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3-10-10 19:04:21
热度:

《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环保网获悉,9月22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

环保网获悉,9月22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的函。

《计划》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基本建成,特色园区发展能级全面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凸显,以集聚发展、要素完备、创新驱动为核心特征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

到2025年,全省环保营收过5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达到3家以上,环保营收过1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达到20家以上,形成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关于《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的函

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山东建设推进会要求,加快建设济南、青岛、淄博3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打造10个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培育100家左右生态环保龙头骨干企业,推进我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组织起草了《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有关意见建议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信函的方式反馈,因时间紧迫,2023年10月7日截止。

电子邮件:zhykjc@shandong.cn

通信地址:济南市经十路3377号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邮编250101,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311’工程意见”字样。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2023年9月22日

附件:

1.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2.《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山东建设推进会要求,加快建设济南、青岛、淄博3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打造10个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培育100家左右生态环保龙头骨干企业,推进我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我省生态环保产业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率先建立生态环保产业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出台支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措施,编制省级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印发金融支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具体政策,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环保金融项目库,努力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制定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开通运行省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环保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不断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径。2022年度全省生态环保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营业收入居全国前列。

我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还不发达,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较少,缺乏全国知名大型综合性环保企业;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激励政策需进一步强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还较弱,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支撑服务能力还不足,产业服务机构较少。针对上述问题,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加快生态环保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赋能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支撑,强链延链补链,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努力将生态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将我省打造为全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新高地,为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基本建成,特色园区发展能级全面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凸显,以集聚发展、要素完备、创新驱动为核心特征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

——建设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完备、上下游配套的济南、青岛、淄博3大“雁阵型”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到2025年,3大产业集群环保产值占全省的50%以上,区域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打造特色鲜明、定位清晰、优势明显的10个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到2025年,建成环保制造业、环境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业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园区产业要素配置效能显著提升。

——培育100家左右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环保龙头骨干企业。到2025年,全省环保营收过5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达到3家以上,环保营收过1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达到20家以上,形成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三、建设3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一)济南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开展集群建设,着力打造“一基地、多体系”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到2025年,生态环保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400亿,年均增长10%。

1.打造创新示范平台。依托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齐鲁中科泰山生态环境研究院。整合碳中和产业链等,打造碳中和北方中心。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健全完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超算云中心。

2.建设特色示范园区。建设山东省生态环保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生态环保综合服务基地。推进森泉新材料新型建材产业园,加快全省绿色建材示范园区建设。在起步区建设绿色氢能产业园区,建立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会展商务区+各种氢能应用场景”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3.实施绿色示范工程。积极创建绿色示范工厂、绿色示范园区,推进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

(二)青岛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围绕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233N”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到2025年,生态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年均增长10%左右。

1.打造2个特色产业基地。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东方氢岛”,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建设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科创园和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园,打造青岛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基地。

2.打造3个集聚区。建设环境大气监测、工业废气监测等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与应用集聚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环保专用装备制造集聚区,节能降碳、环保装备、海洋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科技创新集聚区。

3.建设3个平台。建设集规划展示、商品展销、商贸洽谈、技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生态环保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汇聚各方力量,探索环境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做大做强青岛环境医院信息服务平台。健全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完善项目库,开发多元化金融工具,搭建青岛市气候投融资平台。

4.建设N个环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上合组织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处置过程新污染物检测与污染协同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生态修复技术服务创新中心以及省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等,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三)淄博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围绕“1个中心+3个产业链条+5个特色产业基地”,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智能化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高端引领、链条完整、生态完善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生态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年均增长10%左右。

1.建设产业研究中心。设立具备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功能的产业研究中心,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孵化体系。借助“互联网+”成果转化模式,构建开放共享的环保技术成果转让交易平台。

2.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生态环保产业链,重点发展大气、水、固废资源化利用及处置、环境监测、环保专用设备、环保材料及药剂等环保治理技术和服务等产业。加快延伸氢能产业链,重点发展工业副产氢提纯装置、电解水制氢装备、氢能储运装备等制造业。加快延伸光伏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效率电池片、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玻璃等,补齐光伏装备及配套产业。

3.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依托龙头企业科技优势,打造以新材料为特色的炭基环保产业基地。围绕环保膜处理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中国膜谷”环保材料装备制造基地。针对赤泥、工业废渣、钛白石膏、铸造固废等处置难题,打造博山区、经开区固废循环综合利用特色基地。围绕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打造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四、打造10个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一)烟台莱山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深挖水处理、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土壤修复、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业务领域,以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特色产业为主,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依托金正环保、杰瑞环保、源鑫洁环保等骨干企业,完善企业内部、企业间共生产业链条,加快推进金正水环境产业园、杰瑞环保产业园、讯飞环保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到2025年,园区环保企业入驻30家以上,培育发展15家左右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加快暨南大学产学研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环保智库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中心、高端人才公寓、公共服务配套中心等配套设施。

(二)德州天衢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以“钢材、橡胶等基础原料—零部件—压滤机及配套产品—成套压滤装备”产业链为基础,构建集产品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专业设备制造、工程安装运维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压滤装备服务型制造基地、世界领先的高端成套压滤装备供应基地。

——依托景津装备、中大贝莱特等重点企业,建设快速进料压滤机生产设备更新升级、环保专用高性能过滤材料产业化、高性能过滤系统等项目。实施北京百顺自动化控制设备制造厂区建设、北京奇步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制造等项目,以数字技术赋能园区发展。到2025年,规上企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加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整合,积极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到2025年,园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数量达到35个以上。依托德州市“人才兴德”工程,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创新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模式,夯实人才保障。

(三)青岛上合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重点发展节能降碳、环保装备、海洋环保等领域生态环保产业,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科技研发孵化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推动生态环保产业“走出去”。

——聚焦“科创+产业”协同,建设1个科创园和1个产业园。科创园提供研发、信息、金融等孵化服务,并为产业办公、科技研发、会议展览等提供空间保障。产业园在现有青达环保、凯能环保等企业基础上,大力培育引进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5个以上,产业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2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3家以上。

——依托青岛环保产业国际交流服务平台,组织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绿色低碳环保专业展览和专业论坛等活动,打造上合组织国家生态环保领域合作实践案例。

(四)枣庄市中区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做大做强以高端水处理剂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调整水处理剂产业结构和能源供应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构建高端环保新材料产业链,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环保新材料(水处理剂)产业基地。

——依托泰和科技、鑫泰水处理等现有项目及产业链基础,建设水处理剂产业链扩展等十余项重点项目建设,开发水处理剂新品种,提升环境友好型、绿色工艺的水处理剂产品比重。到2025年,各类环保新材料(水处理剂)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新建2个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园区内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园区总产值的2%以上,专职研发人员总数量达到200人以上。

(五)潍坊安丘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聚焦生态环保产业研发、生态环保设备与产品制造、环境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测等领域,打造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依托中节能、盛宝集团、大华新材料、蓝想环境、天洁环保等企业,着力打造研发设计功能区、科技孵化功能区、环保设备与产品制造功能区、环境服务功能区等四个功能区。到2025年,园区产值达到13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30亿元。

——创新“头部企业”引领的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节能(安丘)节能环保产业联盟作用,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和能级。

(六)日照莒县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聚焦钢铁行业,兼顾水泥、化工新材料行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新材料研发生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与研发产业,依托山东省钢铁沿海发展区域优势,优链固链,打造集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服务配套等于一体的生态环保特色园区。

——在海汇集团、日照磐钰环保、日照戴美特新材料等园区重点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基础上,新上烟气、水、固废、土壤污染防治成套装备制造生产线。到2025年,聚集环保关联企业15家以上,年产环保成套装备15000套以上,园区生态环保产业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转化研究协同,建设国家级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七)济宁梁山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以烟气除尘、脱硫、脱硝、VOCs治理等工业废气处理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水处理技术装备、环境服务业为辅,建设以工业废气处理环保装备制造为发展特色,集项目投融资、装备制造、环境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生态环保综合性平台。

——以超华环保、浩宸领先环保、天洁环境工程等龙头企业为基础,巩固传统工业废气装备制造,筹谋发展重金属污染去除设备、二噁英脱除设备等新兴领域废气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产业,同步开展油烟及焊烟等废气处理设备研发。到2025年,每年引进1—2个龙头企业项目,培育3家产值过亿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实现园区产值过10亿元。

——培育兼具设计、制造和服务能力的综合性企业,引进自主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环保材料等配套企业,加快装备工业技术创新,打造“韩岗创造”品牌,推动园区高端化、链条化、智能化。

(八)滨州惠民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围绕废旧塑料等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突出绳网特色产业优势,加快上下游及配套产业链引进,建设“塑料回收利用体系+高端绳网制造体系”,构建废弃塑料综合利用与绳网产业融合共生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快园区扩容,建设土发集团高端绳网产业化、八匹马高端智能绳网、港湾制管智能管材生产等3个项目,面向深海养殖、军民融合、航空航天等领域,研发高端新型绳网产品。到2025年,绳网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左右,实现绳网上市企业零突破。

——强化设备、理念、技术创新,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

(九)聊城茌平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综合利用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电石渣等多种固废混合生产新型建材,形成“铝电联产+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电石渣”协同调配生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全闭合体系。

——扩建石膏板和石膏粉大宗固废利用生产线,新建深度加工建材项目及电石渣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生产高技术含量的固废综合利用产品,提升大宗固废处置能力。到2025年,工业固废年综合利用能力达600万吨以上,园区总产值达到19亿元。

——加快固废资源化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建设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咨询论证、评价认证、检测服务等机构,为企业、园区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外包式、嵌入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十)泰安肥城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

——围绕废气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制造、污水垃圾收集转运治理服务、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和领域,集成各类科技资源扶持包括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设备、绿色建材、高性能环保滤材材料、环保服务业等优先发展方向,形成以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集团为核心、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社会化服务、综合保障的产业体系。

——重点培育金塔环保集团、盛联集团、山东鲁泰环保集团等大型企业。提升新型布袋除尘、电除尘技术开发与装备制造水平,研发制造化工、医药等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做大做强企业工业废水治理运营、危废产品处理及环境监测等服务业。发展再生钢产业。到2025年,园区生态环保产业年营业收入达30亿元以上。

——加快推进肥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在技术孵化、科技中介、人才进驻等方面为园区提供服务支撑。

五、培育100家左右生态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

(一)打造生态环保行业优势领域

1.做大做强环保制造领域。重点发展水处理装备、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备制造以及水、气污染治理材料和药剂生产,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在脱硫、脱硝、除尘、市政污水处理等优势领域争创国际品牌,在环境监测仪器等领域培育高端品牌,在材料药剂等短板领域引导创立自主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高品质的个性化品牌产品。

2.做优做新环境服务领域。重点发展环境咨询服务、环境与生态监测服务、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引导环境服务企业向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培养和支持提供综合环境服务的龙头企业,引领一批优秀企业形成产业链梯队,发展壮大环境服务业市场。

3.做精做专资源综合利用领域。聚焦固废(危废)处置、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生水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和企业加强资源耦合和循环利用,实现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构建绿色高值、协同高效、大宗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着力培育“链主”领军企业

1.构建生态环保产业链图谱。打造标志性生态环保产业链,培育一批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建立产业链合作机制和联合创新机制,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山东为总部“走出去”,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积极推动将生态环保产业链纳入省重点产业链建设。

2.强化龙头骨干企业示范引领。对具有山东特色、行业引领作用明显的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示范项目,优先推荐列入省重点项目或者省重大项目清单,加大推广领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优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模式。搭建生态环保产业链全链条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产品供给清单与龙头企业主要配套产品需求清单精准匹配。

(三)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1.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在生态环保领域打造一批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细分产品,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更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企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增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后劲和韧性。到2025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XX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达到XX家以上。

2.加大创新型企业扶持力度。拓宽创新型企业投资渠道,畅通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机构等与生态环保领域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对接渠道。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体,建立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动态培育库,组织专业服务机构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助力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培育一批上市环保企业

1.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精准扶持一批环保企业做优做强,优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定期举办投融资对接会,引导银行、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担保公司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等为入库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政策宣讲、专业培训等定制化公益服务和专业化解决方案。

2.畅通与交易所对接通道。推动符合国家战略、突破核心技术的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的环保企业,以及市场认可度较高的环境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业领域“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与交易所对接,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走进证券交易所常态化交流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制上市“导航图”。

六、强化生态环保产业支撑保障

(一)加快释放市场需求。深入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鼓励各地区以市县为单位将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打包,统筹谋划、整体推动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噪声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试点,深入推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二)健全财税支持政策。推动设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与投资基金,鼓励省绿色发展基金、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向生态环保产业倾斜。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加大对生态环保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等税收支持力度,落实环境保护项目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税收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对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试点项目给予财政奖补。对列入《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相关产品,按规定享受保险补偿政策。

(三)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和山东省碳减排政策工具的减碳引导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生态环保产业贷款支持。充分发挥省环保金融项目库作用,利用山东省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及时发布项目信息,支持更多有资金需求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和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入库。持续利用50亿元再贴现减碳引导专项额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大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内项目签发、承兑或持有票据的贴现支持。大力推行金融辅导员制度,加强对生态环保企业的金融政策辅导,将生态环保百强企业纳入优选辅导层。支持优质生态环保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债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强化科技保障。推进实施生态环境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解决一批生态环境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组建一批省级环保科技创新基地。支持环保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生态环保科技成果库和转化项目储备库,推进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积极发挥省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环保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定期组织召开技术成果对接会和推介会、环保产业技术交流会等。

(五)加强人才支撑。支持重点用人单位、高能级平台面向全球集聚环保产业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符合条件的纳入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环保高级管理人才研修培训,不定期组织开展环保技术经济人培训、环保产业政策培训。支持生态环保产业优秀人才参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评选。

(六)健全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专业服务机构,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提供科技研发、技术评估评价、成果转移转化、大数据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绿色金融服务、战略咨询管理、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咨询服务。到2025年,培育支持20家左右专业服务机构。发挥生态环保产业领域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商会、企业联合会、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各类社会组织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推进机制。各市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311”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省级建立由省领导同志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等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各市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推动“311”工程落地落实。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市要将生态环保产业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在人才、土地、资金、科技、税收、金融等关键资源要素上予以扶持。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发展改革部门发挥政策资源优势,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纳入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事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将“311”工程纳入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财政部门将“311”工程纳入本级政府经费预算。科技部门建立生态环保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协调、评估、监管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市要加大对“311”工程的宣传力

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媒介,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各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百强企业所在政府要认真做好相关政策解读、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力营造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对行动计划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调度评估,相关情况报省政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