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海绵城市:告别“和你一起去看海”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19-06-26 09:08:17
热度:

海绵城市:告别“和你一起去看海”水处理网讯:所谓的“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强调将有化为无,将大化为小,将排他化为包容,将集中化为分散,将快化为慢,将刚硬化为柔和。海绵城市希望能通过

水处理网讯:所谓的“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强调将有化为无,将大化为小,将排他化为包容,将集中化为分散,将快化为慢,将刚硬化为柔和。海绵城市希望能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再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海绵城市也有“水弹性城市”的叫法。

极端天气常态化背景下,“大水淹城”事件屡见不鲜。平日里看花是花、看草是草,大道如砥,转眼间,大道成了“大河”,地铁站变为“水帘洞”。

于是,实力吐槽雨大的戏谑也演变至2.0版本“今天的雨跟依萍找她爸要钱那天一样大”、“像贺涵去接被困高速上的罗子君那天那么大”、“像杉菜离开道明寺那天那么大”……

1.jpg

据住建部资料显示,2007年至2015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都曾多次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造成严重灾害。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会“呼吸”、有“弹性”,缓解内涝之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01我们为什么需要“海绵城市”?

面对暴雨来袭,如何应对?

2.jpg


我国城市普遍“逢雨必涝、雨停即旱”,城市内部公共空间狭窄,地下管网危旧,无法消纳过多的城市雨水。加上新建城区长期以来没有按照雨洪管理的规范要求建设蓄洪系统,大量的开发建设也造成土地硬化,自然排水系统消失,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城市水空间严重不足的局面。人与水争地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现象。

根据建设部2010年对349个城市内涝情况的调查,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占调查城市数的80%。而随着近年全国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其造成的经计损失也日益严重。2015年以来全国20个省市因为洪涝导致2000多万人受灾,暴雨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53亿元,主要原因是传统城市建设中由于大量采用灰色基础设施导致城市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而失去了渗水蓄水功能。

与此同时,当今中国还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水,城市内涝,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栖息地丧失等各种水问题。中国水资源总体缺乏,不到世界总淡水资源的10%,却要满足20%世界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决定了节约水资源、珍惜雨水应成为中国一切涉水工程的根本策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改善“小雨积水,大雨内涝”的现状,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宗旨的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所谓的“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强调将有化为无,将大化为小,将排他化为包容,将集中化为分散,将快化为慢,将刚硬化为柔和。海绵城市希望能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再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海绵城市也有“水弹性城市”的叫法。

02政策先行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时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5年9月,中国政府直截了当地批准了16个“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这是一种环保的替代性工程化城市解决方案。这16个城市,北至50万人口的西咸新区,南达1000万人口的重庆,都需对自身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政府将连续三年为上述每座城市拨款4亿人民币(6300万美元),以实施相应工程。

3.jpg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发,城市新老城区要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消除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疾”。 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设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16年3月18日,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2016年10月底前设市城市要完成海绵城市规划草案。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已如火如荼。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出现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仅武汉、济南、成都、池州、遂宁、湛江等近20个城市的“海绵城市”总投资就达2671亿元,总项目量达到2052个。

不过,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理念,无论地方还是中央,目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央顶层设计对一些考核指标的界定不甚清晰,如试点区域建成区与非建成区如何考核,PPP模式比例也是试点近一年后才确定。在实际操作层面,基础研究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短缺以及施工企业分布不均等,都可能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短板。

03海绵城市怎么建?

由于世界各国、各城市的各个时期的气候都不一样,地形和城市建设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海绵城市并不具备直接复制的可能性。

“海绵城市”的构建需要在不同尺度上进行,与现行的不同尺度的国土和区域规划及城市规划体系相衔接,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4.jpg

海绵国土,即宏观的国土与区域海绵系统,重点研究水系统在区域或流域中的空间格局,进行水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并将水生态安全格局落实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成为国土和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

海绵城市,即中观的城镇海绵系统,主要指城区、乡镇、村域尺度,或者城市新区和功能区块。通过有效利用规划区域内的河道、坑塘,并结合集水区、汇水节点分布,合理规划并形成实体的“城镇海绵系统”,并最终落实到土地利用控制性规划甚至是城市设计,综合性解决规划区域内滨水栖息地恢复、水量平衡、雨污净化、文化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绿色海绵,即微观场地的“海绵体”。“海绵城市”最后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海绵体”,包括公园、小区等区域和局域集水单元的建设。这一尺度对应的则是一系列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集成,包括:保护自然的最小干预技术、与洪水为友的生态防洪技术、加强型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城市雨洪管理绿色海绵技术、生态系统服务仿生修复技术等,这些技术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具体的景观设计方法让水系统的生态功能发挥出来。绿草茵茵的城市公园、道路两旁的透水人行道、水清景美的生态游步道……这些与你日常擦肩而过的街头景观,都可能是已经悄悄出现在你家门口的“海绵”。

04路上荆棘

海绵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海绵城市首先是一种理念。在海绵城市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一大口号的今天,要深刻理解海绵城市背后的内涵和本质,才能使之不会沦为新的形象工程、新的牟利机会的幌子,而避免由此带来的新一轮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5.jpg

如果缺乏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刻理解,大规模、一哄而起的“海绵城市”建设很可能沦为职能部门的权力寻租机会、地方政府新的GDP增长点、各类工程公司谋取暴利的借口,甚或将会开启新一轮诸如河道整治、挖湖堆山之类的“破坏性建设”。这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警惕的地方。

如何在中国实现海绵城市,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系统已经形成的老城区有多困难就不用说了, 即使是在新城区,这样的建设密度也很难做到。就算我们把绿地全部下凹也不一定能满足雨洪的要求,而且下凹的绿地会被水淹,不耐水的植物就会死去,这也就是园林部门抵制的原因。如何在设计出既符合大的自然系统,也符合城市的空间结构的改造蓝图,是海绵城市的能否实现的关键。

具体到海绵城市的设计与建设的难易程度上,一线从业者还难以达成一致的观点。有人认为,设计和施工难度都不大,3年时间能建成;有的人则认为,海绵城市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作,比如河道疏浚,需要做水利的去搞,管道的铺设可能需要市政参与,“雨水花园”等又涉及景观方面,需要有部门来牵头。参考原生态社会效益,海绵城市总体建设时长长达几十年。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是个长期的事,是个实践模式的事,不是由谁主导、由谁配合,更不是做一两个项目就能完成的。曾经一些人鼓吹海绵城市应由水利部门主导,也有人说应由园林部门主导,甚至有人说做一两个工程,“海绵城市”就实现了……这都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说法。实现海绵城市对于我们还是个很遥远的目标,各行各业都需要努力。

海绵城市最终还要面临城市综合管理的问题。广州资深给排水专家王政表示,就算海绵城市建好了,周围绿化都挺好,所有的水都可以蓄起来,但是有一些城市污染太重,比如垃圾很快就会将下渗设施堵死,目前已建的人工湿地不及时翻新已经发生不堪负荷的状况,“如果环境改善不了,城市道路不干净,海绵城市很多设施也会很快失去下渗和滞污的效果”。

6.jpg

与此同时,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三年计划总投资865亿元,获得中央的资金补贴只有200亿。这些补贴在专业人士看来,只是“毛毛雨”。尽管为了拉动社会资本进入,国家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试点城市,将按补助基数奖励10%。但与所有PPP面临的问题相同,海绵城市中很大一部分是偏公益性的项目,使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老子言:“道恒无为,而无不为”,这正是“海绵”哲学的精髓。如何在国土、区域和城乡各个尺度上建立“海绵”系统,让雨季泛滥的水资源不再无处安放,真正让我们的城市实现宜居、和谐、与水为友,还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劈荆斩棘、努力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