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2-11-24 15:00:35
热度:

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11月24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告,就《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以加强船舶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1月24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告,就《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以加强船舶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详情如下:

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船舶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通航水域和国家授权管理的港口水域(以下统称管理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拆解、装卸、打捞等与水域环境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有关作业单位)、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基本原则)

船舶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协调、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职责)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将船舶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船舶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并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部门职责)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本市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和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统称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船舶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本市发展改革、规划资源、生态环境、水务、绿化市容、经济信息化、应急、城管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船舶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第六条(主体责任)

船舶及有关作业单位、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船舶污染防治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以及有关作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防治船舶污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负责。船长在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方面,依法具有独立决定权,并负有最终责任。

第七条(绿色创新)

本市支持绿色航运发展,研发和应用船舶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鼓励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船舶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技术水平。

第八条(举报和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调查核实举报内容,对举报人相关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对在船舶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九条(一般要求)

船舶航行、停泊、作业,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拆解、装卸、打捞等有关作业活动的,应当遵守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污染防治的标准、规范和要求。

第十条(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要求)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处置设施,提高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能力。

港口、码头、装卸站、船舶修造厂应当备有足够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并做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的衔接。

新建、改建、扩建港口、码头的,应当按照要求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对接收转运处置单位的要求)

从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要求,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相应的防污染管理制度;

(二)组织本单位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三)安装覆盖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作业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对船舶污染物实施动态监控,并至少保存三个月的视频监控数据;

(四)使用符合要求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对载运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船舶的要求)

禁止以船体外板为液货舱周界(包括单舷单底、双舷单底、单舷双底)的载运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船舶在本市长江干流、黄浦江及其他内河通航水域停泊和作业。

第十三条(船舶噪声污染防治)

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排放的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船舶噪声级规定。

除危及航行安全和避碰规则规定应当使用声响装置的情况外,禁止船舶在黄浦江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水域以及外环线以内的内河通航水域鸣放号笛。

第十四条(绿色航运示范区)

本市可以划定特定水域为绿色航运示范区,实施更加严格的船舶污染防治措施。

船舶在绿色航运示范区航行、停泊和作业,其船型、船龄、防污染结构设备、载运货物种类、污染物排放与碳排放水平、岸电使用应当同时符合绿色航运示范区的有关要求。第三章船舶水污染防治

第十五条(船舶水污染物的收集储存和处理)

船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配备足够数量和容量的船舶水污染物收集与储存舱(柜)或者容器,并及时对产生的水污染物进行收集、存放和处理。

船舶使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油水分离器等防污染设施的,应当做好维护保养和记录。

第十六条(船舶水污染物的送交和接收)

船舶应当及时处置或者移交水污染物。港口、码头、装卸站、船舶修造厂、水上服务区和其他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接收船舶水污染物,并向船方出具符合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要求的接收单证。

内河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应当每五天或者每航次至少送交一次,因停航检修等合理理由无需送交的除外。

内河船舶应当向靠港的港口经营人主动出示接收单证;无法出示接收单证的,应当向港口经营人作出说明。港口经营人应当查看接收单证,并对船舶出示接收单证或者作出说明的情况予以记录。

第十七条(船舶水污染物的运输和处置)

含油污水等水污染物通过船舶接收后在接收船上临时储存、水上运输的,按照船舶水污染物实施管理;接收后经预处理在水上运输的,按照水路运输污染危害性货物实施管理。鼓励对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水污染物进行预处理和再利用。

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单位应当将船舶水污染物移交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依法处置。禁止将接收、转运的水污染物排入水中。

第十八条(船舶水污染物的排放要求)

禁止船舶向水体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

禁止船舶向黄浦江、苏州河排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禁止船舶向其他内河通航水域排放含油污水。

第十九条(政府购买服务)

在黄浦江和其他内河通航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内河船舶产生的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由市、区人民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接收、转运和处置。

第二十条(铅封盲断和冲洗船舶甲板要求)

内河船舶直接通往舷外的生活污水排放管路、阀门应当铅封或者盲断。

冲洗船舶甲板,应当事先进行清扫。船舶甲板上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水源保护区、准水源保护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等特别保护区域的,不得冲洗船舶甲板。

第二十一条(联单管理)

本市对船舶水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和处置实施联单管理。

船舶以及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单位应当使用规定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联单填报要求,准确计量并如实记录船舶水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和处置情况。

第二十二条(联合监管)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水务、绿化市容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船舶水污染物的送交、接收、转运和处置实施联合监管。

通过船舶或者港口接收船舶水污染物,或者通过船舶转移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实施监督管理。

含油污水的末端处置以及属于危险废物的船舶水污染物及其预处理产物通过岸上转运和处置的,由生态环境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收集处理的船舶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由水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船舶生活垃圾的接收、转运和处置,由绿化市容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第四章船舶大气污染防治

第二十三条(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

船舶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向大气排放污染物。

禁止船舶在管理水域使用焚烧炉。

第二十四条(船舶燃油使用)

在管理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使用的燃油,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质量标准。鼓励船舶使用更高环保标准的燃油。

禁止船舶在管理水域使用开式废气清洗系统。

第二十五条(船舶尾气监测)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现场检查监测、遥感监测等方式,对船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岸电设施建设)

本市推进港口、码头全面配备岸电设施。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港口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计划,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港口、码头和船舶应当按照计划实施建设和改造,岸电设施的供电能力应当与靠泊船舶的用电需求相适应。

本市对港口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的改造和使用,按照规定给予资金补贴、电价优惠等扶持政策。

第二十七条(岸电使用)

具备岸电供应条件的港口、码头、装卸站、水上服务区应当向具备受电设施的船舶提供岸电。岸电未覆盖所有泊位的,港口经营人应当为具备受电设施的靠港船舶优先安排岸电泊位进行港口作业。

具备受电设施的船舶靠泊岸电泊位,应当使用岸电,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鼓励港口经营人对使用岸电的船舶实施减免岸电服务费等措施。

第二十八条(岸电设施信息)

港口经营人应当将岸电设施主要技术参数、检测情况、分布位置等信息向市或者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通过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开。

港口经营人和船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如实记录岸电设施使用、故障、修复情况,并按照规定保存备查。第五章船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

第二十九条(作业基本要求)

从事船舶清舱、洗舱、污染物接收、燃料供受、装卸、过驳、修造、拆解、打捞、污染清除、浮船坞沉坞以及利用船舶进行水上水下施工等作业活动的,应当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按照规定处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作业活动开始前,作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报告作业时间、作业内容等信息。

从事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作业活动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关安全和污染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十条(燃油及供应单位)

燃油供应单位应当供应符合标准的燃油,向船舶提供燃油供受单证和燃油样品。船舶和燃油供应单位应当将供受单证保存三年,燃油样品保存一年。

从事船舶燃料以及液化天然气等新燃料供应作业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燃料供受和装卸过驳作业污染防治)

从事船舶燃料供受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过驳作业的,作业双方应当在作业前对相关防污染措施进行确认,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防污染措施。

第三十二条(船舶修造、拆解、打捞作业污染防治)

在进行船舶水上修造作业前,船舶应当向船舶修造厂说明船上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和位置等情况。船舶修造厂与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明确双方防污染管理主体责任,以及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污染清除的主体责任。

从事船舶修造、拆解、打捞或者其他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提前对作业区域设置防污染扩散设施,并对产生的污染物及时清理处置。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水上和岸上船舶修造、拆解及其有关作业活动的监督检查,防止作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十三条(有毒有害气体和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船舶运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等货物的,应当采取封闭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从事前款货物的装卸、过驳作业,作业双方应当在作业过程中采取措施回收有毒有害气体、抑制扬尘。

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时,船舶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的污染预警等级,采取停止易产生扬尘的作业活动等应急措施。第六章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第三十四条(政府部门防治船舶污染应急能力建设)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制定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本市加强水上污染事故应急专业力量建设,按照水陆统筹、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和优化船舶污染应急设备库,为专业队伍培训、交流以及专业清污设施、装备的配备提供支持保障。

第三十五条(有关单位防治船舶污染应急能力建设)

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港口、码头、装卸站、水上服务区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拆解、打捞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环境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器材,保持其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可以通过建立联防机制,实现应急设施、设备和器材的统一调配使用。

第三十六条(突发事件应对)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船舶和港口、码头、装卸站、水上服务区等应当执行市、区人民政府依法实施的船舶污染物送交、接收、转运、处置应急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

来自疫区船舶产生的船舶垃圾、生活污水以及压载水和沉积物等,应当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进行接收和处理。

第三十七条(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

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并及时向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报告。

相关作业船舶、港口经营人及有关作业单位发现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可能造成水域污染的,应当按照规定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向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事故应急响应)

接到船舶污染事故报告,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核实有关情况,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上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由相应的搜救中心或者分中心立即复核有关情况,根据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

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十九条(消油剂使用要求)

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使用消油剂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在使用前向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报告。

禁止在本市内河通航水域以及海洋自然保护区等特别保护区域使用消油剂。

第四十条(应急措施及其费用承担)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因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可以依法采取组织清除、打捞、拖航、引航、卸载等必要措施;需要调用污染清除设备和船舶参加清污的,有关单位、船舶应当服从统一指挥和协调。发生的费用,依法由责任船舶承担。

承担前款规定费用的船舶,应当在开航前缴清相关费用或者提供相应的财务担保。

第四十一条(事故调查处理和损害赔偿)

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损害赔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污染责任保险)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办理污染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担保的船舶,应当持有相应的证明文件。

本市鼓励前款规定外的船舶办理污染责任保险。第七章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第四十三条(合作机制)

本市应当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相关省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沟通协调,协商解决船舶污染防治重大事项,推进船舶污染防治区域协作。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水务、绿化市容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相关省、市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促进省际之间的船舶污染防治联防联控。

第四十四条(信息共享)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当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相关省、市有关部门加强协商,共享以下信息:

(一)船舶污染监测预警信息;

(二)船舶污染物跨区域接收转运处置信息;

(三)船舶污染事故处置信息;

(四)船舶污染防治信用信息;

(五)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

第四十五条(执法联动和应急协作)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相关省、市有关部门的船舶污染防治执法联勤联动,在行政执法互助、案件移送、行刑衔接等方面形成一体化机制。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应当推进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相关省、市有关部门建立船舶污染防治应急协作机制,开展区域联合演练,提升协同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十六条(信用联合奖惩)

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应当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相关省、市有关部门协商建立船舶污染防治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依法采取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指引性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对载运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船舶违反停泊和作业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相关船舶在本市长江干流、黄浦江及其他内河通航水域停泊、作业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对违反绿色航运示范区要求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不符合绿色航运示范区相关要求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对违反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要求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拒绝接收靠泊船舶水污染物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向船方出具符合要求的接收单证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港口经营人未查看接收单证或者未按照要求记录的,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对未将污染物移交有资质单位处置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单位未将船舶水污染物移交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依法处置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对违反船舶水污染物排放要求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向禁止排放水域排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对未采取铅封盲断措施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内河船舶直接通往舷外的生活污水排放管路、阀门未铅封或者盲断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对未按要求使用系统或者填报联单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使用规定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或者联单填报不符合要求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对船舶使用焚烧炉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船舶在管理水域使用焚烧炉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对船舶使用开式废气清洗系统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船舶在管理水域使用开式废气清洗系统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对拒绝提供岸电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拒绝向具备受电设施的船舶提供岸电的,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对违反封闭措施等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未采取相关措施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或者停业整治。

第五十九条(对违反消油剂使用要求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本市内河通航水域或者海洋自然保护区等特别保护区域使用消油剂的,由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行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船舶污染防治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一条(其他船舶的污染防治)

军事船舶、体育运动船舶、渔业船舶的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1. 团体标准 《村庄清扫保洁与垃圾分类收运作业规程》公开征求意见!
    2022-10-28
  2. 团体标准 《景区垃圾分类收运作业规程》公开征求意见
    2022-10-28
  3. 1人死亡!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发布《关于认真汲取事故教训 切实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
    2022-10-28
  4. 《海南省海上环卫作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
    2022-09-21
  5. 福建省印发《全省有限空间作业“百日攻坚”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2022-09-13
  6. 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
    2022-08-23
  7. 陕西:深刻汲取汉中“7·2”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教训 做好工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2022-07-10
  8. 广东:深刻汲取中山市三乡镇“6·4”事故教训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污水管道施工安全防范工作
    2022-06-22
  9. 重点时段暂停作业!咸阳市2022年臭氧污染天气管控方案印发!
    2022-05-25
  10. 包钢钢联炼铁厂运料作业部10台除尘器超低排放改造及无组织治理项目EPC采购
    2022-04-13
  11. 2639万 上海市2022年度金山区中心城区环卫作业服务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
    2022-02-25
  12. 7532万 家宝园林中标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轮环卫作业市场化)项目
    2022-02-25
  13. 超1.4亿 包头市昆都仑区城乡环卫作业市场化项目结果公告
    2022-02-23
  14. 唐河县2022年度城区部分道路环卫作业服务采购项目公开招标
    2022-02-14
  15. 阳江市海陵岛清扫保洁及垃圾收运环卫作业项目招标公告
    2022-02-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