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土壤修复产业成熟还欠几把火?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19-10-23 09:08:44
热度:

土壤修复产业成熟还欠几把火?环境修复网讯:2013年,土壤修复产业(包括前期咨询评估等)总规模约67亿元,实施修复项目数约16个,年产值仅约20亿元,占环保产业的比重不足1%。20

环境修复网讯:2013年,土壤修复产业(包括前期咨询评估等)总规模约67亿元,实施修复项目数约16个,年产值仅约20亿元,占环保产业的比重不足1%。2013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发布,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面对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当前,我国土壤修复正处于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面临土壤修复技术不成熟,市场盈利模式尚未完善,相关标准仍然缺失等问题。

土壤修复这一被戏称“土方工程”的新兴环保产业曾因动辄千万、过亿元的投资饱受“暴利”质疑。可如今,敢宣称自己挣着钱的企业太少,而真正能挣到钱的更少。一些企业毫不讳言:撑得很辛苦,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IT企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企业的使命就是活着。对土壤修复行业的企业而言,也许尤能体会其中的寒意。地下水修复行业或许需要重新被正视,To be or not to be , It`s a question.

1 . 1000余家企业抢万亿市场蛋糕?

所谓千亿万亿元的市场现在根本没有,只是在画饼,好引进投资人。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未来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土壤修复存在万亿市场空间的推论,其中一条依据是,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反映的情况,若要修复全部已查出的受污染土壤,万亿资金略显保守。另外一条依据是,2012年,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已实现年营业收入约3万亿元,根据环境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土壤修复产业所占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50%,按此推断也是存在万亿市场的空间。于是,在“万亿”光环笼罩下,短短一年间,光是以“土壤修复”或“环境修复”等为名称注册的企业就从300家左右一下蹿升至现在的1000余家。

然而,与数量爆发式增长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反映可用“惨淡”来形容。从2013年的修复规模看出。因此,现阶段一些实力企业不将土壤修复视为利润来源,而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做好相关技术、经验的储备,他们尚能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平衡可能的亏空。但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随着未来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2 . 开发驱动为主导的修复模式将难以为继

开发商、建设者往往青睐短平快、救急式的修复方式,造成项目的成本增加、风险加大、成熟技术水土不服等问题,未来将向法律驱动或政府引导为主的阶段过渡。土壤修复产业因城市开发而兴,两者之间关系紧密。从土壤修复的行业现状来看,城市污染场地之所以能得到优先治理,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增值和收益,一旦这一预期降低,现有的以开发驱动为主导的模式将难以为继。

3 . 产业成熟还欠几把火?

这是个政策市,也离不开政策导向。缺乏国家层面系统性的建设规划,没有对具体需求、存在问题、整个建设投资规模的指标加以量化;标准规范不完整“比起美国1980年颁布《超级基金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要晚上40年,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仍处于非常稚嫩的阶段。”一位外资背景从业者深有感触,目前行业内存在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国外领先几十年的成熟技术甚至敌不过低档的土方工程。

不少顶尖的国外修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几年也铩羽而归。他指出:“只有当营造出内外企业公平竞技的环境,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才真正走向成熟。”反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领域,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央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使得这两个行业做得相对较好。

4 . 政府不敢投钱

中央资金不敢轻易投钱,但修复企业恰恰最缺钱。以2014年为例,财政部2014年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出预算金额为19.9亿元。相比2010年~2013年期间共计116亿元的资金支持,着实少了不少。不敢投钱的原因很多:部分地区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上报中央预算资金时,虚增建设规模以获取更多投资。修复领域可选的商业模式很少,几乎都是以工程承包的形式。同时,土壤修复企业体量小,并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的能力,所以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也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

5 . 融资方式的突破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与绿色金融高级顾问沈一扬坦言,“商业模式缺乏已成为土壤修复领域现在最大的瓶颈。目前市场是失灵的,受益主体是抽象的,价值以及污染对资产的影响也无法评估,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解答。现在污染治理企业对PPP有非常大的期待,但政府资金尚且遇到各种问题,私人的钱能放心进来吗?”他认为,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前提是要监管透明、公平招标。根据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由国家支持的修复资金所占比例为75.3%,其余资金来自污染企业和地产企业。

6 . 科研技术和需求不匹配

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与起步阶段对应的技术需求与管理支撑尚缺乏针对性研究。未来污染场地的修复必须土水一体化统筹考虑;象征性的科技条款规定实际很难推动技术进步。在行业发展早期出现技术问题并不为奇。美国初期也是简单的挖掘填埋,比例超过40%。后来一段时间,又严重依靠焚烧。1986年,美国《超级基金修正案与再授权法案》明确,处理技术优先于处置实践,强调了永久性修复与修复技术革新的重要性,即显著地削减污染物数量、毒性、迁移性。此后,更快、成本低、并且更具永久性特点的处理技术的需求成为美国主流。英国传统的廉价垃圾填埋场曾更青睐于深挖和转储,结果牺牲了其他众多处理技术的发展。2004年英国的《填埋法案》提高了填埋处置的成本,促进了原位处理技术和采样测试的发展。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土壤修复,除了关系土壤和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技术发展外,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饮用水安全,而目前我国水资源是严重短缺的。

那么,在土壤修复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想想地下水的问题呢。

原标题:达西微评二:地下水修复瓶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