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积分交易,一场短暂的“造富运动”?
碳积分交易,一场短暂的“造富运动”?在小雷看来,我国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双积分政策”)是一种讲究平衡的艺术。所谓双积分政策,就
在小雷看来,我国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双积分政策”)是一种讲究平衡的艺术。所谓双积分政策,就是燃油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业内通常将二者称之为“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并统称为碳积分。
双积分具体的算法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在“油耗积分”这一指标当中,如果车企生产的燃油车油耗高于政府制定的油耗标准,就会产生负积分,反之则产生正积分。在“新能源积分”当中,车企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数量超出政府规定数量越多,那么获得的新能源积分就越多,反之则会出现负积分。
在结算积分时,新能源积分与油耗积分相加为正就说明车企在这一年内达到了碳排放标准,这也就意味着所有车企都要生产新能源汽车。不达标的车企则会面临严重的惩罚,它们只能停产高油耗车型的生产、研发。
新能源车企血赚,传统车企血亏
双积分不达标的车企也并非只能坐以待毙,他们可以向达标的车企购买积分,来让各个车企在碳排放方面达成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小雷愿意称双积分政策为讲究平衡的艺术的主要原因。
所谓平衡,那么自然是有盈有亏。大多数传统车企通常都闻碳色变,对于严重依赖燃油车销量的传统车企来说,碳积分是能够吸干它们十数亿甚至数十亿的利润的“无底深渊”。
2020年积分榜上负积分排名第一的一汽大众就欠下了132万个负积分。据知情人士透露,大众方面为了满足国内环境法规的双积分政策,以3000元/分的单价向特斯拉购买了积分。这也就意味着,一汽大众单单是补齐2020年在碳积分上欠下的大窟窿就花费了近40亿元。
2020年,特斯拉更是通过出售积分就赚了15.8亿美元(约合100亿人民币),当年特斯拉全年的净利润也就只有7.2亿美元。特斯拉在2020年的碳交易当中,一汽大众的“贡献”可谓是居功至伟。
对于几乎0碳排放的新能源车企而言,碳积分曾经是一场足以养活众多新能源车企的“造富”运动。比亚迪、五菱、蔚来、小鹏等利润微薄的新能源车企都是通过“卖碳”和国家补贴来维持生计。
然而,这场属于新能源车企的“造富”运动,传统车企的营收泥沼是短暂的。如今,供需关系失衡的碳积分足以让无数新能源车企深陷泥潭,而传统车企也总算是缓上了一口气。
碳积分失衡,新能源车企叫苦不迭
2022年,养活了无数新能源车企,并且逼惨了无数传统车企的碳积分突然开始价格大跳水。据长城旗下电动汽车品牌欧拉的负责人董玉东透露,2022年年初,碳积分交易价格已经下调到了500-800元/分。
即便是按照800元/分来计算,相较于一汽大众在2020年向特斯拉购买碳积分的价格是3000元/分,碳积分价格降幅也高达73%。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同样可以以大众和特斯拉在2020年的那笔巨额碳积分交易为例。
如果一汽大众与特斯拉碳积分交易的单价是800元/分,那么大众只需要花费10.56亿就能够填补-132万碳积分这个大窟窿,而特斯拉则直接少赚了29.04亿元。2020年,如果特斯拉所有碳积分交易都是以800元/分的单价成交,那么它在这一年内根本不可能盈利。
当然,随着特斯拉近两年来的利润率逐渐提高,如今马斯克已经在为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摇旗呐喊。由此可见,现在的特斯拉即便是不依赖碳积分,也依然能够活得有滋有味。碳积分的市场行情大幅下跌虽然很难再让特斯拉伤筋动骨,但是对于高度依赖碳积分的新能源车企来说却可谓是致命的打击。
以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为例,此前就有媒体根据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开的供应商情况估算了一下一台五菱宏光MINI EV的单车成本,结果显示这款小车的单车造价大概在1.5-2.3万元之间。
如果再加上研发成本、管理、运输等费用,我们就会发现这款神车根本没有利润可言。另外,五菱宏光MINI EV的续航能力根本达不到获取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标准,因此碳积分就成为了这款销量火爆的纯电动汽车为数不多的利润点。
2020年,五菱宏光MINI EV一共卖出了11.3万台,为上汽通用五菱带来了44万个新能源积分。上汽通用五菱仅凭五菱宏光MINI EV这一款车就一举扭转了整个上汽集团的碳积分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为上汽集团填补了17.4万个积分之后,上汽通用五菱仍然还剩下26.6万个积分,以当时3000元/分的市场行情计算,也就是8亿元。如果将这些积分以800元计算,那么上汽通用五菱剩下的26.6万个积分也就只值2.12亿元。
相比起已经不再需要依赖补贴、碳积分就能实现盈利的特斯拉,以及新能源汽车体量较小的五菱,国内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的局面则更加尴尬。
比亚迪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它在当年的营收为1565.98亿元。其中,汽车业务和相关产品收入约为839.93亿元,占比53.64%;比亚迪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营收达600.43亿元,同比增长12.48%,占比38.34%;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120.88亿元,占比7.72%,同比增长15.06%。
上面这组营收数据看着确实挺漂亮,但是比亚迪可是出了名的增收不增利。它在2020年的营收虽然高达1565.98亿元,但是归母净利润仅有42.34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更是仅有29.54亿元。
接下来,我们再将新能源汽车积分代入其中,就能看出这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了。2020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积分高达75.4万分,在当年的正积分排行榜上仅次于特斯拉。
如果按照3000元/分的单价来计算,那么75.4万个新能源积分将会给比亚迪带来高达22.62亿元的收入;如果按照800元/分的单价计算,那么比亚迪只能获得6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碳积分的价格暴跌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供需关系失衡。为什么供需关系会失衡呢?因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越来越多了。
众所周知,车企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的,自然也是看到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当一汽大众为了填补积分漏洞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许多同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缺乏布局的传统车企也都在想出路。
传统车企入局,碳积分失衡
随着我国2020年10月份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鼓励发展插电式混动技术,也让并不擅长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传统车企看到了希望。
在插电式混动方面,比亚迪率先推出了DM-i超级混动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之所以能够真正转型成为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高达90%以上的新能源车企,DM-i超级混动技术功不可没。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成功,带动了整个中国传统车企向混动领域转型。在DM-i之后,长城汽车推出了混动DHT架构,奇瑞推出了鲲鹏DHT系统,长安推出了蓝鲸iDDJISHU1,而吉利也推出了雷神智擎Hi·X模块化混动平台。
在纯电动汽车方面,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也让不少传统车企看到了小型电动车的发展前景。除了长期占据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榜首的五菱宏光MINI EV之外,欧拉黑猫、奇瑞冰淇淋也一度创造过销量神话。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对新能源汽车并不感冒的一众传统车企入局插电式混动领域,并且推出纯电动汽车并不是因为这些车型能够给它们带来多少利润,而是能够为它们带来大量的新能源汽车积分,避免重蹈一汽大众的覆辙。
然而,正是这些不以赚钱为目的,只想着赚点新能源积分止损的传统车企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导致了碳积分的供需关系失衡。
例如,缺少新能源汽车布局的一汽大众在2020年欠下了多达-132万个负积分。在两年之后的今天,一汽大众已经推出了包括ID.4 CROZZ、ID.6 CROZZ、宝来·纯电以及迈腾GTE插混等新能源汽车。尽管目前大众集团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并不算太高,但是或多或少的弥补它的销售传统燃油车时带来的碳排放负积分。
随着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化转型脚步越走越快,它们对新能源积分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小,而碳积分的市场行情也随之直线下跌。在这样的情况下,比亚迪、五菱新能源这类原本靠“卖碳”为生的新能源车企日子过得自然也就愈发煎熬了。
另外,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动力电池原材料、芯片短缺等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层出不穷,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相较于2020年已经大幅上涨。如今,碳积分已经从新能源车企的济世良药变成了致命毒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数新能源车企已经进入了至暗时刻。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上一篇:锂电知识必备—直流阻抗(DCR)
-
两会上的新能源汽车:补能模式有争议,芯片难题待攻克2022-03-08
-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提交4项建议,2项与新能源汽车有关2022-03-07
-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迅速攀升,新能源汽车“身价”飙涨,痛并快乐着2022-03-01
-
新能源汽车为何掀起涨价潮?2022-02-28
-
新能源汽车市场解析:“开门红”下的隐忧,成本上涨成未来变量2022-02-28
-
电动爹为何难伺候?一文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现状!2022-02-25
-
2022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动力锂电池需求拉动上游正极材料迅速放量【组图】2022-02-22
-
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共享充电宝”2022-02-21
-
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车企集体涨价,新能源汽车是开倒车吗?2022-02-18
-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独领风骚,特斯拉的短期、中期、长期战略2022-02-11
-
2021新能源汽车五大“新套路”,你中招了吗?2022-02-07
-
BAT三巨头先后造车,腾讯借道石头科技,能否对现有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变局?2022-02-07
-
需求井喷VS动力电池掣肘,新能源汽车赛道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2022-02-03
-
动力电池价格上涨,比亚迪加入涨价大军?纷纷涨价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竞争力吗?2022-02-03
-
比亚迪、小鹏等“明星”车企领跑、巨头玩家虎视眈眈,新能源汽车开启三国杀!202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