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雅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3-03-27 15:01:27
热度:

雅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3月27日,四川省雅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雅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向

3月27日,四川省雅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雅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设定目标如下:“两山”转换路径清晰,生态优势形成经济可持续增长点;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特色生态文化彰显;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空间格局合理,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生态韧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改善,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目标基本实现,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提供川西样板。

雅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3-2030年)

(征求意见稿)

前 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正式提出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要求,并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具体部署,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注雅安发展、关怀雅安人民,饱含深情地赋予了雅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的定位,并作出“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突出绿色发展”“继续发力、更好发展”的重要指示。雅安市坚持把生态保护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城市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中国康养城市排名进入全国前5位,雅安是全国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示范区,先后纳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雅安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

雅安市下辖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以及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包含96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街道10,镇57,乡29)。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部分数据采用2019-2021年平均值),规划近期为2023-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

一、基础与形势

雅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系统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速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一)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突破

1.自然禀赋优势明显

雅安生境多元,气势磅礴的二郎山、夹金山、牛背山,汇集了雅安丰富的自然资源,奔腾婉转的大渡河、喇叭河、汉源湖,赋予了雅安优异的生态禀赋,独特的“三雅”文化、熊猫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西康文化等交相辉映,奠定了雅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林田湖草要素齐全,雅安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有大面积植物“活化石”珙桐林。河流湿地资源丰富,河网密度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全市水资源总量184.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万立方米,是全国的5.4倍,是全省的4倍。全市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65种,占全省44%。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矿种有铁矿、钴矿、锰矿等56种,矿产地620处,其中辉铋碲矿原生矿种被誉为“第二国宝”。全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文化和旅游五级资源106处。

2.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发展能级和发展纬度跃上新台阶,以绿色工业、绿色有机农业、文旅产业为代表的生态经济蓬勃崛起。水电装机总量超过1240万千瓦,已建成并投运水电站662家,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77.3%。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兴起,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00亿元,大数据产业园规模体量迈入全国第一方阵、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以锂电材料为主的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建成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面积87.6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数439个,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蒙顶山茶”“汉源花椒”品牌价值行业排名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文旅康养加快融合发展,碧峰峡创成5A级景区,全市4A级景区达到21个,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前5强,文教新城被命名为全省首个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雨城区、名山区、宝兴县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3.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水环境质量创十年来最好水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雅安市城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始终处于第一方阵,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的10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全市乡镇和县级及以上在用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和67%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市、县城级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高岗村模式”被全省推广。

4.生态屏障逐步牢固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有效解决小水电清理整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砂石清理整顿等重难点问题,全面巩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成功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雅安市保留了丰富且典型的生物多样性,属于岷山-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实施绿美雅安“七大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69.36%、稳居全省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抓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开展保育湿地面积约27万亩,持续强化20余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动植物基因库”提供优良生境保障,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市国土面积比例33.14%,国、省重点保护物种及四川特有物种保护率达100%。宝兴县、天全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荥经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芦山县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省级生态县。

5.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开启美丽雅安建设新征程,持续建设成渝地区绿美生态高地和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市。城市加快扩容提质,中心城区、县城建成区面积分别增长23%、34%,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7.3个百分点,熊猫绿岛公园等8个城市综合性公园建成开园,推动6个县城特色发展,县城功能不断完善,品质明显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建成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市90%以上农户增收致富。雨城区上里镇创成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市新增中国传统村落9个,名山区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全市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3个、示范村26个,芦山县被确定为四川唯一的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

6.制度体系加快形成

雅安绿色发展与保护制度创新走在全省前列,以大熊猫为旗舰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储备特色项目303个,编制完成全国首个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十四五”专项规划。运用好地方立法权,先后制定实施的《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其中关于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管控方面的系统性立法属全国首创。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不断健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雅安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中位居前列。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1561名。创新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立法,出台《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不断完善,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在雅安市范围内6222.40平方公里的权属调查核实任务。建立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严控能源消费总量管理,成功创建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户、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园区2个。

7.生态文明理念深化

雅安绿色风尚落地开花,低碳生活日益成为主流,良好生态成为雅安最靓丽的名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行为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普遍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的愿望不断加强,绿色低碳俭约的生活方式逐步推广,文明生活的层次不断提升。广泛开展“灾后重建为了谁、发展振兴要靠谁”“聚力发展振兴、勇于担当作为”大讨论,深化感恩奋进教育,形成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目标上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发放环境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文明公约等宣传手册,向广大热心群众普及绿色生态理念。

(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良好机遇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雅安市生态文明建设锚定发展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方略为雅安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环境和氛围。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我们要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宏伟战略。雅安市坚决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产业不断壮大,经济质效明显提升,着力推动绿色转型,为雅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2.国家重大战略交汇为雅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国家战略的叠加聚焦与契合互动,有利于雅安市更好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生产力和重大项目布局。川藏铁路建成通车,使雅安不仅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西藏至南亚次大陆国家南向国际贸易大通道的新门户,而且也是联动西藏和四川三州成为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桥头堡和前进基地。雅安市战略地位凸显,有利于借势借力完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和构建开放型现代经济体系,为雅安市在更高站位上实现更大发展提供战略引领。

3.绿色低碳发展为雅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赋予强劲引擎

“突出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雅安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推动地震灾区实现绿色发展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雅安作出的明确定位,也是对雅安长期以来推进绿色发展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雅安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目标愿景,按照“1485”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绿美生态提升、绿色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开放创新驱动、发展成果惠民“六大工程”,推动实现绿美生态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绿美城乡建设、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走在全省前列。雅安市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有利于雅安市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最好表达。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雅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的需求已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跃进,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态产品产能已成为新时期发展的趋势。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也不断向农村扩展。因此,雅安市需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和美丽四川雅安先行试点示范,建设“城在水中、道在绿中、人在景中”的高品质宜居地、绿色发展示范市。

(三)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严峻挑战

1.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

雅安市经济总量较小,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仅排在全省的第18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仍然是雅安市的突出问题。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仍然是主要任务,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雅安市面临做大经济总量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保持整体竞争力与刚性约束从紧、优先发展与均衡发展等矛盾依然突出。全市仍面临着产业结构不优、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尚有提升空间、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单位GDP能耗、水耗水平需要进一步降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与地区高质量发展亟需协调发展,国家公园周边居民发展诉求强烈。

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生态资源资产转化尚存困境

市域内旅游资源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雅安旅游资源尚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特色农业仍需进一步培育,产业链延伸不足,以农家乐、采摘园等业态为主的旅游业和服务业尚处于起步状态,规模总量不足,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配套支撑不足。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生态修复面临基础条件差、保障能力弱、修复难度大等问题。

3.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与现代治理能力需求差距明显

生态保护红线、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和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亟待突破性落地,生态补偿制度尚未系统建立。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意识仍需培育,全市居民虽已具备一定环保意识,但公众对生态文明满意度、参与度有待提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常态机制尚未建立,部分企业环保守法意识薄弱。尚未形成引导公众践行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文化资源和空间载体产业化开发程度不足。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与污染源日常监管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智慧治理与环保管理融合发展过程中,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数据资源不畅等问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和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以改革和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为契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三城三示范”为奋斗目标,以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突破,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为重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强化韧性城市建设,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全面夯实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根基,打造地震灾后重建的生态文明全国样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美丽雅安。

(二)基本原则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守世界遗产国家公园核心区生态保护红线,巩固提升雅安市生态优势,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同步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标导向,重点突破。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原则,着力解决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结合不同区域发展特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指标目标达标为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提升雅安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东融成渝。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的生态优势,依托雅昌高速、川藏铁路第一城等交通枢纽地理优势,在传统“雅”品牌上拓展“雪山度假圣地、熊猫国家公园”新内涵,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解决雅安市“两山”转化启动资金来源匮乏、优质碳汇资源未充分转化为资本等问题。

创建为民,全民参与。坚持政府领导,部门推进,社会合作,公众参与的发展主线,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服务保障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推动雅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理念,在全社会营造良好风尚,引导雅安市人民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雅安市全部行政辖区,包含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以及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5046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21年为基准年(部分数据采用2020年或2019-2021年平均值),规划近期为2023-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

(五)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两山”转换路径清晰,生态优势形成经济可持续增长点;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特色生态文化彰显;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空间格局合理,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生态韧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改善,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目标基本实现,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提供川西样板。

——阶段性目标

近期规划阶段(2023-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涵养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健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模式形成规模,区域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等世界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智慧化水平升级,雅安市高质量发展路线清晰,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提供川西样板。

远期规划阶段(2026-2030年):生态涵养功能更加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巩固提升,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经济、生态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生态制度更加健全,生态环境稳定提升,城乡人居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化氛围浓厚。

——指标体系

表1 雅安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指标体系

*代表采用2019-2021年平均值,#代表采用2020年数据,-代表正在/计划开展

三、夯实自然生态本底,筑牢生态安全格局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山水生态基质、延续河网水系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各类保护功能区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一)构建绿色发展格局,形成集约高效空间

推动形成“一核两翼”绿色协调发展布局。“一核”中心城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有序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和物流疏散,积极聚集先进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持续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及清洁生产机制建设。“南翼”石棉、汉源大力发展绿色载能,为东部“一核”清洁生产、绿色园区建设提供可再生能源保障,同时荥经、汉源分别发展“小县优城”“阳光宜居”特色康养产业。“北翼”宝兴、天全主导生态功能区转型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绿色先进材料制造、农产品养殖加工、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逐渐摆脱对山体玉石开采等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立足区县特点,推动雅安市构建先进制造业“一核引领”、绿色载能和生态发展“两翼齐飞”的绿色协调发展格局。

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优化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为全市自然资源保护、各类开发建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各层次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提供基本依据。推进市域“多规合一”,统一编制市县(区)空间规划,逐步形成雅安市、县(区)规划的协调统一。

(二)强化分区分类管理,落实空间管控要求

加强农业空间管治。按照“以人定地、人地挂钩”思路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全市粮食和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种植面积。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勘界定标,落实保护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重点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实行耕地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类型农用地。

强化城镇空间管控。划定落实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一核一轴一带、六心多点并进”的城镇空间格局。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保留城镇化进程中必要的绿色生态空间。强化资源节约、环境治理、质量改善和风险防范,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严格管控生态空间。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核心,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类自然保护地为重点,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复合型、立体化、网络化的总体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监管,严格生态缓冲带管理,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和节约集约利用,最大程度保持岸线自然形态。落实雅安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到 2025年,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健全“三线一单”政策管理体系,形成以“三线一单”成果为基础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制度。

(三)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重点,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构建以大熊猫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类型范围及分区,加快整合归并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持续推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充分融入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状况卫星遥感监测应用体系,实现天地一体化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监管。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及时掌握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性质、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情况。

全面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强化芦山、天全、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生态修复,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完善各县管护总站及下属管护站点和泥巴山大熊猫走廊带等项目的建设运行。推进实施二郎山、泥巴山、拖乌山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和修复。推动全面消除核心保护区种植养殖、居住等人为活动,实现矿业权有序退出。

四、打造低碳循环经济,助推绿色发展示范

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为指引,强化雅安市地理区位、资源环境本底和低碳低廉能源优势,破除交通、技术瓶颈,以农业现代化、工业清洁低碳化、服务业高端化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开放融合理念发掘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使雅安市成为川西地区生态经济建设领头羊、产业低碳发展先行区。

(一)强化区域特色,做优生态农业

建构5+3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积极发展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搭建能够全面覆盖农产品从播种、施肥、农残检测、销售等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推动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壮大“五雅”优质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基础。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山地有机农产品生产大市。加快推进一站式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服务链建设,引领示范带动藏、彝、羌族地区农业发展。

打造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依托“蒙顶山茶”“雅安藏茶”两大品牌,打造四川省高标准高品质茶叶生产示范区,建设高标准中国绿色茶产业基地。打造一批茶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创建蒙顶山国家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打造蒙顶山5A景区和蒙顶山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园,建设中国藏茶城、中国藏茶村、百丈湖茶旅小镇,推进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申报国家、世界非遗工作,建设国际茶文化旅游胜地。在芦山、宝兴、荥经、石棉等地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园区,做强做实天麻、重楼、川牛膝等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进荥经、宝兴、天全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在荥经、宝兴、天全等优势竹产区建设一批竹文化馆、竹创意园、竹文化长廊、竹工艺品特色街、竹文化主题公园、竹生活康养基地,构建川西竹精深加工集群典范。建设百公里阳光花果经济廊,重点打造以石棉为主的黄果柑产业区,以汉源为主的大樱桃产业区,以汉源、石棉为主的枇杷产业区,以芦山、雨城、名山为主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区。

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加强生产全过程管理。提升绿色投入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引进一批生物肥料、新型土壤调理剂、低风险农药。提高绿色技术模式集成应用水平,加快建设一批茶禽、果畜结合发展的生态循环基地,示范推广主要农作物绿色增产增效、种养循环、农业清洁生产等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强化土壤改良培肥、精准施肥、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积极开展低碳清洁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广集中供气沼气、污水净化沼气和户用沼气工程,推广太阳能热利用。

(二)突出能源优势,做强生态工业

依托自身优势升级工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市水电资源丰富、电价低廉优势,培育“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应用、数据交易、数智制造和人才培训”大数据产业链,将雅安打造为“省级大数据产业生态创新高地”。发挥新型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通过延链、补链等途径,打通全产业链条,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挥生态优势,做大以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为代表的“雅字号”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业,提升“蒙顶山茶”“雅安藏茶”“汉源花椒”等品牌的知名度,促进食品医药产业经济规模壮大、质量效益提升、产业体系完善。

主次分明六县联动优化工业产业布局。依托经开区、雨城区和名山区,聚力打造市域发展“主干”,吸引各方要素资源聚集中心城区,推动雨城区和名山区做大工业总量、做优工业质量,提升“主干”对市域空间乃至成渝地区、甘阿凉三州、西藏自治区等地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推动石棉县、汉源县、荥经县、芦山县、天全县和宝兴县六县与中心城区联动、错位发展,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县域工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百亿级工业强县,支撑全市工业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

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产业经济体系。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提高全市工业企业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实力。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深入开展节能单位重点节能专项行动,在钢铁、水泥等重点用煤领域,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提出工业领域碳排放达峰目标和达峰路径,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实施电能替代和电气化改造。打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强化资源节约与循环综合利用,实施工业节水增效工程,推动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建设铜铝绿色循环产业园、铅锌循环经济产业园和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动力电池高效回收、高值利用的先进示范项目,打造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开展绿色制造行动计划,培育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使全市绿色制造业走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前列。

(三)深挖发展潜力,做大生态服务业

打造雅安特色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整合全市大熊猫生态文化资源,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提升生态旅游业质效。做靓宝兴县熊猫老家、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石棉县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雨城区碧峰峡大熊猫文化慢生活康养地等名片。围绕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和川藏茶马古道起点两大优势,深度挖掘雅安茶文化资源,构建“一山一园两线”(蒙顶山、百万亩观光茶园、川藏茶马古道南北两条线路)的体验旅游发展格局,打造名山区中国茶叶公园城市名片。加强旅游商品和餐饮服务的文化内涵开发,提升多元文化元素文创产品设计能力,鼓励采用歌曲、美术、书法、摄影、舞台剧等形式,推进文旅产品传承创新,开发体育赛事、会议会展、康养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提升集散中心、旅游咨询、导游导购、电子商务等文旅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平。

构筑高效低碳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强化对外高速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在全市所辖县(区)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彻底打破资金、技术、人才引进的交通制约瓶颈。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物流枢纽、工业园区车辆装备电动化,推进城市公交枢纽站、停车场、首末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客运枢纽站等充(换)电设施建设。推进货运车辆大型化、厢式化、专业化发展。落实营运车辆能耗、碳排放限值标准、能效标识制度,加快高污染、高耗能、老旧车辆淘汰。大力推广低碳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积极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夜间配送等组织模式,提高车辆实载率。推行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积极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城市。

12
  1. 生态环境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环境质量安全 防止疫情次生灾害
    2024-08-19
  2. 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如何做?生态环境部这样要求
    2024-08-19
  3. 生态环境部:将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
    2024-08-19
  4. 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农药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2023-03-27
  5.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通知:开展2023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
    2023-03-27
  6.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推进2023年度“绿岛”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3-03-24
  7. 共6.966亿 浙江省下达2023年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第二批)
    2023-03-24
  8. 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发布
    2023-03-24
  9. 江苏:关于支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3-03-23
  10. 贵阳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
    2023-03-23
  11. 生态环境执法什么时候唱“红脸” 什么时候唱“黑脸”?
    2023-03-22
  12.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2年度深圳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公示!
    2023-03-21
  13. 李强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023-03-21
  14. 生态环境部:快推进危险废物“1+6+20”重大工程建设
    2023-03-20
  15. 专家解读 | 胡洪营: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建设 探索水生态环境绿色治理新路径
    2023-03-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