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计划投资21.53亿 《连云港市区环境卫生“十四五”规划》印发!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2-07-04 12:01:24
热度:

计划投资21.53亿 《连云港市区环境卫生“十四五”规划》印发!环卫网获悉,6月27日,连云港市城管局印发《连云港市区环境卫生“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环卫事业

环卫网获悉,6月27日,连云港市城管局印发《连云港市区环境卫生“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环卫事业实现更高水平绿色发展,统筹城乡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和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收运处理全链条体系全面建立,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环卫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环卫服务智慧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制度完善、运作有效、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环卫事业管理系统有效建立,依法行政、调控有方、监管有力、运行有序的政府监管与服务体系全面形成。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餐厨(厨余)处理设施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飞灰贮存、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提标改造、环卫公共设施、环卫装备、垃圾分类以及环卫信息化建设中加大投入,规划计划投入资金合计21.53亿元。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区环境卫生“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连城管发〔2022〕64号

各区城管局、开发区建设局、徐圩新区社会事业局、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建设局,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连云港市区环境卫生“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连云港市城市管理局

2022年6月23日

连云港市区环境卫生“十四五”规划

前 言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新时代连云港市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为保障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与连云港市城乡建设新要求相适应,与百姓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相匹配,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接续行动相协调,在巩固和总结“十三五”期间全市环境卫生事业建设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全市环境卫生事业建设与运行管理方面的特点,全面贯彻落实新常态下对环境卫生工作的新要求,依据省住建厅《江苏省环境卫生事业十四五规划》,《连云港市国土空间规划》和《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以及《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修编》《连云港市垃圾分类规划》《连云港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规划》《连云港市建筑垃圾处理规划》,制定《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事业“十四五”规划》,阐明“十四五”时期环卫事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旨在全面提升全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和环卫设施的运行效能,促进连云港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

一、发展基础

(一)总体成就

“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完善管理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设施完备、运营高效、清洁环保的环境卫生设施服务体系,着眼于城市新形象建设,打造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清洁城市、宜居城市,为推动环卫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到“十三五”期末,连云港市基本实现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区建有1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2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形成了“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格局,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得到有力推进,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各类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处置设施基本建设完成。环卫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厕所革命”持续推进。同时,通过完善立法、深化改革、加快整治等措施,政府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职能得到强化,环境卫生监管体系完善,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提升显著。环卫事业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基本完成《连云港市十三五城市管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建立

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按照《连云港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建立连云港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建成垃圾分类小区560个,90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强制开展垃圾分类,道路、车站、广场等公共区域基本覆盖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投放覆盖率达70%,居民垃圾分类注册率接近80%以上,参与率50%以上。

分类设施有序建设。各区均建成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毒有害暂存点,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设施部分建成,基本建立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链条收运处理体系。海州区、赣榆区、开发区、徐圩新区分别建成了浦南镇、宋庄镇、朝阳街道、徐圩街道等镇村全域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实现农村易腐垃圾就地处置。

党政机关率先垂范。连云港市政府印发《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建立垃圾分类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单位节能绩效考核、创建文明单位评比。以“精准分类、规范投放、严格管理、确保常态”为基本原则,引导机关事业单位人人参与,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带头表率作用。

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持续开展“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垃圾分类减量进校园”等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小区、进学校、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大中型宣传活动100余次,培训宣传引导员和志愿者5000人次,发放宣传手册1万余册。

(三)环卫设施建设稳中有进

城乡一体化持续深化。制定《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运行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资源整合、科学引导”为原则,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置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着力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全过程控制和管理,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设施补短板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从“十二五”期末的1100吨上升到“十三五”期末的1800吨,年均增长率超10%。转运设施由非压缩式向压缩式、敞开式向密闭式、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升级,现有垃圾转运站95座,其中城区35座,乡镇60座。市区建有1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2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形成了“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格局,处理总规模达到2040吨/日。

“厕所革命”强力推进。推进市区精品公厕建设,城区“十三五”末共有751座公厕。制定《连云港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对城区范围公厕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确保公厕内设施、设备完好,内外环境清洁、卫生,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推进全市农村公厕建设,会同农业农村局下发《连云港市镇村公共厕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全市1500座农村公厕建设任务,实现了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有1座公厕的目标任务。

(四)环卫作业监管显著改善

市区两级监管考核体系运作有效。建立市对区、区对街镇的两级监管考核体系,制定《连云港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连云港市市容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及检查考核办法》,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社会参与、协作联动,勤查严考、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各区环卫作业、设施管理进行考核,促进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餐厨废弃物处理体系基本形成。制定《连云港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对餐厨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明确管理办法。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厂95吨/日,建成覆盖全市三县四区的餐厨废弃物收运网络,解决餐厨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难题。开展私自收集餐厨废弃物违法行为专项查处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办理餐厨废弃物违法收运案件62件。

建筑垃圾全过程体系持续完善。强化建筑工地源头管控治理,对市区所有在建工地出入口采取定点值守,24小时全天候监督巡查。会同住建部门开展联合检查验收审核,重点督查施工现场围挡、工地裸土和物料覆盖等八方面整改落实。着力推进渣土运输管理智能化,推动市区在建工地落实远程监控全覆盖,全市更新换代新型智能渣土运输车辆。

道路保洁作业质量持续提高。印发《连云港市城市道路环卫作业“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实施方案(试行)》。逐步推进环卫作业“以克论净”考核模式,深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等专项攻坚工作,改进道路机械化作业模式,加大道路扬尘管控力度,压降道路扬尘污染,全面提升我市城市道路环卫作业质量,最大限度降低道路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城市主次干道一日实行2次机扫3次洒水16小时保洁制,道路保洁面积达到3556万平方米,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2%。

生活垃圾大排查深入开展。按照《打击和遏制生活垃圾非法转移倾倒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各县区环卫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100立方米以上非正规垃圾堆放点54处并得到全面整治。

(五)环卫行业管理多措并举

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断深化。结合创文、创卫工作,先后制定并印发《连云港市市容环境卫生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连云港市老旧小区、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连云港市城区公共厕所专项整治方案》,对城市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公厕、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提升整治,累计清理积存垃圾、卫生死角1200余处,新建公厕50座,提档升级245座。

智慧环卫监管平台初步建成。建成智慧环卫平台,实现对环卫作业人员、作业车辆、环卫设施、终端处置、设施运行状态的全程监控和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快速解决、实时监管环境卫生问题,统筹调配环卫作业、设施、设备资源。

全市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制定《关于做好新型病毒疫情期间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的通知》,对疫情期间全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进行全面指导。开展了“清垃圾、除病毒、保健康”文明干净连云港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清理卫生死角、清洁处置场所、整洁城市道路、保洁公共厕所、防控粪污传疫、规范收集运输、定向垃圾治理、提升处置能力等“八项行动”。

环卫安全生产要求全面落实。“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市不断加强环卫安全城市工作。一是做好环卫工人作业防护工作,加强环卫工人安全生产宣教,为环卫工人配备了反光马甲、交通锥桶,购买了商业意外保险。二是做好环卫车辆、机械等设备维护工作,淘汰更新老旧设备。三是深入垃圾处理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各垃圾处理单位做好危险化学品管理、飞灰处置、安全施工等安全生产工作。四是制定《连云港市城管局飞灰处置专项实施方案》,严格执行飞灰运输、处置规章制度,完善相关运输处置台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

高分通过“创文”“创卫”验收。“十三五”期间,先后于2017年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完成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卫”期间累计新建垃圾转运站7座,提档改造15座;新建公厕48座,等外公厕提档改造426座,旱厕改水151座,维修92座;拆除垃圾池440个,投放垃圾桶5423只;购置大中型道路洗扫车4辆,洒水车2辆,高压垂直冲洗车1辆,垃圾压缩车6辆,各型垃圾运输车76辆;完成环境卫生整治9227项,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面貌。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垃圾分类工作仍需加强。一是垃圾分类工作缺乏部门联动,分类工作主要由城管部门组织实施,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实质性参与程度较低,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未能形成合力。二是农村地区多数居民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到位,尚未能养成垃圾分类的新习惯。三是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规划建设滞后,分类中转装备还未配备到位;全市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企业“小、散、乱、污”的局面仍未实现根本扭转,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链条尚待进一步完善。

(二)生活垃圾终端处理短板仍需补齐。目前全市虽然“1+2”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格局基本形成。但全市仅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焚烧处理规模仅占全市设施总规模的70%;厨余垃圾的处置技术储备不足、处置能力存在缺口依然是全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短板。

(三)公厕建设管理水平仍需提高。虽然近年持续推进市区精品公厕建设,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总体建设标准较低,城区环卫公厕以三类公厕为主,二类及以上公厕占比不足25%。目前现有公厕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州区等老城区,开发区、东部城区、徐圩新区等新区公厕数量不足;部分公厕设置标志标识不够醒目,便利性有待加强。

(四)道路机械化作业仍需提升。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道路不断增加,加之道路扬尘整治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十三五期间环卫作业车辆随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要求,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五)突出环境卫生问题仍需解决。一是刘湾、钓鱼山生活垃圾填埋场需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做好库存雨污分流和作业面覆盖,提高渗滤液处理能力,逐步减少积存渗滤液。二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虽经多轮排查,但是农村地区仍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存在,需加大排查力度。三是城乡垃圾转运站污水未进行预处理,直排污水管网,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四是飞灰处理能力不足,市区缺少专业飞灰填埋场。

三、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内外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连云港市乃至全省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此背景下全市环卫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指引发展新路径。《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为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绿色循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环境卫生等行业需要全面深入实施一系列绿色循环发展举措。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引导发展新格局。江苏是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连云港则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十四五”期间,连云港市城镇化水平仍将处于相对较快上升阶段,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人口的持续增加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仍将呈现增长态势。按照住建部提出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连云港市城市将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四分类”。

“两争一前列”指明发展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要求。面对国内省内新形势,面对“两争一前列”的新要求,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市环卫事业补短板工作任重道远。

“高质量发展”确定发展新基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指示精神,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主旋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市环卫行业将按照高质量发展新基调,实现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环卫保洁、公厕建设、行业管理等全面进入发展新时代,迈上新台阶。

“美丽宜居新江苏”绘制发展新蓝图。“十四五”期间,全省将“美丽宜居新江苏”作为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着力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美丽宜居城乡建设道路。但目前,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还存在短板,部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不相匹配,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品质生活的需要。为推动“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应加大科技投入,在全行业实现智慧化管理,通过构建联动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整合各部门资源,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建设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智慧城管、整治创建、执法监督等拓展系统,实现监管全覆盖,借力信息技术充实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解决环境卫生领域难题为重要着力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智能化管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为市民创造干净整洁、安全高效、文明有序、生态宜人的市容环境,奋力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连云港环卫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二、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遵循“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支撑环卫行业发展,打造整洁、舒适、优美、安全的公共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坚持统筹发展。按照区域协同、共享共建的理念,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加强城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的系统谋划和优化布局,构建城乡生活垃圾产生、分类、收运、处置全过程管理体系。

坚持分类推进。科学有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完善体制机制,匹配相关分类处理设施,逐步建立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的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提高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实现源头减量和资源利用。

坚持过程管控。加强环卫行业全领域系统设计和建设,建立垃圾从投放到最终处理全过程、全链条体系。倡导节约和低碳的消费模式,强化城市垃圾源头控制,从作业服务、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宣传引导等方面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全覆盖。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规范市场环境,健全市场机制,强化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生活垃圾产量减量化、垃圾再生利用资源化、垃圾处理无害化以及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产业化。

坚持多方共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充分发挥企业的治理主体责任,有效发挥各类社会组织行业引导和组织作用,积极发挥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舆论监督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卫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要求,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技术、理念和模式创新,强化先进技术应用和推广,重视技术进步对行业发展和变革的推动作用,依托智慧环卫监管平台建立精准常态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提高环境卫生创新精准化管理服务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环卫事业实现更高水平绿色发展,统筹城乡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和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收运处理全链条体系全面建立,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环卫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环卫服务智慧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制度完善、运作有效、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环卫事业管理系统有效建立,依法行政、调控有方、监管有力、运行有序的政府监管与服务体系全面形成。

——垃圾分类体系: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全面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相衔接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得到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实现覆盖,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习惯基本养成。

——垃圾收运体系: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居民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有效建立、装备充足、运行规范。

——垃圾处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转型为“全量焚烧,应急填埋”;城乡统筹、能力充足、技术可靠、环保达标、管理高效、国内先进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成投运;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等与垃圾分类相匹配的各类固废处理设施全面建成。

——环卫保洁体系:城市道路保洁管理与作业体系全面建立,环卫保洁作业机械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全面实现,环卫保洁作业标准和监督考核机制完善有效,实现城市道路保洁“网格化、规范化、无缝隙”管理。

——公厕管理体系:实现城市公厕总体数量和服务半径满足市民群众如厕需要,城区公厕布局合理、公厕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女性、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如厕便利性得到提高,公厕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建立,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显著提升。

——环卫管理体系:完善市、区、街道三级环卫管理体系,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考核,通过城市环境卫生智慧化管理平台有效运用,使环卫管理事业走上依法管理、规范管理、智慧管理的轨道。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服务范围: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具体包括连云、海州、赣榆、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圩新区。

服务人口:服务人口为连云港市市区人口,以2020年连云港市各行政区人口为预测基数,采用年均增长法,测算至2025年底,市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77.92万人。

垃圾产生量:近年来,连云港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稳步增长态势。2020年,市区范围内生活垃圾产生量近1900吨/日,人均0.8579公斤。

预计到2025年,连云港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2501.28吨/日,人均0.9公斤。

第一章 高质量深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适合连云港实际的垃圾分类模式全面形成,全类别、全链条、全覆盖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实现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出台落实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颁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垃圾分类实效达标考核细则等标准。制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有害垃圾处置相关支持政策和奖励办法,形成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垃圾分类工作机制。

统筹布局前端分类投放设施。因地制宜设置居住区、商业、办公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备符合分类标准的分类收集容器,做到清洁卫生、美观实用。居住区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全面推进道路、街巷“撤桶进店”。城区各小区建成垃圾分类收集站(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覆盖率大于95%。

有序规范垃圾分类收运装备。规范垃圾分类车辆标识管理,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垃圾分类专用收运车辆标识统一。根据分类推进进程和垃圾分类实效进展,按计划逐步增加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专用收运车辆配置,加强收运车辆选型和管理,确保分类收运整洁规范,杜绝二次污染。垃圾转运设施逐步设置厨余垃圾专用泊位,并对转运箱体进行标识喷涂,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转运。

努力打造“两网融合”分类体系。建设“可回收物投放点——各片区可回收物归集点——市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市场”四级“两网融合”体系,形成市民交投便捷、企业物流畅通的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城区中转站内设置可回收物归集点,各乡镇结合现状垃圾转运站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有害垃圾归集点。促进可回收物回收处理,由商务部门牵头,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小区“固定、流动、预约”相结合的可回收物回收渠道。推进居民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通过适当补贴,将垃圾分类减量与企业经济利益挂钩,加大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力度,完善回收渠道,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

规范有害垃圾分类收集暂存体系。建立有害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形成小区(单位)收集点、区暂存点、市集中暂存点和处置点组成的处理渠道。各区以垃圾转运站为依托各设置一个市级有害垃圾分类贮存点,由环保部门牵头,编制近期有害垃圾收集处置名录,制定有害垃圾集中暂存、运输、处置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废荧光灯管、废弃家用化学品、废电池以及废弃药品等有害垃圾分类投放、集中收集、规范贮存和安全运输体系。升级、规范有害垃圾归集点,做好家庭源、办公源有害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暂存、分类运输工作,实行有害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暂存联单制度。

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聚焦提升硬件水平和分类投放准确率,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置系统,在实现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然村组全面覆盖。强化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基本做到厨余垃圾不出镇。规范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拓宽回收渠道,不断提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水平。

不断压实垃圾分类全程监督责任。严格行业监督,强化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手段,依托第三方力量,对各街道、乡镇垃圾分类实效等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现场抽查。鼓励社会监督,组织社区居民、新闻媒体对物业分类驳运、环卫分类收运开展检查。统筹部署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严格落实执法责任,提高监管执法实效。

充分发挥垃圾分类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完善示范创建标准和制度,在全市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垃圾分类典型示范案例,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实效。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合各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的运作模式,通过适度的奖惩措施提高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提高分类效果。

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全民参与活动。开展分级分类的培训,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培育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员和志愿者,加强宣传报道,建立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进村庄、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系列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努力推动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社会氛围。

积极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联合发改、生态环境、商务、机关事务、市场监督等部门,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将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逐步延伸至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逐步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有实质进展。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量和积分管理系统,提升分类实效。

第二章 高标准建设运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和各类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面建立;城乡统筹、能力充足、技术可靠、环保达标、管理高效的各类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成投运,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75%。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清扫保洁、运输转运能力建设,形成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城乡一体化有机整体。加快建设完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提高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范围并实现稳定运行。持续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深度聚焦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补齐厨余垃圾、餐厨废弃物、飞灰和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短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率达到98%,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新建市区晨兴生活垃圾焚烧厂750吨/日炉排炉项目,赣榆区生活垃圾焚烧厂700吨/日,连云港市飞灰填埋场120万立方米,赣榆飞灰填埋场30万立方米;扩建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新增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155吨/日,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250吨/日;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100万吨/年。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建设连云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协同处理焚烧飞灰、居民厨余、建筑垃圾等各类城市固废。新建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向大型化、高标准、园区化发展,提高集约化处理和管理程度,引领行业产业化发展。实行特许经营,引入社会资金,发挥其在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完成连云港市50万立方米飞灰填埋场、25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厂、60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入园建设工作。

长效规范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作业。生活垃圾前端收集从人力收集向机械化收集转变,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加强垃圾运输车辆的规范化改造,配置符合密闭运输要求并有统一标识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统筹安排分类运输路线、时段和作业组织,提高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规范跨界清运处置生活垃圾,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跨界转移。

大力提升垃圾转运设施运行效能。高标准更新改造收运设施设备,整合原小型转运站功能 ,推进垃圾转运设施建设向系统化、大型化发展。小型转运站逐步取消替代为大中型转运站,原小型转运站可降级为收集站、可回收物归集点、公厕等其他功能形式。依据当前海州区人口向东部片区聚集的趋势,计划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提档改造2座。设施管理从传统管理向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基于车载定位系统、实时监控等技术手段的智慧化管理转变。

切实强化末端处理设施运营监管。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各类垃圾处置设施的监管标准、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开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规范处置焚烧飞灰。加强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渗滤液处理能力充足、设施运行规范、尾水排放达标。按期开展烟气排放污染监测工作,严格落实“装树联”相关要求。深化智能化监管在各环节的监督作用,实现生活垃圾全过程可看、可溯、可查、可控,促进相关主体落实责任、规范运行。

规范已封场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加强钓鱼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按要求规范垃圾渗滤液处理、堆体稳定、甲烷气体导排等设施运行,确保各项安全和环保设施达标运行。

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监管。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管理体制,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的相关细则,建立申报管理制度,完善产生单位、收运处理单位台账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持续加强对餐厨废弃物从源头到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补贴标准、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办法,实现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加强运输车辆的监管,确保密闭化运输,不泄漏、洒落,继续开展餐厨废弃物运输车辆集中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行为,加大查处和收缴非法运输车辆力度,依托以市场化公司为主体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不断扩大餐厨废弃物收集范围。

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科学计算建筑拆迁垃圾产生量,按照需求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推进装修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装修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培育一批骨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实现高效、高质、高值综合利用,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科学规划建设工程渣土消纳场地,加强渣土消纳场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鼓励跨地区开展工程渣土处置利用。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规范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开展对既有环保不达标处置企业整治,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严格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实现建筑垃圾定时间、定线路运输和定地点规范处置。积极探索建立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和收费管理等政策制度,推动政府工程优先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各区建成满足自身要求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逐步实现源头管控、运输管控、加工处置、产品利用全链体系。

第三章 精细化提高环境保洁作业服务水平

公厕等级得到提升,城区二类及以上公厕比例70%,环卫保洁规范化作业得到进一步完善,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大于92%。

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工作。持续开展“精品公厕”建设。在城市建成区和乡镇地区逐步建立起以固定式公厕为主,装配式公厕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对外开放的网络格局,农村地区全面实现水冲式公厕。市区范围内,新建精品公厕50座,提档改造公厕380座,城市二类及以上公厕比例达到70%,实行16小时专人定时值守,24小时开放。完善公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功能开发和硬件设施配套,加速推进全市公厕数据联网全覆盖,实现公厕管理人性化、便利化、智慧化。完善公厕管理考评机制,形成检查、发现、整改、督办问题的闭环管理机制,提升公厕服务品质,环卫公厕优良率大于95%。

完善公厕“开放联盟”机制。制定“厕所联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引导标识设置、开放时间、补贴标准等要求,积极鼓励和引导沿街单位将内部厕所对外开放。建立厕所开放联盟评价制度,将纳入厕所开放联盟的社会厕所纳入行政主管部门日常监管范围,并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巩固长效管理,推动厕所开放联盟工作常态化。

提升环卫装备科技水平。“十四五”期间,按照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导,推动新能源环卫车高质量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建设停车场和充电桩等辅助设施,解决充电难问题,保障车辆有效运行,推进环卫装备绿色发展,按照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更新标准,逐步淘汰全部“国三”车辆,新增环卫运输162辆,倡导使用新能源环卫车辆,到“十四五”末,占比为15%。优化管理模式,完善全覆盖保洁作业体系监管制度,提高道路保洁质量和效率,实现城市保洁“精细化”。

提高道路机械化保洁水平。加大小型机扫车等小型机械设备的引入和使用,新增环卫停车场。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推行单兵水扫作业模式,对背街小巷、慢行道、人行道开展水扫、水冲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可达性,着力改善薄弱区域清洁水平,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道路机械清扫率大于93%,新增和更新的保洁设备优先选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合理设置环卫停车场,减少空驶里程,在茅口路2号原环卫处临时宿舍拆迁地块和锦屏工人新村东北地块各新建环卫停车场2座,结合海宁路、九岭路、杏坛路中转站建设新建环卫停车场3座。

强化道路作业质量考核。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环卫作业质量,持续推进“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制定道路“以克论净”考核制度,引入便携式道路积尘设备和车载走航道路积尘检测系统,科学、准确、高效评估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

完善环卫保洁作业制度。落实街巷环卫保洁管理责任,通过市、区两级考核提高保洁作业质量。强化监督考核评比,完善日常保洁作业体系,制定涵盖连云港市主次干路、背街小巷的全覆盖保洁作业制度和监管制度,提升保洁作业长效管理水平。建立城市保洁应急保障机制,制定《连云港市城管系统扫雪除冰工作预案》,按要求配置除雪设备,定期组织演练,提升应对恶劣天气道路除冰扫雪能力,增强城市抵御风险的综合应急能力。

第四章 深入打好环卫行业污染防治攻坚战

按照国家和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决策部署,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和污染防治,提高环卫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水平,坚决打好环卫系统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开展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和运行况评估,全面评估现有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情况,摸清底数、查清问题。加强对垃圾转运站、厨余(餐厨) 厂、焚烧厂、填埋场、建筑垃圾厂等各类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落实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提高设施规范化运行水平 。开展晨兴环保新建炉排炉、赣榆区垃圾焚烧厂无害化等级评定。加强对应急备用、已封场和待封场垃圾填埋场运行监管,常态化开展环境监测、安全检查工作,实现规范运行。

加强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填埋处置设施配套建设,完成赣榆区和连云港市飞灰无害化处理厂建设。落实生活垃圾焚烧稳定化飞灰填埋技术标准要求,构建填埋库容充足、作业规范的飞灰处置体系。推进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提高炉渣资源化利用设施规范化运行水平。加强对厨余(餐厨)处理设施污水、废渣处置管理,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根据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情况,加快渗滤液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或扩建,形成与生活垃圾处理量相匹配的渗滤液处理能力,严禁渗滤液违规排放,并逐步消除积存渗滤液。

加快生活垃圾等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紧盯中央及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省人大执法检查、省政府挂牌督办等环境突出问题,实行挂图作战、定期调度,推动问题彻底整改、按期销号。围绕垃圾渗滤液处理、焚烧飞灰处置、焚烧厂达标排放、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等,举一反三开展排查,建立问题排查、整改、销号工作机制,全面消除生活垃圾环境污染及隐患问题,进一步提升城乡 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和长效化管理水平。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治长效机制有效建立,杜绝同一问题“反复治、治反复”。

第五章 智慧化提升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以推动环卫行业转型升级为主导,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实现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的现代化环境卫生治理体系。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大件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环卫设施建设的审批程序,细化公厕、作息场所等小型环卫设施的行业管理内容。同时结合连云港市实际情况,完善环卫设施配置标准,垃圾清运、道路清扫保洁环卫作业规范等规章制度,为连云港市环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实行设施评估制度。健全各类环卫设施建设要求和标准,构建环卫工程项目建设期监管体系,加强设施规划、设计及施工等全过程质量监管。开展生活垃圾信息化管控,强化设施运行管理,规范作业程序,提高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按照“公开、公正、客观、全覆盖”的原则,对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从运行管理、运行经费保障、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

加大科技引领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环境基础设施突出技术短板为核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全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提升环卫行业科技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与监控服务。

推进行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监督指导,推行环卫行业市场化运作。制定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行规则,加强环卫作业服务单位资质管理,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运作环境,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提高环卫作业质量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专业力量建设大型环卫设施,进行专业管理,实现设施建设市场化。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规范建设和诚信运行。按照地位平等、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政府和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强化履约意识。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规范环卫行业职工队伍建设和管理,保障环卫职工合法权益。规范劳动人事管理,改善环卫职工待遇,加快环卫职工休息点的建设,保障休息时间,强化作业安全,加强职业病防治。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环卫作业条件,减轻环卫职工劳动强度,保障环卫职工的人身安全。

完善环卫应急机制。依托连云港市现有城市管理体系,快速建立应急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健全专业队伍、加强物资储备,构建完全适应新的城市安全应急需要、与城市整个安全应急体系相配套的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有效应对各种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社会的影响。同时,加强对环卫设施及其作业运营设施设备在线监测,建立基础设施质量监测信息网络共享体系,完成监测系统与城市应急处理系统的联网。

第六章 系统性谋划环境卫生行业重点工程

“十四五”期间,完成晨兴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750吨/天炉排炉建设,后续根据生活垃圾产生量和环保要求酌情考核第二座750吨/天炉排炉建设,完成700吨/天赣榆生活垃圾焚烧厂,解决区域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十四五期间新增垃圾焚烧能力1300吨/日;扩建金驰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新增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155吨/日;新建全市厨余垃圾处理厂,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200吨/日;配套赣榆飞灰填埋场30万立方米;启动连云港固废循环产业园建设,新建60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场,新建50万立方飞灰填埋场。新建精品公厕50座。持续改造一批垃圾转运站,完善除臭和渗滤液预处理系统。

投资估算。“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餐厨(厨余)处理设施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飞灰贮存、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提标改造、环卫公共设施、环卫装备、垃圾分类以及环卫信息化建设中加大投入,规划计划投入资金合计21.53亿元。

第四部分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健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督促检查和问责机制,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十四五”规划组织实施各领域全过程。加强队伍培训管理,注重城管党建品牌重塑,落实谈心谈话制度,规范完善培训制度。深化城管文化建设,激发队员内生动力,提升队伍管理质态,推进队伍建设与城管业务工作和谐发展、共同提高。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开展纪律作风检查,着力推动机关作风转变。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

市城市管理局会同城市发改、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规划推进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根据职责推进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各项规划目标任务。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卫专项规划,结合当地环卫发展需求,科学制定环卫事业年度建设计划,落实项目、用地、资金等问题,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落实规划实施责任主体,制定环卫设施建设目标责任制,对相关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定期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三、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行业监管

研究制定相应的环卫设施建设运营的评估制度和考核办法,实行市、县(区)二级目标管理,加强对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贯彻落实规划的指导和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评估考核制度,并纳入城市人民政府考核体系。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完善环卫行业监管体系,建立环卫设施建设与运行监管考核制度,强化运行管理考核,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形成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工作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中期评估结果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四、强化科技创新,夯实行业基础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研发具有针对性、高效节能的环卫技术,夯实行业基础。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逐步完善环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保障连云港市厨余垃圾处理科技创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强,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智慧化、科技化。加快环卫设备技术改造和处理技术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行业科技水平。

五、拓宽筹资渠道,推进市场运作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拓宽社会资本参与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环卫事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各类社会民间资本参与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处理等环卫作业和经营服务,提高环卫行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垃圾处理市场化特点的金融服务,优化信贷评审方式,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建立完善相关财政税费政策,继续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适时调整征收标准、改进征收方式,建立完善垃圾处理财政补贴费用调整机制,落实相关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制订完善环卫行业相关作业标准和定额,为环卫行业市场化奠定基础。

六、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宣传引导

完善环卫行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构建,按照总量下降、结构调整、素质提高的要求,重点做好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建设与高级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素质优良的城市环卫人才队伍。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建立完善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强化市民环卫意识,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和资源再利用建设,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卫生、人人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局面。建立环境卫生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公众广泛参与环境卫生建设事业。

连云港市城市管理局办公室 

2022年6月23日印发

  1. 上海杨浦区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置?专人专车专运
    2024-08-19
  2. (聚焦疫情防控)上海组建专业队伍上门收取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生活垃圾
    2024-08-19
  3.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千余名环卫工人坚守一线严把“清洁关”
    2024-08-19
  4. 湖南省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2022-07-04
  5. 团标《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发布!
    2022-07-04
  6. 6月环卫市场分析:竞争激烈!盈峰环境、东飞环境、供销环境等多家头部企业瓜分163亿!
    2022-07-02
  7. 《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全文!
    2022-07-01
  8. 陕西: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2022-06-30
  9. ​鄂尔多斯市能源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垃圾发电 新建1—3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2022-06-30
  10. 垃圾焚烧厂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如何?这份报告给出答案
    2022-06-29
  11. 《潮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
    2022-06-29
  12. 公开征求《宣城市厨余垃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
    2022-06-29
  13. 南通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印发!
    2022-06-28
  14. 新乡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印发!
    2022-06-28
  15. 海南省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征求意见!
    2022-06-2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