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垃圾去哪儿了? 央视新闻直播探秘光大环境南京垃圾发电厂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0-12-21 09:01:50
热度:

垃圾去哪儿了? 央视新闻直播探秘光大环境南京垃圾发电厂垃圾发电厂 光大环境 垃圾处理垃圾发电网讯:随着全国多地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分类之后,垃圾都去哪儿了?1

垃圾发电厂 光大环境 垃圾处理

垃圾发电网讯:随着全国多地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分类之后,垃圾都去哪儿了?

12月1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走进光大环境南京垃圾发电厂进行线上直播,展示垃圾无害化末端处理全过程,为公众解开垃圾处理的“神秘面纱”。此次活动,是光大环境联合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开展的一次垃圾分类主题科普宣教,同时也是光大环境环保设施“云开放”的一次成功尝试。

垃圾焚烧全程直播

作为南京最大的垃圾处置基地,光大环境南京垃圾发电厂承担全市约三分之二的垃圾处置任务,城市清运车每天不间断地将垃圾运抵这里,通过8个仓门将垃圾送至一个长90米、宽30米,纵深可达30米的巨大“仓库”——垃圾仓内进行垃圾处置。

直播从垃圾进厂的第一个目的地——垃圾仓开始,记者镜头全程拍摄记录垃圾进厂卸料、入仓储存、仓内发酵、抓取入炉等工序,观众能够以第一视角观看垃圾吊抓取已充分发酵的垃圾入炉燃烧的全过程。“为了使垃圾更均匀,我们每次抓取要抛洒一到两次,这样更方便入炉,也方便燃烧……”在垃圾吊控制室,操作员在演示焚烧炉给料过程中告诉记者,这是垃圾入炉前的常规操作,也是确保垃圾处置有序开展的重要一环,同时光大环境垃圾吊控制设备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摇杆系统集成化,操作便捷,工作人员均配备特种设备作业证,保证安全上岗。

直播过程中,南京垃圾发电项目有关负责人带领观众参观了垃圾吊控制室和中央控制室,全面讲述了垃圾从入厂进仓到焚烧发电的各道主要工序,详细介绍了垃圾吊控制台、垃圾仓温度和负压显示器、智慧化工作台等设备和系统,对项目现场的智慧化管控平台、垃圾定位编码与分区管理、仓内温度与实时画面监控、烟气排放指标等逐一做了说明,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光大环境的“四个经得起”——经得起看(花园式环境)、经得起闻(没有异味)、经得起听(没有噪音)、经得起测(严格检测达标排放)。

直播中同时介绍道,南京垃圾发电厂还承接了关于垃圾吊自动化、垃圾仓智慧管理的技术创新研发课题,为企业提升综合性管理和环境保护科技水平提供了试验平台。

垃圾处理“五点一线”新路线

南京是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垃圾分类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全球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光大环境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呢?

面对记者的疑惑,光大环境生态资源板块有关负责人作了解答。光大环境作为中国首个一站式、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指示精神,坚持垃圾分类“为用而分,分而必用”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源头到末端的垃圾处理“五点一线”技术路线,连接“分、转、拣、用、烧”五个环节,覆盖垃圾从产生到资源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全过程,正在积极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和“无废城市”建设。

垃圾发电厂“变身”科普场馆

直播过程中,由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河海大学和江南经贸学院的学生团体一行50人也来到了南京垃圾发电厂参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垃圾处理设施,学生纷纷感言:“一直好奇垃圾究竟是怎么处理的,今天看到后,发现垃圾能得到这样的回收与利用,真的很好。”“垃圾焚烧后产生可利用的资源,热量能发电,炉渣能做行道砖,烟气排放无污染,感觉很神奇。”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学会负责人表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通过与光大环境合作,开展环保项目的参观学习,可以使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020年1月至11月,南京垃圾发电项目累计接待现场参观者101 批,共计2210人,并多次开展线上“云参观”活动,累计浏览量超5000次。

光大环境是国内环保设施向公众整体开放的先行者。今年以来,光大环境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积极倡导旗下环保项目开展环保设施线上开放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环保设施“云开放”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和社会反响。

延伸阅读

南京垃圾发电项目以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投资建设,特许经营期30年。项目分两期建设,总设计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4000吨,采用国际领先的处理工艺,为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第一个使用SCR低温脱硝工艺进行烟气净化的项目,烟气在线监测指标日均值全面优于欧盟2010标准。凭借卓越的运营管理水平和突出的公众开放工作表现,南京垃圾发电项目获得中国智慧环卫“最具智能智能增效价值”优秀示范奖、“绿色发展标杆企业”称号,是环保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向公众开放的环保单位,住建部授予的AAA等级垃圾发电厂,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生态环境部联合授予的第六批全国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