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17-09-27 00:58:02
热度:

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北极星环保网讯:日前,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

北极星环保网讯:日前,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规划》提出,将从将从高效清洁节能锅炉、低温余热余能利用装备、高效节能电机及电力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生态保护与物理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实施节能环保。

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17年7月

四川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省科技部门和各单位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重点工作,通过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始终坚持转型发展,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孵化器和平台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编制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和信息安全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技术路线图,围绕重大关键瓶颈技术,布局重大科研项目1000余项,以技术突破支撑引领产业快速发展。聚焦优势领域,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终端、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一批重大创新产品、重点产品和区域特色产品,推进形成先导型、支柱型产业。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6515.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55.1亿元,较上年增长10.5%,是“十一五”末的2.5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8.7%,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提高7.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1529.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出口交货值2047.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3倍;年末资产总额11990.0亿元,从业人员100.8万人,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1倍和1.6倍。

——科技服务业快速增长。制定《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四川省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方案》和《四川省科技服务业产业技术路线图》。构建国家级科技云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启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省之一,成都市成为科技部认定的第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德阳高新区、泸州高新区已列入全国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组织实施了“面向电子制造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及应用示范”等10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016年,全省全口径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345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载体快速发展。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2016年,全省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1623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27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134家。全省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78家,重点实验室达到12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22家,企业技术中心835家。全省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570家,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3家(其中国家级26家、省级67家),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5万余家,同期增长45%,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总数达110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再上台阶。2015年成都高新区成功成为全国第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30%,创造了全省80%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和1/3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高新区8个,省级高新区4个。12个园区总面积74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0.15%,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44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的2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33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39%。我省已形成“一带多核”的高新技术产业均衡有序的发展格局,为今后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一批高新技术重点领域保持全国优势地位。我省拥有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创新平台300多个,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为创新策源地,产、学、研、用全面战略协同合作的格局正在形成。截止2015年底,全省拥有高新技术专业人才13.4万人,相关技术从业人员已达100万人以上。在电子信息领域,军工电子、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产业全国领先。在重大装备领域,发电装备研制生产总容量居世界第一,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制造居国内领先。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飞机与无人机的研发、设计、制造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在新材料领域,钒钛、稀土、石墨烯等方面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在核技术领域,从研发、成套设计、制造、核燃料等方面具有完整的配套能力,核电装备占全国市场50%。在生物技术领域,生物育种、口腔医学、生物治疗、可诱导生物材料等居全国领先水平。

——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研制成功,破解了我国大型飞机制造领域的发展瓶颈。“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高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走出国门并引领技术发展。大容量超临界锅炉的成功研发,攻克了我国电站锅炉系列重大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发成功,使我国形成了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康柏西普注射液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制品——融合蛋白国际通用名的国产药物。地奥心血康胶囊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的治疗性中成药。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同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全球发展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从各个层面向纵深拓展,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高起点推进“再工业化”,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和应对挑战的共同选择。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正处在动力切换、结构转变、阶段更替和风险缓释的关键时期,在这历史转折阶段,要在原有增长机制和主导产业衰退的同时,培育出影响面广、潜力大的新主导产业,将潜在的供给需求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增长动力,这一历史任务只有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完成。全国各地纷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产业”。

从四川现状看,我省经济总量已迈上3万亿元台阶,但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的省情没有根本改变。我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要求,高新技术产业的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等趋势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互联网+与工业信息化的融合也将开拓崭新的产业领域,这些变化都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虽然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加工装配比重依然过大,企业商标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效益不突出,产品附加值偏低,大而不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严重不足。三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比较缺乏,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四是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环境尚待进一步改善。

因此,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把握全球和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四川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下开放、共享、创新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围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两条主线,一方面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企业和产业转型,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推进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等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加快搭建、完善鼓励创新创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孵化平台等,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突破点,尽快落实完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原创新兴产业,打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要战略机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绿色发展,面向经济主战场,着力推动高新技术攻关、服务经济平稳发展,着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结构优化调整,着力加强产业化环境建设、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需求、新业态,发展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保持持续健康增长,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积蓄新动能、改造提升旧动能、转换发展新动力做出积极贡献。

——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点瓶颈技术、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30%。

——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业七大领域发展,推进新技术集成,推进发展共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集成应用,推进形成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力争到2020年,构建20至30家科技服务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省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

——产业发展载体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大力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力争到2020年,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100家以上,建设省级高新区达到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达到80家,国家级高新区达到9家以上。

——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000家,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1%,形成3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

——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推动孵化器成为培育新业态、发展新产业的发源地。力争到2020年,全省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达到700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