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长江监测遭遇“九龙测水”的尴尬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1-01-29 09:03:51
热度:

长江监测遭遇“九龙测水”的尴尬涉水监测 精准监测 长江环境监测网讯:欲治江者,必先知江。精准监测是治理保护长江的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建设,长江已基本形成覆盖全流域的涉水监测体系。但《

涉水监测 精准监测 长江

环境监测网讯:欲治江者,必先知江。精准监测是治理保护长江的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建设,长江已基本形成覆盖全流域的涉水监测体系。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调研了解到,长江涉水监测还面临诸多不足:

一方面,相比起步较早的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对于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河湖岸线、采砂、水工程运行监管等领域的监测网络建设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由于监测数据共享不畅,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各部门、各地方“九龙测水”各搞一套,既导致了重复建设,又造成了资源浪费,亟待一体化整合。

监测体系存在短板弱项

刚刚过去的2020年,长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经过艰苦奋战,最终取得流域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

这背后,离不开精准的监测情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多年实践中,长江流域水雨监测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空天地一体的流域全覆盖水雨情立体监测体系,监测预报站点由1998年的200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约3万个,且基本做到了数据实时传输。

据介绍,借助长江水雨情监测站点,协同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监测信息,水文预报日趋精确,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预报误差基本可控制在“厘米级”。2020年洪水期间,长江委提前4天预报长江2号洪水期间莲花塘站将涨至保证水位,提前5至6天确定将会出现4号、5号洪水过程,并及时发布了预警信息。

同时记者也发现,长江涉水监测体系还面临两方面不足。

一方面,一些中小河流和偏远地区监测站点稀少。长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局的数据显示,中小河流已经成为水旱灾害的主要发生区域。但由于水文监测点布局密度不够,影响了监测效果,增大了洪水时出险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相较于起步较早的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等监测网络,对于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河湖岸线、采砂、水工程运行监管等领域的监测相对滞后。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长江委总工程师仲志余说,长江涉水监测总体呈现“水流”强而“水盆”弱。尤其是,河湖水域岸线、湿地、水生态、河道采砂和涉水工程等方面缺乏系统监测,大部分地区几乎处于空白。

在长江源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随着青藏高原逐步暖湿化,盐湖外溢已经对重要交通干线造成威胁,但目前可查到的水文资料十分稀少。长江委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谭德宝说:“盐湖咸水目前已汇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对长江和生态有多大影响亟需科学评估,需要长期监测。”

两个监测点一墙之隔数据却难共享

一面是基层普遍反映的中小河流监测站点数量不足、部分领域监测滞后,与日益增加的需求存在差距;另一面却是部门分割导致监测站点和网络重复建设。长江涉及10多个省市、10多个部门,一些地方、部门自成一派、各搞一套,各自为政造成数据难共享。

位于青海玉树的通天河直门达水文站扼守着长江源头干流出口,1956年7月起,水利部门就在这里设站,开展水文水质监测。直门达水文站副站长云金召说:“周围荒无人烟,水文监测大都已经自动化了,但由于直门达的重要性,还是需要大家轮流值守。”

这样一个条件恶劣的地方,一墙之隔就是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的水质监测站。

原来,作为长江流域水行政的主管部门,长江委很早就依托水文站点在长江流域开展了以水量、水质、泥沙、水生态为主的监测工作,并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及重要湖库建成水质监测断面。这些断面大部分与水文、泥沙等项目结合,较好地实现了断面的多功能性和水量水质同步监测,为各类管理决策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也承担着一定的监测职能。比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的以鱼类保护为主体的水生态监测,交通运输部门开展的水位、航道测绘方面的监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多点开花,重复建设。

有业内人士表示,各部门监测指标虽各有侧重,但基本方法大同小异。如果统筹协调好,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一个监测点,服务多个部门”。

现实却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监测数据难以共享。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虽然各个部门会定期对外发布一些数据,但比较有限,大多数对外谨慎保密。

这一方面导致了资源浪费。一些基层干部介绍说,机构改革以长江委原单列机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为主体成立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后,长江委不再是长江水质数据权威发布部门,“管水不得不对水质数据进行测量,测量后又不能对外发布,只好内部使用”。

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源不足。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独立成为流域管理机构后也面临“烦恼”:机构改革后,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和长江委水文局为主体的流域监测体系不复存在,失去了采集第一手数据的“触手”。

共建共享“一张网”

受访对象表示,“九龙测水”所带来的重复建设、数据不统一难共享等问题不可忽视,须强化流域涉水事务管理的统筹联动,加强部门间、区域间合作,着力整合共建长江监测“一张网”。

仲志余表示,共抓长江大保护要整合涉河涉江等监测站点网络和信息平台,在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建设一张高效顺畅的综合监测网,协同一体管理。

他建议,系统分析当前长江大保护的监测需求,做好长江水监测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的顶层设计,将监测、管理等职能一体化。要依托流域机构,在已经建立的台站和监测项目的基础上,深度整合打通使用站点、人员、仪器等各种监测资源,健全长江流域水文、气象、生态环境、资源、航运、自然灾害等监测网络体系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可以由多部门共同组建长江大数据中心,并建立强而有力的预警和协同治理平台。”采访中,谭德宝等专家表示,长江上中下游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断面,各项工作相互影响,无论是各省内的沿江地区还是整个长江干流,无论是水文、水质还是航道、河道、水生生物等,都是长江生态系统的一分子,最好是系统联合治理管理。

基层干部和专家还建议,长江流域现有监测系统要完善升级。对中小河流、偏远地区和生态敏感区,需优化协同建设水文监测点,增加密度,保障监测的精度。同时,引入科技手段,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提高整体智能化水平,改过去的“经验治水”为“科技治水”,增加长江监测预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原标题:瞭望丨长江监测遭遇“九龙测水”的尴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