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红海还是蓝海:说说土地修复这件事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18-01-11 21:47:13
热度:

红海还是蓝海:说说土地修复这件事北极星环保网讯:5年前,估计没有什么人知道“土壤修复”是啥意思,5年后,了解这个词的人仍然寥寥。然而,它和你我的生活密切相关

北极星环保网讯:5年前,估计没有什么人知道“土壤修复”是啥意思,5年后,了解这个词的人仍然寥寥。然而,它和你我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会成为一个孕育千亿创富机会的产业。土壤的污染问题,在我国到底有多严重?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与此紧密相关的土壤修复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中国的土壤修复产业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充满着希望。

土地污染问题虽说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扶持加码,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土壤修复市场走向快速拉升的窗口期。但土地污染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还需要认清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不久、商业模式匮乏及治理技术短板的现实。未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脚下的土地,因此,加快土地污染治理,大力推动我国环境修复产业发展,是未来解决土地问题的必由之路。刚刚过去不久的12月5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关注的节日——世界土壤日。2017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为“关爱地球,从土壤开始”,来自全球各国和地区的百余名代表,共同分享和讨论了全球土壤可持续发展进程、前沿思想和实践经验。

一、土壤污染至关重要

回眸历史,自19世纪中期发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污染事件频发。我国的土壤问题则在20世纪79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凸显。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环境安全管理模式粗放、工业污水废水无序超标排放、泄露及垃圾渗滤液等,严重危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

以潜伏着的“棕地”危机为例,从北京地铁八通线管庄站下车,沿着双桥东路南行,穿过一片城中村,能看到两处隔路相对的大型社区,D社区与Y社区。D社区的居民2005年入住,目前小区周边商业繁华,入住率高,二手房均价达到2.45万元每平方米。傍晚时分,小区里到处是散步的人群,一片祥和气氛。但人们不知道,他们的脚下,却隐藏着危机。D社区所处地块是铁道部防腐枕木厂土地出让后所留下的,土壤未经严格的修复治理,属于典型的“棕色土地”。关于“棕色土地”的概念,不同国家的内涵与外延都有区别。在我国,“棕地”一般是指工厂已经搬迁,但还没有开发的受污染地块。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发明。他们认为,“棕地”是一些不动产,因为现实或潜在的有害物质及危险物的污染,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具体到土地性质上,工业用地是“棕地”的主流,既可以是废弃的地块,也可以是正在使用中的。一位环境保护领域的业内人士透露,若居住在“棕色土地”上,居民可能会因此中毒。但他同时强调,危害需要通过长期积累才可能显现。“棕地”危害最知名的案例,是美国的“拉夫运河事件”。在1942年至1953年的11年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干涸的拉夫运河河谷,一直是个用于倾倒工业废料的垃圾场。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片河谷陆续被开发,2000多户居民居住于此。问题发生70年代末,各种怪病困扰当地居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奇高。随后的调查发现,在1974至1978年间,拉夫运河小区出生的孩子56%有生育缺陷。拉夫运河小区的妇女比搬进来之前流产率增加了300%。当地居民不得不搬迁。据透露,早年间,在D社区所处的地块上,铁道部防腐枕木厂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防腐剂、抗老化的化学物质,其中五氯酚毒性最高,曾发生过“工人中毒事件”。该厂2001年倒闭,但在其40年的历史中,那里的土地受到了严重污染。如今,当年的工厂不见了,但那里的土地是不可能消失的。在那里,除了已经建成的成熟的D社区,某楼盘的二期正处于在建状态。

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土壤安全与每个公民的健康息息相关,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与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及大国崛起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土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也指出,土壤污染防治关乎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并且土壤污染相对大气污染、相对水污染来讲,它的防治难度更大,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下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功夫抓紧推动。

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情况集中体现在几大方面:耕地污染范围广;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场地污染严重;工农业粗放式发展导致大面积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及矿区污染等。

二、顶层设计日益完善

尤其是在土壤修复行业,虽然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但是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土壤修复技术大致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顾名思义,原位修复技术就是在需要修复的场地现场进行处理的技术,而异位修复技术则要将需要修复的土壤等运至其他地方处理。从一定意义上讲,有很多很棒的原位修复技术,比如说可渗透性反应墙。这种屏障埋在地下,可以与下渗的污染物质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净化修复的目的。不过,让我们不解的是,在我国目前占主流的修复技术仍是异位修复。很多地方的人只是要求把污染的土壤拉走,别的就不管了。但拉走的土壤总得有个去处,不处理的话还是会造成新的污染。而异位修复技术中,目前使用最多的应该还是焚烧。然而土壤经过焚烧后,有害物质没有了,土壤也被破坏了。这种技术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办法,但很遗憾还是被广泛采用着。如此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至今仍在我国各地不停上演。甚至在有些地方,土壤修复流程已经简化成两个程序——挖干净,拉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快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行动纲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有了时间表和军令状之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2017年开启落地之旅。从2017年初以来,国土部、住建部、环保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加速推进防治土壤污染的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环保部例行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尤艳馨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中,土壤污染防治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5亿元。至此,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达到150亿元。

我国国家层面制定的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单行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确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的制度框架,明确提出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已经在今年10月份通过人大第一次审议,有望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出台。

三、土地修复市场潜力可挖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系列举措,正使得土壤修复趋于理性,土壤修复市场也从爆发转向平稳快速释放。

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只有30亿元,2016年攀升至90亿元,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也从三年前的500加增至目前的近3000家。基于当前形势判断,我们认为,2017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0亿元,“十三五”期间,突破1000亿元为大概率事件。

蓝海,还是红海?中国绿色经济陈玉荣博士认为:“环保产业是蓝海也是红海,如果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突破就是蓝海,反之便是红海。”

先说技术研发。我国目前的土壤修复技术相较于世界广泛应用的技术种类而言,数量偏少。这说明2014年,我国频频出台整治污染的政策,也使得“土地修复”这个被称为环保产业中最后、也可能是千亿蛋糕和市场价值最大的行业迎来机遇。

去年全国两会,民建中央就提报了关于土地污染和土地修复的提案。近日,财政部也下文,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开展试点工作,将支持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结构调整试点。调整种植结构,采取修复、轮作、间作等措施,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降低种植强度。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并加强湿地保护。据世界银行《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报告,我国土壤污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一些高污染工业企业的建设。有些场地污染浓度已超过有关标准的数百倍甚至更高,污染深度甚至达到地下几十米。这些企业一旦搬迁,地块均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据了解,与其他环保产业不同的是,由于土壤修复公司业务涉及的地块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居民居住区,这个新产业从诞生起就带有些许神秘色彩,从业者对场地污染数据往往讳莫如深。这个正在全国迅速扩张的新产业,就这样一直低调潜伏于“水面之下”。由于研发成本与技术成本高昂,目前正在进行的技术研发规模偏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任重而道远。

再说商业模式。我国土壤修复市场最大的短板之一便是最新的商业模式的匮乏。由于我国的污染土地修复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污染场地修复与房地产市场高度相关,开发主体的需求决定了异位修复的快速解决方案占据主导地位,修复资金由持续高涨的房地产市场消化。尤其是面临日趋复杂的土壤污染问题与修复环境,缺乏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实践。目前亟待需要针对不同省份及不同情况的土地问题进行逐样研究,如何能够真正研发出适合中国城市又省钱省力的土地修复模式是攻关的重点项目。因此,虽然土壤修复市场已经迎来窗口期,但需要认清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刚刚起步不久的现实,仍旧需要国家政策的继续扶持加码,需要建立有治理技术完备、资金雄厚的综合能力强的土壤修复龙头企业推进,还需要若干综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一批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来整体推动。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