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生态环境部:超出环境容量50%的高强度排放是京津冀秋冬重污染根本原因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20-05-18 20:01:15
热度:

生态环境部:超出环境容量50%的高强度排放是京津冀秋冬重污染根本原因  5月15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治理攻关项目耗时三年,科研团队已经基本查

  5月15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治理攻关项目耗时三年,科研团队已经基本查清了京津冀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的成因,结论是: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

  高强度排放是根本原因

  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治理攻关项目2017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2000多名优秀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以PM2.5为特征的大气重污染成因。

  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而首当其冲,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说,“2+26”城市除了二氧化硫这一种污染物以外,其他的主要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都超出了环境容量的50%以上,排放强度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到五倍,并且在采暖季又增加了30%左右的排放量。

  这其中,重要的诱因是最近几年气候变暖大背景造成的不利气象条件;而关键因素是,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和VOCs造成的大气氧化性偏强导致二次PM2.5浓度快速增长。贺克斌指出,在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区域传输的平均贡献可以达到45%,个别的污染过程里,甚至还会到70%左右。“春节期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出现了重污染天气过程,实际上也正好印证了上述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冬季空气质量近三年最好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主要进展。据悉,通过连续三年的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超过10%,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超过30%,三个区域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均为近三年最好水平。

  刘炳江指出,今年全国空气质量开局良好,截至4月底,337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4.8%,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胜之年,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措施稳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到2019年,PM2.5未达标的261个城市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23.1%,全国337个城市重污染天数下降了36.6%,提前一年完成下降目标,今年年底前完成PM2.5目标已成定局。

  夏季重点治理臭氧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臭氧污染逐渐显现,臭氧浓度上升逐渐成为仅次于PM2.5的影响优良天数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去年7月至9月,全国多个省份出现高温少雨的气象条件,导致臭氧浓度同比大幅提升,超标天数明显增加。今年夏天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气象条件,将对完成优良天数比率目标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臭氧治理决不能掉以轻心。

  刘炳江表示,去年全国337个城市的臭氧浓度上升了6.5%。从污染成因来看,我国臭氧生成主要是两种前体物,分别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目前来看,氮氧化物的治理有一定成效,但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因为点多、分散,暂时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同去年相比,今年大气污染治理最大变化是夏天要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主要是针对臭氧浓度逐渐上升采取的措施。要推动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将秋冬季作为PM2.5重点管控时段,将夏季作为臭氧重点管控时段,实施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并发布实施《2020年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

  另外,生态环境部还将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为重点,指导和帮助相关政府、企业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减排任务,减少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降低夏季臭氧污染影响。(来源:北京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