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软科技:靠什么成为科创板首家上市的AI企业
虹软科技:靠什么成为科创板首家上市的AI企业随着7月22日铿锵有力的锣声,虹软科技成功迈上科创板的新舞台。在崭新的资本赛道上,虹软科技正朝着技术深挖与全面应用的方向进发。而作为科创
随着7月22日铿锵有力的锣声,虹软科技成功迈上科创板的新舞台。在崭新的资本赛道上,虹软科技正朝着技术深挖与全面应用的方向进发。而作为科创板首家AI企业,其核心是什么?核心业务是否决定未来发展?又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科创板首家AI企业依靠硬实力
虹软科技是计算机视觉行业领先的算法服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近年来,虹软科技业绩持续保持高成长:公司2016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036.39万元、8633.25万元、1.58亿元;毛利率则分别高达92.3%、93.66%、94.29%。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2.76亿元至2.86亿元,同比增长38.69%至43.7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9亿元至1.0亿元,同比增长5.88%至17.65%。
①作为科创板计算机视觉第一股,本次上市虹软科技共募资11.32亿元,将被用于智能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能力提升项目、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②据IDC统计,2018年全球出货量前5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外,其余采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其主要中高端机型均搭载了虹软科技智能手机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③借助虹软科技提供的视觉AI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可以在既有硬件能力的基础上,突破硬件成像能力的限制,提升成像质量,扩展成像效果,并能在保持较低功耗的前提下,满足性能与用户体验的要求。
④截至2018年底,虹软科技研究团队拥有374人,占公司全部人员比例的65.73%。公司近三年的年均研发费用占比更是高达32.81%。这是虹软研发实力始终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司无可替代的巨大优势。
⑤建立AI开放平台,来分享虹软的部分核心技术成果,将人脸识别、人证核验、活体检测等核心技术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企业、创业团队和个人开发者使用。同时不断拓展虹软AI视觉技术的应用领域,使之在各个应用场景中加速普及。
核心技术优势
①算法技术覆盖面广,研究深入。
②产品化能力强。
③平台优化能力强。
④产业链合作紧密。
⑤在成像、图像和色彩领域超过20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⑥市场认可度比较高。
视觉AI的竞争格局和技术发展
目前视觉人工智能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核心技术、产品化能力、产业生态链合作均成为行业的核心壁垒。除虹软科技外,行业中国内企业主要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国外企业主要有CorePhotonicsLtd.、Morpho,Inc.、EyeSightTechnologiesLtd.
目前,视觉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等任务均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现较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催生各行业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
目前智能手机是视觉系统中出货量最大的前端设备,相关技术创新和迭代非常快,庞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整个视觉产业发展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预计随着5G技术升级、双/多摄像头渗透率上升以及深度摄像日渐兴起,未来虹软的智能视觉算法技术及相关解决方案可应用场景还将不断丰富。
收入来源单一+下游增长放缓
●2018年虹软科技的营业收入为4.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55亿元。
●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收入为4.39亿元,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收入为367.95万元,其他项目(数码相机、互联网视频等业务领域)收入为1189.27万元。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为96.57%。由此可以发现,公司高度依赖智能手机相关业务收入。
与此同时,虹软科技的传统创收项目也出现了衰退,在2016年,其他项目(数码相机、互联网视频等业务领域)收入为0.82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32.07%。可是到了2018年,该类收入仅在主营业务收入为0.12亿元,仅占2.62%。
对于其他项目收入出现衰退的原因,虹软科技在招股书中给出的解释是,随着近年来手机拍照渐成主流,部分挤占了数码相机市场空间,公司数码相机业务收入于2017年、2018年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虹软科技最大的收入来源——手机市场,也趋向于市场饱和,增长降速的现象。
据招股书,2016-201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分别为14.69亿、14.65亿台、14.63亿台。目前公司高度依赖智能手机相关软件收入,若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持续下降,公司的收入或会受到连带影响。
AIoT成下一个业务增长点
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的投资金额最大。目前,虹软科技已经形成一套涵盖了智慧零售、智能冰箱、智能门锁、智能广告等领域的IoT视觉解决方案,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使用场景。
其中,虹软科技积极押注自动驾驶,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智能汽车视觉解决方案。
不过,业务转型并非易事,在这条赛道上,虹软科技只能说是后来者。无论是百度、四维图新等大型上市公司,还是小马智行、蔚来汽车等新锐企业,都在积极推动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
从虹软科技自身来讲,其将近400页的招股书中,仅1页涉及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而汽车等IoT产品的业务收入,在2018年占比还不到1%,这意味着,虹软科技才刚刚入场,且面临激烈竞争。
寻找新赛道成必须一环
①2017年,虹软科技首次发布了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面向行业和个人开发者免费开放人脸识别、人脸属性分析等离线SDK。
2018年11月,虹软科技的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迎来了全面更新,新增了活体检测SDK、人证比对SDK(IdCardVeri V1.0)、性能全面升级的人脸识别2.0 SDK(ArcFace 2.0)、人脸识别门禁基础应用套件等多个部分,助力视觉AI技术在智慧工地、智慧旅游、智慧办公、智慧小区、智慧校园、智慧楼宇、APP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落地。
②为了进入更多的垂直领域,虹软科技选择将算法开放,并以行业整合者的身份入局,将模组厂商、芯片方案商、设备整机方案商进行全面整合,成为产品方案商、解决方案商、系统集成商,并由他们进一步赋能各个细分场景中的AI开发者,打通整条垂直产业链,有望发现或创造新的商机。
③发力智能汽车、物联网等新业务。在今年4月于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19)上,虹软科技介绍了全新研发的DSM(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BSD(盲区检测)等一系列智能汽车主动安全视觉车载产品及视觉解决方案。
④为了进一步推进业务拓展战略目标,公司利用此次募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资料显示,公司此次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4600万股,拟募集资金11.32亿元。
募集到的资金将全部投入到智能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能力提升项目、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在强化现有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助力公司进入新赛道,打开未来的业务成长空间。
结尾:
虽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多年未见明显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前五大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智能手机市场形成了进一步的集中,对于服务头部手机厂商的虹软科技而言颓势并不明显。
伴随着5G商用步伐的加快,虹软科技在IoT场景下的应用探索也更为积极。虹软科技能否凭借多年经验在IoT等新赛道上产出优异成绩,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考验。
-
WAIE大战“利奇马”,2万真粉如约驾临“WAIE 2019第四届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暨人工智能产业大会”2019-08-11
-
先例证明 途胜二次召回解决方案治标不治本2019-08-10
-
华为发布智慧车载解决方案HiCar生态白皮书2019-08-10
-
齐碳科技完成新一轮4000万元融资,致力于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研发2019-08-09
-
算力智库发布《2019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报告苏州篇》2019-08-08
-
鼎桥安全终端及物联网产业基地暨科技交流体验中心启用2019-08-07
-
风口一触即发,微美全息\旷视科技成视觉AI应用主场2019-08-07
-
智慧物流仓储建设加速 看人工智能企业如何构建物流机器人“大脑”2019-08-07
-
【倒计时三天】人工智能未来十年,即将扬帆起航!2019-08-06
-
2019年最佳游戏智能手机推荐:有些选手你可能万万没想到2019-08-06
-
科技部印发新一代AI创新平台建设指引,AI成为驱动实体经济新引擎2019-08-06
-
希捷科技发布2019财年第四财季财务报告2019-08-05
-
手机AI摄影成当下主流 看人工智能如何让手机摄影更惊艳?2019-08-05
-
智能手机进入软硬一体能力比拼阶段 AI成推动行业创新主动力2019-08-05
-
为交通大脑而生 | 阿里系浩鲸科技推出软件定义信号机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