庆认为,供电系统的终极目标都是24小时供电,而太阳能发电势必要与其他技术结合才能达成。他说:“社会、国家、科技都在进步,因此产业也要利用新的科技来升级。”太阳能板搭配如iPV Tracker这样的追日系统,即可有效提高日间的发电量;结合储能系统,或如日本以氢燃料电池作为太阳能系统的夜间互补技术,就离24小时供电的愿景更进一步。
iPV Tracker前进美国,获得First Solar肯定
iPV Tracker发迹于台湾,所装置的第一座追日系统至今恰满五年,历经多个强烈台风袭击仍然稳定运作,发电量平均较固定式系统高出30.53%,最多的一年则增加了34%。以日均发电量来看,也以4.66kWh远胜于固定式系统的3.57kWh。
回顾过去五年,iPV Tracker在罗家庆“产业要利用新的科技来升级”的思维下持续进步着。除持续优化基础架构外,iPV Tracker开发出了多样化的基桩,框架也顺应双面发电模块崛起进行改造。此产品连年获得上海SNEC的十大亮点奖,今年与GCL-SI共同展出。而在9月于美国西岸举办的Solar Power International(SPI)展会上,iPV Tracker是全场唯一的双轴追日系统展览商,更首开台厂先例,搭配了First Solar的Series 6 (440W)薄膜模块。
根据GTM Research的研究报告,美国2016年的追日系统市占率达70%;虽然2017年下滑到25%,但EnergyTrend估计美国今年需求约为12.5GW,仍相当于有3.125GW系统采用追日型支架。罗家庆也在SPI展会上观察到,美国作为太阳能的领导国,对于追日系统的接受度非常高。虽然目前仍以单轴为主,但在技术持续进步下,将有更多案厂采用双轴。
“First Solar就已经开始考虑双轴系统。”他说。
与First Solar共同展出,意味着iPV Tracker已被纳入系统合作商。罗家庆表示,薄膜模块的温度系数较低,因此在沙漠地带的日均发电量较一般晶硅模块多出8%,可与iPV Tracker相辅相成──BIG SUN美国代理商在犹他州测试发现,iPV Tracker的发电量较固定式系统增加了50%。
因地制宜,多元应用
太阳能技术与应用多元,系统设计时若能根据差异来提供因地制宜的方案,则发电成效将事半功倍。举例来说,iPV Tracker因支架较高,且背面框架经过特殊设计不会阻挡反射光,特别适合搭配双面发电模块。若设置在雪地、水面、涂有反光漆的屋顶或地面等空间,效果将更明显。
而40-panel的iPV Tracker因支撑模块架面长宽达8公尺,高度达3.9公尺,下方可停放8辆轿车,因此很适合设置为停车场车棚,同时又有美化景观的作用。
台湾本土市场也有iPV Tracker发挥的空间。农委会的新法令限制与农业或养殖业结合的光电大棚遮蔽率为40%,采用iPV Tracker可在有限空间中提高发电量与收益。透过追日系统调节日照环境的功能,更可在不利耕作地带发展新型态的科技农业,进而活化土地。
这些应用的基础都来自追日系统的稳定性,而抗风设计对台湾案厂而言最为关键。罗家庆解释,iPV Tracker可在风势较大时调整角度,使边框的锐角对准主要风向,有破风效果,因此支架可维持稳定。而曾经担任汽车研发工程师的他,更以汽车的避震系统为灵感,透过钢索滑轮与弹簧设计让面板具有弹性,在风大时仍可维持动态平衡。此设计使iPV Tracker成为全球唯一通过Black & Veatch(BV)抗风避震审查的双轴追日系统。
罗家庆强调:“这是一个资本、技术与人才密集的产业,且所有的业者都在进行整合,能加速企业间整合布局的,才能在变化多端的太阳能业界中拔得头筹。”为此,BIG SUN已经发起增资案,并开放部分股权邀请所有已有订单的客户加入,一起推动策略联盟。他相信,整合应用将是业界必走且非走不可的路。
-
华北地区掀起的户用光伏潮,正泰为你打call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