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青岛市“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2-05-17 11:01:17
热度:

青岛市“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日前,青岛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青岛市“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日前,青岛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青岛市“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青岛市将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源管控治理,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详情如下:

青岛市“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为青岛市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新发展空间,厚植新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深入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科学谋划青岛市全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实施期至2025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优势特色,强化使命担当,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面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扎实筑牢抵御自然灾害防线,深化跨区域协同合作,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上率先取得突破,努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二)主要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海岛湾一体化治理,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争当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坚持以水为纲、量水而行。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构建适水生产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建设黄河流域节水典范城市。

坚持创新驱动、动能转换。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推进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促进科技创新应用与新旧动能转换深度融合,打造黄河流域创新型智慧城市引领者。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发挥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作用,增强高能级开放平台辐射力,引领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共建济青双城联动发展轴带,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提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竞争力、影响力。

坚持改革引领、突出特色。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找准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实效,探索富有青岛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基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山水林田海岛湾浑然一体的空间特色更加鲜明,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四水四定”机制落实更加深入,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不断推进,“蓄引结合、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网络进一步完善,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有效建立,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效果显著。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全面提升。重点河道、水库、海岸堤防等防洪减灾工程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更加稳固。

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重点领域改革率先突破,创新能力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经济总量在黄河流域城市保持头雁地位,新动能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双向开放格局加快构筑。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地位进一步彰显,“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服务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发挥新优势,陆海统筹开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旅游交流深度融合。海洋文化、齐文化与黄河文化实现融合创新,青岛国际海洋文化名城、电影之都、音乐之岛、创意之城等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高水平创建,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民生福祉达到更高水平,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筑牢抵御自然灾害防线

(一)加强防洪防潮工程建设

1.提高岸线治理水平。严禁自发修建生产堤、农用设施及其他阻水建筑等无序活动,常态化开展乱堆、乱占、乱采、乱建“四乱”整治。加强河道采砂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已批准的河道采砂规划,规范开采方式,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各区市)

2.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以水库、河道为架构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以海堤为主体的防潮工程体系。实施小沽河、桃源河等重点河道治理,常态化开展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排涝能力。(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各区市)

(二)系统提升灾害防范处置能力

3.加强智慧化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完善全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提升监督管理、预警发布、指挥救援等功能。建立全市自然灾害风险主题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智慧平台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重点区域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开展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管理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大数据局、市气象局,各区市)

4.提高防汛应急管理水平。健全防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加快建设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中心库等项目。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健全胶东五市区域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海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健全应急调运机制、探索建立征用补偿机制。强化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支撑、基层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防汛抢险综合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务管理局,各区市)

(三)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5.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把全生命周期管理、韧性城市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实施桥隧、地铁、地下停车场、低洼社区等重点场所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源头减排、蓄排结合、排涝除险、超标应急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科学规划和改造完善河道、堤防、水库、排水管网等防洪排涝设施,实施城区积水点改造工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市)

三、建设黄河流域节水典范城市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

6.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健全市、区(市)两级行政区域年度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实行计划用水。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研究制定水资源刚性约束措施,实施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依法探索开展水权交易,强化取水许可规范化管理,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生态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将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成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纳入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各区市)

7.强化水资源使用监管。探索建立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大沽河等河流水量分配、调度,严格河道取水监管,维持河道基本生态水量。实行地下水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开展取用水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严格河道取水监管和地下水位在线监测。督促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责任机制,严查违法违规挖田造湖、挖湖造景等问题。(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市)

(二)系统优化水资源配置

8.加强现代水网建设。加快推进官路水库等重大水利设施建设,构建官路水库和原水网、供水网、排水网、智慧网“一库四网”水务工程体系。加强本地水源开发,优化布局输配水设施,规划实施黄同水库至尹府水库输水工程等本地水源联通工程。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升级改造现有水厂,配套建设改造输配水管网。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设施提标升级改造,改造农村供水水厂、配水管网和村庄管网水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市)

9.提升非常规水源利用能力。逐步将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促进节水技术研发推广,支持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非常规水利用、智慧高效节水产品、海水淡化等技术、设备和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节水领域自主技术和装备,推动节水产品、节水技术成果市场化。完善海水淡化项目用电用地政策,加快建设百发海水淡化二期、小管岛海水淡化等项目,争创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海洋发展局,各区市)

(三)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10.实施重点领域节水变革。推动农业节水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灌溉体系,对大中型养殖场实施节水改造,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推进高耗水行业等领域转型升级与节水技术改造。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推行合同节水管理。鼓励建设雨水渗滞、调蓄、利用等设施,建设屋顶绿化、下沉式绿地等新型雨水集蓄工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开展重点场所节水改造,普及节水器具,倡导节水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市)

四、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一)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11.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计划,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强化重点区域、行业和时段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推动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转变。严格控制燃煤总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开展民用燃煤清洁化治理。提高“公转铁”和“公转水”运输比例,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建设绿色港口。(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市)

12.统筹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完善和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统筹推动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做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强少海、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以及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加强水污染排放清单管理,重点整治市控及以上河流排污口。加强河库内源整治,实施墨水河、大沽河、北胶莱河等重点河道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统筹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治理,提升千吨万人农村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以大沽河流域为重点,健全横纵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市)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管理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各区市)

13.加强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以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为重点,推进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严控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总量,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防范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风险。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重点,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严格用地准入管理,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做好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开展尾矿矿山环境治理,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治理义务,加强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工业固体废物排查整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局,各区市)

(二)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源管控治理

14.加强工业污染源管控治理。开展表面涂装、橡胶、包装印刷等工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强化移动源综合治理,推动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清洁化,全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加强企业堆场、建筑工地、施工道路、露天矿山、城市裸露土地等各类扬尘源管控。强化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实施化工园区、涉重金属工业园区“一企一管”和地上管廊的建设改造。深化大沽河、北胶莱河等流域含氟废水治理。(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各区市)

1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生物有机肥、高效缓(控)释肥推广力度,全域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部分畜禽养殖规模大的区(市)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严格秸秆禁烧管控。加快推进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工作,逐步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粪污综合利用,推广发酵床养殖、粪水氧化塘处理等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市)

(三)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

16.强化城镇生活污染物收集处理。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加快老旧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改造,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实施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排查整治,提升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全市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污水处理率达到99%,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5%,“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任务目标全部实现。(责任单位:市水务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城市管理局,各区市)

17.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开展农村清洁取暖、绿化美化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再生循环体系建设。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区市)

五、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8.科学管控三条控制线。高质量编制《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将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陆海一体、统筹协调,以胶州湾为中心,以鳌山湾、灵山湾为两翼,以崂山、大泽山、大珠山—铁橛山等重要生态保护片区和胶莱平原为基底,贯穿大沽河生态中轴,识别区域重要河流和动物迁徙廊道,构建“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市园林和林业局,各区市)

(二)大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19.引领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重大建设项目,积极推动胶东半岛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高水平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推进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等更多毗邻县域合作区破题起势。深化胶东经济圈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开展胶东经济圈同城便捷生活行动,持续推出一体化便民利民政策措施。支持并积极推进建立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等胶东经济圈重点领域产业链联盟。编制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争取尽快获得国家批复。推动胶东经济圈与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联动发展。推动济青双城联动,合力打造高水平协作发展样板,共同建设全国最具创新力、竞争力的发展轴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市)

20.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巩固国际海港枢纽地位。支持青岛港与国际知名航运企业合作,拓展海运航线,完善全球海运网络。提升胶东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新开、加密国内外客货运航线。争取国际航空客运政策,为主要客源国提供更为便捷的联程中转、过境免签和落地签服务,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中转口岸。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完善国际班列网络,构建贯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和上合组织国家的物流运输大动脉。(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青岛海关、山东港口青岛港、机场集团,各区市)

21.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速推动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突破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监测仪器等一批前沿交叉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交通运输等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探索建立海洋碳汇交易机制。探索创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海关、山东港口青岛港等,各区市)

(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2.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四化”行动。实施智慧化行动,实施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化公用设施,扩大教育、医疗、文旅等数字化服务场景应用,完善建设“城市云脑”。实施绿色化行动,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等八大领域攻坚任务。实施均衡化行动,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聚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施双向化行动,高质量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合理引导村(居)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人口和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大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各区市)

六、争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表率

(一)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行动

23.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鼓励驻青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黄河流域系统创新,加强与西安、兰州、郑州等城市创新平台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黄河流域孵化转化。聚焦微电子、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参与建立黄河流域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机制,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支持驻青高校、科研院所联合黄河流域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面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

24.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驻青高校、创新平台、科研院所参与黄河生态治理和保护。吸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黄河流域“双一流”高校来青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合作共建一批科技园、技术合作平台及科技创新技术联盟。深化人才机制改革,高标准建设半岛国际人才港,培育壮大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

(二)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

25.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重塑“青岛制造”优势,全力打造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做优做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等七大优势产业,提升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十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中小企业育苗工程、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健全完善“链长制”,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推动重点产业增量崛起。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出台“全域产业地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各区市)

26.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推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等产业发展,实现先进制造与生产服务互促共进。打造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时尚购物之都、医养健康胜地和影视文化名城。提升主城区商圈建设水平,重点优化浮山湾、中山路、台东等商圈,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完善促进消费支持政策,提升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水平,实施新零售、首店经济等新兴消费。深化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各区市)

27.打造国际领先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数字产业化,突破发展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引领型产业,推进5G规模化应用,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加快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做优做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建设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设。鼓励企业全面开放面向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产业场景,持续开放城市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化应用。建设“双千兆”城市,争取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推进中美跨太平洋高速海缆通信系统的扩容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通信管理局,各区市)

(三)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28.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有序推进“双碳”任务落实,严控严管新增“两高”和高耗水项目,推动“两高”行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有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严格实施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制度。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深化低碳城市试点,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常态化机制,打造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做好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各区市)

29.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统筹能源生产和消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利用格局。保障煤炭、电力、油气等稳定供应,建成华能董家口热电联产工程,推进华电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等工程,在主城区有序推进煤改气工程。提升“外电入青”能力,强化城市配电网设施建设。推进油气管网输配系统建设,提高天然气保障和供应能力,建设董家口LNG接收站。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展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以“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为契机,实施氢能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培育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企业,推进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在交通、港口等领域的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区市)

(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30.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高水平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规模达到430万亩。建设百万亩特色农业优势区,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实施蔬菜、果茶等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行动。聚焦种植业、畜牧业、海洋渔业、微生物四大领域,培育一批高产、优质、专用品种,加快建设青岛“国际种都”。推动绿色化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造“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海洋发展局,各区市)

31.建设“齐鲁田韵、青岛品质”美丽乡村。坚持成方连片布局,每年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培育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到2025年,打造省级示范村100个。尊重乡村自然地理格局,打造“一乡一韵、一村一景”的胶东特色风貌,开展美丽村居试点。(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市)

32.推动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共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强能源合作,打造风能、光能等新能源合作平台。聚焦劳务协作精准对接,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增收。实施消费帮扶,畅通消费协作渠道、创新消费协作载体、打造消费协作品牌。促进人才支撑,开展干部互派、专业人才交流、人才培养助力等。携手实施乡村建设,开展教育、医疗援助等工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市)

七、打造黄河流域开放门户

(一)拓展全方位开放新空间

33.构筑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打造“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推进董家口至沂水铁路、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董梁高速(沈海高速段至新泰段)、济青高速中线(潍坊至青岛段)等项目规划建设,实施青岛港海铁联运提升工程,打造沿黄达海现代综合运输大通道。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支持青岛港在黄河流域布局更多内陆港。深化黄河流域海关“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以青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引领,联合打造辐射全国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推动与郑州、西安等黄河流域临空经济示范区联动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青岛海关、山东港口青岛港、机场集团,各区市)

34.共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推进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建设,争取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推进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高标准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创新大宗商品航运物流与采购基地、国际船供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与河南、陕西、四川等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加快中日韩消费专区建设,推进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争创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外办,青岛西海岸新区、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

35.加强沿黄城市开放合作。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等举措,提升青岛国际客厅服务功能,打造海内外企业、机构开展双向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高水平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打造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山东国际航交所等平台。加快建设国际招商产业园。提升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活动影响力,创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外办、青岛海关,各区市)

(二)深化黄河流域人文交流

36.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青岛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保护与利用,推进青岛老城区申遗。参与共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支持胶州八角鼓、平度草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共建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加强“乡村记忆”工程建设,划定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雄崖所历史文化名村及青山渔村等传统村落保护。(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市)

37.打造黄河流域旅游通道。与沿黄城市互相开放旅游资源,联合开展区域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合力构建旅游资源、网络、信息、市场等共享机制,定期举办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贸易会展。发挥青岛与日韩毗邻优势,联合沿黄城市共同研究策划跨区域国际旅游产品,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打造由青岛出入境、向沿黄流域拓展的国际旅游通道。(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区市)

38.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深耕青岛电影、音乐、创意等时尚文化元素,加强与沿黄城市交流,推动青岛实现多元文化的集聚、交汇和融合。深化与沿黄城市体育领域合作,推动体育赛事联办、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培育区域性品牌体育赛事。(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市体育局,各区市)

八、组织实施

39.完善推进机制。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总体设计,研究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要发挥好综合协调、指导服务作用,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建立市推进黄河战略联络员制度,协同推进各领域工作落地落实。(责任单位:市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市)

40.加强工作联动。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有关部门(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定期将工作情况报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单位)沟通协调,联合谋划论证项目,协商编制任务清单,合力举办重大活动。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各区(市)的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责任单位:市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市)

41.强化项目支撑。聚焦跨区域开放合作、重大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筹划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对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黄河战略方向)的重点项目及年度集中开工项目,进一步规范化调度和管理。深化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等战略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市)

42.加强督查宣传。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定期调度督导,组织开展评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紧盯重点领域、重大任务、重要环节和“关键少数”,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加强信息交流,搭建宣传平台,及时总结宣传先进经验典型,营造社会各界齐心聚力、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