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深圳用大数据解决“城市烦恼”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19-06-04 08:14:45
热度:127

深圳用大数据解决“城市烦恼”手机点一点,就能解决上下班通勤难题;眼睛眨一眨,就能办好100项政务服务;鼠标动一动,就能享受快捷的便民服务。在深圳这样一座科技创新之都,大数据、云计算

手机点一点,就能解决上下班通勤难题;眼睛眨一眨,就能办好100项政务服务;鼠标动一动,就能享受快捷的便民服务。在深圳这样一座科技创新之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风起云涌,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深圳将整合全社会数据资源,提高城市服务效率,打造全程全时服务、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智慧便捷之城。智慧便捷之城究竟如何打造?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深圳人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公共交通

建设智慧高效交通服务体系

穿梭在差不多2000平方公里面积的城市里,交通是很多深圳人每天都要面对的苦恼问题。动辄一个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拥挤的地铁、公交常常让人叫苦不迭。

在南山科技园片区某互联网金融企业工作的陈钰,家住龙岗区坂田,以前往返家与公司都要搭乘1小时20分钟左右的地铁,而且“经常挤不上去”。现在,他选择通过互联网巴士解决上下班通勤问题,单程只需40—50分钟,而且保证有舒适的座位。

“深圳有很多互联网巴士平台,只要提前预约就能乘车,价格比地铁还便宜。”陈钰告诉记者,他经常乘坐的互联网巴士包括深圳e巴士、嘟嘟巴士、搭对巴士等,这其中既有深圳东部公交集团等官方推出的举措,也有互联网企业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推出的平台。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要创新智慧交通管理服务,鼓励交通运输企业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为市民提供多模式个性化的交通运输服务、多方式全链条的出行信息服务。

通过互联网巴士解决上下班通勤问题,成为很多年轻白领的新潮做法,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地铁、公交仍是生活的常态。在交通服务体系规划领域,深圳提出要建设智慧高效的交通服务体系。坚持公交优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样化公交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服务。

不久前,深圳地铁10号线孖岭站—雅宝站区间隧道双线顺利贯通,为2020年全线建成通车提供重要保障。这一区间隧道下穿鸡公山,连通了原特区内外。线路建成通车后,将连通龙岗、龙华和福田,支撑深圳中部轴线快速发展。

除了10号线之外,深圳目前共有17条线路(项目)在建,建设总里程达到300公里,形成了轨道三期、四期同时推进的建设热潮。按照施工计划,地铁6、8、10号线等三期及三期修编工程土建今年完成80%,12、13、14、16号线等四期工程加快建设。预计到2020年,深圳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超过400公里,届时轨道交通将覆盖全市核心区域,支撑东、中、西三大城市发展轴高效发展。

“建地铁就是建城市。作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未来5年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提质提速,以积极主动作为提升深圳城市发展水平。”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林茂德说。

城市基础设施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竞争力。记者了解到,除轨道交通外,深圳还正加速推进机场三跑道、赣深高铁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轨道三期、四期工程以及南坪三期等一批城市道路建设。

政务服务

科技创新手段推动政务创新

如果说交通问题是“大城市病”的症状之一,那么“办事难”就是不分地域,被各地群众集中“吐槽”的问题了。如何解决群众“办事难”?深圳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手段推动政务创新,在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深圳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基本形成智慧城市产业集群,“互联网+”业态不断创新。其中,软件产业产值约占全国10%,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1/7,拥有腾讯、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等智慧城市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强,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

良好的智慧产业生态,助力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按照“集约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深圳构建起包括党政机关网络平台、政务云平台在内的高效集约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根基。

深圳连续多年成为“最互联网城市”。截至2017年底,深圳新增光纤接入用户156.6万户,累计达453.46万户,基本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企,百米光接入”,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圳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窄带物联网网络,形成智慧城市的感知信息传输网络,由此实现智能水表、智慧燃气的自动抄表。

记者了解到,在政务服务方面,根据有关工作方案,深圳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可100%网上申报,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50%以上,推进至少500个事项实现全城通办。

同时,深圳将实现100项高频服务“眨眼办”,申请人刷脸眨眼后即完成申请;自助终端机提供超过100项政府服务;100项服务主动推送办理;建设全市统一政府移动应用APP,实现政务服务贴身随行,整合超过500项服务内容。

日前,在深圳市政府召开的智慧城市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会议上,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8年实施方案。今年深圳将通过打造一批示范应用项目,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7个目标,包括政务服务“一号走遍深圳”、建成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扩大政府数据开放范围等具体措施。

根据正在制订并征求意见的方案,深圳提出到2020年,将实现身份证号+生物识别可办理各类公共服务。届时,深圳人有望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

围绕“六个一”目标,深圳将重点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工程、全面感知体系工程、城市大数据工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工程、智慧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智慧公共安全体系工程、智慧城市治理优化工程、智慧产业发展工程、网络安全保障工程、标准规范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

“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缺乏可借鉴的标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认为,新型智慧城市首先要做好标准的体系建设,标准由行业的领军企业牵头,组织整个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行业标准,然后上升为国家标准。国家试点中,深圳是引领的标杆,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深圳作为国内基础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理应在打造智慧城市的标准方面领跑。

智慧民生

智慧城市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过去一周,深圳交警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刷脸”执法引起许多市民的关注。5月1日,这项主要针对新人及非机动车,快递及外卖等“特殊行业人群”和“失驾”人群的执法“黑科技”正式启动。一名快递小哥因骑着电动车闯红灯行驶,被路口的刷脸电子警察设备抓拍,收到了深圳首宗“刷脸”违法产生的“罚单”。

作为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此前召开智慧城市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从数字政府、智慧民生服务抓起,从市民群众、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抓起,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如今,市民通过多功能警务自助服务平台,仅用5分钟就完成港澳通行证签注事项;打开手机,关注“深圳公安”微信公众号,81项个人业务和41项企业法人业务即刻映入眼帘。据了解,依托深圳公安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互联网途径,深圳市公安局目前已实现122项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申办受理。其中48项户政业务上线,让深圳成为全国公安户政业务网上办理种类最全的城市。

近年来,深圳公共服务应用不断创新,利用大数据成功解决了市民的“小烦恼”。比如,深圳建立1500多万份健康档案,居民健康建档率达90%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健康深圳”公众号提供预约挂号、诊前咨询、费用支付、结果查看、诊后服务等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

“深圳在互联网医疗的应用更是比中国其它城市更为普及,并成为国内网络预约挂号量最大的城市。”深圳市政协港澳委员、普华永道中国华南区首席合伙人张展豪说。

深圳市政协委员沈丹认为,作为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的前沿城市,新阶段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有“为全国示范”的责任,同时需要“为全球实验”的精神,以数据治理的视角来审视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服务体验和创新,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吸收全球智慧为每一个深圳人提供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服务,这是“智慧深圳”的未来方向。

■观点

深圳可建设智慧城市生活驿站

不久前,腾讯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报告对全国351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排名。从各省来看,广东“互联网+”指数连续3年排名第一;从城市来看,深圳高居榜首。

随着数字化进程连年向前迈步,深圳这座“最互联网城市”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大城市问题,又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加速智慧城市建设?

在今年的深圳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协委员钟帆飞从日常的网购、快递等生活小事入手,提出了“智慧城市生活驿站”的概念和建议。

“与火热的电子商务、智慧生活对比,目前许多地方网络基础设施、硬件服务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现有的小区会所、门卫岗亭、物业办公场所等无法适应居民网络生活需求”钟帆飞说道,此外,小区的市政配套服务,如水电气、电视电信、银行柜员机等,有的远离社区,有的条块分割,办事效率不高,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

“智慧城市生活驿站”即通过对现有小区会所、物管办公、门岗门亭,进行城市更新改造或者重新规划建设,植入快递、邮政、物流、仓储、配送、网络通信、市政服务等功能,为市民创造“一站式网络生活”。

来源:南方网 记者 张光岩 胡百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