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与蓝藻缠斗15年 无锡“治太”做对了什么?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2-07-18 15:00:06
热度:

与蓝藻缠斗15年 无锡“治太”做对了什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日前印发了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日前印发了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全面部署。

《方案》点名表扬了江苏省在梅梁湖、竺山湖、贡湖等湖湾区实施141平方公里、约4200万立方米大规模生态清淤工程。贡湖,恰在太湖。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公开的一组数据,让人再次眼前一亮——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15年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总磷、总氮浓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3.8%和6.8%,均好于全太湖平均值,各项水质指标均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无锡的太湖北部湖区是全太湖5个湖区中唯一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双降的湖区。

太湖治理看江苏,江苏治太看无锡。无锡在与蓝藻的缠斗中做对了什么?记者来到了太湖边寻找答案。

为什么太湖治理看无锡?

2022年夏,太湖岸边。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罗清吉的脑海里至今难忘一幕画面:15年前那层难闻的“绿油漆”。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罗清吉是当时无锡市环保局具体负责太湖治理的工作人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危机发生和处置过程中,他连续加班50多天,之后更是跑遍了全市5635条河流、35个湖泊和19座水库。“我熟悉太湖,对太湖有真感情,太湖被蓝藻污染,我心很痛;为母亲湖找出治病良方,我责无旁贷。”

现在,罗清吉再次来到贡湖,他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欣慰:“你们看现在的湖面,碧波荡漾,湖光千顷,小荷依依,15年,我们做到了。”

罗清吉的心态变化要从无锡与蓝藻的关系开始说起。每年进入5月,对无锡来说,就像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考”。出考题的,是无锡人的“母亲湖”——太湖。

在这片广袤的湖水里,有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原核生物:蓝藻。它一旦遇到合适的气温和富营养化水体,便会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污染,鱼类死亡,臭味弥漫……

小小蓝藻让“太湖明珠”无锡光彩蒙尘。

从空中俯瞰整个太湖流域会发现,环太湖城市有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甚至苏州拥有的太湖水域面积是无锡的两倍多,为什么无锡要投入如此大精力、付出这么多努力治理太湖?

首先看地理位置。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湖泊总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地处太湖西北部的无锡市,拥有758平方公里太湖水面面积,占全湖总面积的32.4%;占有太湖岸线142公里,约占沿湖总岸线的1/3。江苏省15条主要出入湖河道,13条在无锡市入湖。

其次是气候条件影响。

由于夏季太湖盛行东南风,无锡处于下风向,整个太湖的蓝藻会向无锡市水域迁移集聚,加之有贡湖湾、梅梁湖、竺山湖等众多湖湾,岸线迂回绵延,使蓝藻易进难出,无锡成为太湖蓝藻集聚的“重灾区”和“主战场”。

最为关键的是,作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太湖流域是区域水安全保障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太湖地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长三角地区,随着周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太湖地区的排污量与日俱增,湖区的水产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太湖属蝶形湖泊,平均水深仅1.9米,环境容量十分有限,流域内平原区河网交织,水流速度缓慢,自净力不高,湖体污染负荷达到承载极限后导致2007年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引发无锡市近200万居民供水危机。”罗清吉告诉记者。

产业升级如何让太湖之滨创新涌动?

太湖治理,要在无锡,难也在无锡。

决心,无锡从来不缺。2022年2月8日,无锡市召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新一轮太湖治理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杜小刚出席并讲话。这是无锡市连续7年以农历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全面部署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资金,无锡从不吝惜。2007年以来,无锡市太湖治理总投入1000多亿元(其中约87%为无锡市地方投入);2022年2月,无锡市宣布,再追加超100亿元治理太湖。

关键在于拿出策略,用怎样的打法才能破解“太湖之困”?梳理15年来无锡的治太举措可以发现,建章立制、控源截污这一主线贯穿始终。

目标首先对准工业污染治理。作为入湖污染负荷防控重点区域,自“十三五”以来,无锡压减钢铁产能520万吨、水泥产能30万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1.25万家,关闭化工生产企业887家。现如今,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2%。

对于这一过程,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人世间》《流浪地球》《长津湖》……近些年几乎每一部爆款电影的幕后,都留下了太湖畔这座电影梦工厂的痕迹。

产业园的前身是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初轧厂。太湖蓝藻危机后,轧钢厂所在的滨湖区在全市率先走上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建办于1986年的雪浪初轧厂于2008年全面关停。

消耗大量资源的钢铁工厂加速“撤退”,瞄准绿色发展的数字电影后期加工制作基地全面崛起。

再走进这里,记者看到,昔日轧钢厂的龙门吊还在,但象征意义已焕然一新;厂房也在,但内部不闻机器轰鸣声,而是配备了超大摄影棚、水下特效棚以及虚拟特效棚等15座专业科技影棚,吸引了一批知名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和各大剧组纷至沓来。

“ 2021年,园区承接影片摄制298部,同比增长14.2%,从高污染、高耗能到光影闪烁、涅槃重生,产业园正迅速成长为中国电影工业3.0时代的专业园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让太湖重获新生,也为无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1年,无锡以人均GDP18.74万元的成绩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这是无锡继2020年取得人均GDP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后,再次摘得桂冠。

创新浪潮正在太湖之滨涌动不息。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到浩瀚太空、万米深海,如今的太湖湾已聚集超过90%的科研院所、80%的在校大学生、70%的高层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50%的高新技术企业……无锡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着力促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之路上走得愈发坚定。

“治养结合”如何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三分治,七分养”。如果说产业转型、城镇污水收集、面源污染治理等举措在外部控制了入湖污染负荷,那么生态湿地修复则是在内里为太湖“疗伤”。

一条蜿蜒的太湖大堤,南边是烟波浩渺的太湖,北面是贡湖湾湿地保护区。贡湖湾与太湖直接相连,是太湖向内陆的一个呈布袋状的湾口湖泊,其水质是太湖的“晴雨表”。

站在贡湖湾步道上远眺,大片荷花正含苞待放,挺拔的落羽杉簇拥成景。不曾想,10年前,这里是165 个大大小小的鱼塘和蓝藻堆放点,底泥黑臭,水质为劣Ⅴ类。

无锡湿地生态科普馆馆长陆亚琪指着随水波荡漾的沉水植物告诉记者:“贡湖湾通过围隔消浪系统、水体透明度提升技术、鱼类生态调控技术、沉水植物群落配置技术等手段构建起水下森林生态系统,目前,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并且,整个太湖新城区的水系,城市雨水、地表水都会进入贡湖湾湿地保护区,经过深度净化后排入太湖。”

贡湖湾湖水清澈见底,可见沉水植物随波飘荡。

湿地生态修复的成效,鸟儿最有发言权。

“难得一见!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让本地观鸟达人苏涛如此兴奋的场景发生在夏日的新吴区大溪港湿地,这是无锡市首次拍摄到该物种鹭鸟出现。

大溪港湿地公园位于太湖流域水域与陆地生态过渡带,是“治太保源”的前沿阵地。新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钱月霜介绍,为修复与保护沿湖生态,街道于2018年拆除辖区最后一个葡萄园,从此新吴区太湖沿线两公里以内彻底告别农业种植,全面回归自然状态。

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是太湖水质和沿湖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最新调查成果,无锡目前共记录到鸟类235种。“我们现在从湖边路过,也经常能看到野鸭、、白鹭等明显多了。”钱月霜说。

治养结合,太湖已连续14年安全度夏。为让水质更加稳定,定期清淤“排毒”不可或缺,打捞蓝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据了解,无锡共设置了84个蓝藻打捞点,建立了56支专业打捞队伍,拥有近1000名专业打捞人员。

不过,今年各打捞队明显没有以往那么忙碌。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藻情形势平稳。通过联合多部门开展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飞等“空天陆水”四位一体蓝藻水华监测预警工作,共监测到蓝藻水华18次,同比减少25次;平均聚集面积54.1平方公里,同比减少9.66%,藻情形势为近年来同期最平稳的一年。

然而要看到,目前太湖藻型生境条件尚未改变,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大面积暴发蓝藻甚至引发湖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无锡“治太”还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无锡提出“夏病冬治”,超前谋划近200个项目。坚持“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的总体思路,突出上游重点地区,突出减磷控氮,在排污口排查整治、涉磷企业调查整治、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4个方面持续发力,打响新一轮“治太战”。

仲夏的江南,山清湖碧水含情。“太湖明珠”正在加速绘就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的绿色底色,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释放出“无”限“锡”引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