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山东济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18-01-05 21:21:58
热度:

山东济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北极星环保网讯:日前,山东济宁市印发《济宁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环保产业。大气污

北极星环保网讯:日前,山东济宁市印发《济宁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环保产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方面,突破焦化、日用玻璃等行业烟气低温脱硝技术,提高机动车尾气处理设备寿命和污染物联合脱除效率,加速发展挥发性工业有机废气回收治理技术和成套装备,突破水泥、焦化等高污染行业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力争到2020年,济宁市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济经信字〔2017〕282号

关于印发《济宁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经信局、节能办,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

现将《济宁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

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市经信委市节能办

2017年11月28日

济宁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补齐资源环境短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济宁的客观要求。为加快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全市工业调整振兴的意见》、《济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济宁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发展重点,加大推进力度,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一是产业规模逐步形成。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产业企业12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亿元,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二是部分领域竞争优势突出。高效变压器、节能泵及中小型高效电机等装备(产品)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研发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其中天意机械“节能轻质墙板成型机械”、水发“纳滤膜材料及膜组件”、通佳机械“高效节能高分子发泡建材生产设备”、水泊焊割“异形罐体环缝自动焊接机”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充分发挥济宁国家高新区和鱼台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逐渐形成了高新区塑料制品加工机械、鱼台高效矿用设备、兖州光热光伏、金乡高效变压器等不同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华电国际唐村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实力较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我市节能环保产业虽已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和产业规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产业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健全,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部分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对外依赖较大;高附加值及名牌产品较少,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二是龙头骨干企业带动能力有待加强。全市节能环保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龙头骨干企业不多,对产业链的拉动作用不强,上下游企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三是政策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减免税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投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绿色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统计、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加大,为是实现我市综合实力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节能环保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市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高,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随着节能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将催生节能环保产业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我市产业体系完善、制造业基础扎实,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市应抓住机遇,顺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大趋势,加快推动“互联网+”和“PPP”等模式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市场化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突出自主创新,着力提高装备档次和技术水平,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高端产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释放节能环保装备、产品、服务的消费和投资需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有效拉动。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健全政策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科学布局,集聚发展。加强统筹规划,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基地和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关联企业向重点区域集中,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3、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建设,引领产业高端高质化发展。加强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实施一批示范作用明显、带动性强的重点工程,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创新能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产业集聚度大幅提升。到2020年,形成一批专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重点打造4个在全国、全省影响力较大的特色基地。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20年,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建成一批重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节能环保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

三、重点领域

(一)高效节能产业

锅炉(窑炉)及相关技术和设备。发展高效天然气锅炉、生物质能锅炉和余热锅炉;研究以窑炉富氧和全氧燃烧及分级燃烧技术为代表的新型窑炉节能装备;推广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工业煤粉锅炉高效燃烧技术、水煤浆锅炉清洁燃烧技术。加强锅炉节能信息化管理,实施锅炉使用单位能耗监视系统智能化改造,建立能源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推动锅炉房系统节能改造。

电机及拖动设备。重点发展高效电动机、风机、泵、空压机等通用耗能设备,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以及高压、低压变频装置、静态无功补偿设备、永磁调速装置和自控型电能回馈技术。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和装备。开发工业炉窑余热余压回收梯级综合利用及蓄能技术,研究余热锅炉强化传热、高效清灰和低温腐蚀防治技术。重点推广高效余热锅炉与高效中小型汽轮发电机组相结合的集成发电技术装备;推广低热值煤气内燃机组、螺杆膨胀动力驱动、高效换热器、高效冷凝器等技术设备。

储能装备。重点研究攻关高效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高温超导储能、大容量超级电容储能、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与装备。掌握电池管理、结构设计、储能机组群控等核心技术。研究突破高性能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依托国家能源中长期战略规划,有序推进关键储能装备试验示范工程,鼓励后续项目采用自主研制装备。

高效节能变压器。重点生产和推广高效节能卷铁芯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智能箱式变压器。重点研发节能型产品配套关键零部件技术,全面提升机电设备运行的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照明产品。重点发展大尺寸硅衬底等白光LED制备技术,加强单芯片白光、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OLED等白光照明新技术及智能化控制研究,突破高光效、高可靠、低成本的核心器件产业化技术,提升LED照明器件及系统可靠性和智能化控制水平。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中高档乘用车、高附加值轻量化节能载货汽车、高技术高安全性多功能专用车,大力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各类新能源汽车以及LNG汽车等节能环保型客货运输车辆,积极开发高性能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附件及安全系统部件、汽车电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配套产品。推进充换电、加气站等服务保障设施建设。

绿色建筑。重点推进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智能建筑技术等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重点发展建筑模块化技术、高效节能新型墙体材料、超薄绝热保温装饰材料;推广低辐射玻璃、真空玻璃、镀膜玻璃等高性能建筑玻璃,发展节能门窗、光伏光热一体化玻璃制品、轻量化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开发适应“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新型透水、高—强地面建材,增加城市涵养水分能力;发展适用于农村的先进环保建材。

延伸阅读:

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指导意见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