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爆点:谁在推、在哪里、何时来?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7-10-10 09:39:46
热度:

光伏爆点:谁在推、在哪里、何时来?所谓爆点,往往用来形容新兴业态爆炸性突破的那一刻。2014年后,交通领域的共享单车、金融领域的智能投顾、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都出现过人们口中的爆点。

  所谓爆点,往往用来形容新兴业态爆炸性突破的那一刻。

  2014年后,交通领域的共享单车、金融领域的智能投顾、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都出现过人们口中的爆点。不难发现,这些爆点都离不开一个重要条件——互联网平台。

  传统企业的一大痛点,在于聚合资源能力有限,而互联网平台恰好帮助交通、金融领域解决了这个痛点,然而,光伏却没这么幸运。

  光伏行业“触网”的时间并不晚。2012年后,当互联网+趋势刚刚出现,企业们就在第一时间有所动作。这不仅是对一种趋势的追求,也契合了其迫切的自身需求——因为要做大,就需要长期掌握电站资源,而当时获取资源的方式无非两类:要不撮合,要不自投。如果仅靠人脉,肯定无法长期持续,而如果能借助互联网平台,更为快、准、狠地聚合资源,或能在光伏行业中尝试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商业模式。

  于是,一批从运维入手,扩展到金融、建设、设计等产业链的诸多层面的平台出现。虽然或大或小、或专业或一体,但至今为止,我们却没有在它们之中看到真正的爆点。

  为什么在有的行业可以做到,在光伏行业却会难产?

  1金融才是推手

  在弄清原因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问题:爆点究竟由谁来推动?

  很多人可能会说,当然是行业自身,但凡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加上互联网的助力,爆点即会出现。但是,在看似水到渠成的结果背后,实际上还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这种爆炸效果的最终实现,这就是资本。

  有人曾如此比喻,只有资本和行业之间擦出火花,爆点才会出现。以智能投顾为例,为什么在各类金融科技模式中,只有智能投顾能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以足够低的门槛、足够牛的技术吸取了大量资金,加上行业多年的技术积累,两者配合默契,才最终实现了用户的爆发式增长。

  然而,如果盘点光伏与资本的两次碰撞,会发现两者的配合并不那么默契。

  第一次是错过。

  因为深受“双反”影响,云集在海外的电池组件厂商,在2012年后开始向下游扩张,希望从最初纯粹的制造商,转型为制造应用一体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当然,转型就意味着对资本的需求,但嗅觉敏锐的资本并不希望进入。

  资本的担心可以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因为它忽略了光伏的一个重要特点——并非一个纯市场化产业,而是一个政策指导型产业。这种性质,决定着光伏的发展路径,会不同于常规市场化产业的路径。而此时的金融机构,却用了惯常的市场化产业模式去评估、去审视。在这种错位的认识之下,资本和光伏错失了一次碰撞的机会。

  第二次是选错。

  2014年年底后,信托、基金和一些大资本开始发力光伏。让他们敢于进入的原因有二:一是政策保驾。2013年后,国家明文规定对光伏行业实施支持,在明确的补贴、上网等政策下,已经深谙行业性质的资本们看好光伏的投资前景;二是回报情况。在分析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现状后,资本根据推算得出,在规模效应之下,投资电站的回报率可以稳定地保持在8~10%。

  但事后的结果证明,资本走对了路,却用错了力——用资本抵押、控制风险的模式来运作光伏项目,这种模式适用于常规能源,但并不适合新能源,对于光伏,必须要走项目融资、获得未来收益的模式。因此,产业认知错误,导致光伏和资本的火花仍然没有出现。

  当下,这种错位仍在继续,在光伏线上平台就更为明显。

  众所周知,资本需要的是创想、是故事。的确,光伏线上平台有很多美好的创想、爆发的机会,但遗憾的是,参与其中的企业却一直没能抓准资本最需要的“点”。这就造成一种“你有你的好想法,我有我的小算盘”的结果,最终推迟了光伏线上平台的爆点的出现。

  2要有量、要有用

  很多人都说,资本“无利不起早”,这句话里,虽然有对其过于现实的揶揄,但也隐含着一个真理——一个项目要让金融关注,就必须证明,它的投资在这里能获得更多回报。线上光伏平台要展示自己的投资价值,最好的证明是两点:要有量、要有用。

  所谓有量,就是要迅速提升线上平台的交易量。

  事实上,作为非消费品行业,人们一直对光伏需求并不大。有人说,2017年随着分布式光伏市场的爆发,光伏线上平台的爆点或将随之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分布式向好,并不意味着户用光伏就一定能向好。在当前分布式光伏的数据中,很难找到户用光伏的具体数据,而根据笔者对一家位于浙江的光伏企业的了解,在进入户用市场多年后,它的用户也仅为2万家左右,因此,全国范围内的总体安装量或最多在20~30万家左右。

  对于光伏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和真正产生爆点的行业来说,这个数据不值一提。要知道,摩拜单车在2017年4月的单日流量是2000万。支撑着2000万的,正是大量的用户需求。因此,只有供需双方都在成长,光伏线上平台才能做出量。

  所谓有用,就是把自身变成刚需产品,因为只有成为这样的产品,才能实现高频交易。

  事实证明,在中国,刚需很难创造出来,而需要寻找出来。仍然以共享单车为例,在2015年前,人们的出行方式从自行车变成了汽车,汽车不仅在城市随处可见,在农村也是成为很多人家的标配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不会想到自行车仍然有较大的空间。然而,在步行和坐车之外,共享单车却找到了“最后一公里”这个痛点,并把痛点变成了高频交易,最终实现了爆点。

  线上光伏平台或许也可以借鉴单车的经验,去寻找刚需,而不是先造出平台,然后等待刚需。从目前的现状看,未来可能有刚需潜力的线上光伏市场不是城市,而是农村,而且是富裕地区的农村。

  之所以是农村,是因为只有农村才有大量的自建房屋,而这意味着其拥有发展户用的重要条件——屋顶资源,这是实现有量的基本条件;之所以要富裕,是因为光伏无论是安装、服务、维修和金融服务都要落地,在贫困地区的农村,短期的投资可以通过贷款等方式一次解决,但要实现长期的交易,输血型的金融模式必然不可持续,但富裕地区的农村至少有持续投入的能力;同时,富裕地区的农村思想较为灵活,对线上模式的接受程度更高,而这无疑也是其实现交易,进而实现爆点的前提。

  3五年内或难看到

  可以相信的是,光伏平台必然不会像单车一样,同样特点、功能的公司重复出现,就像不久前“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单车一夜间布满街边。未来光伏行业将更为复杂,它至少包括三个矩阵:第一矩阵是发电服务商;第二矩阵是户用光伏发电服务商;第三矩阵是由为第二矩阵提供服务的服务商构成,光伏平台将是其中的第三矩阵。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形成三个矩阵需要很长的过程,最少的预期是五年。因此,企业一定要明确两个认识:

  首先,通过平台赚快钱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对互联网平台的认识之一,就是回本快、利润高。但这是建立在高频交易的基础上的,光伏线上平台或许有一天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但需要建立在把量做大,因此,参与其中的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稳扎稳打的方式,进行一场持久战。

  根据当下一些机构的研究,“稳扎稳打”的方式或已经在农村地区出现——一些企业没有采用或放弃了互联网平台的推广方式,反而先去“搞定村支书家和村里小卖部的屋顶”,通过这种方式做大口碑,产生羊群效应,未来,这也将是酝酿爆点的基础。

  第二,要重视年轻人的刚需。

  今天,在光伏终端市场,特别是户用光伏市场,消费者对光伏的认知是有限的,对光伏的选择不是刚性的,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也不过是几十万用户的一次性交易。

  要改变这一点,就需要从光伏产品的属性下手:首先,要让产品从奢侈品变成必需品,让光伏不再是可有可无、体现公众环保意识的产品,而是实用、好用、不可或缺。第二,要让产品逐渐年轻化。无论是金融平台、消费平台还是交通平台,在它们最初兴起的时候,引领者一定是年轻人,这个道理将同样适用于线上光伏平台。因此,投资线上平台一定要投资未来,寻找年轻人的需求,而这才是平台的根本基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