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长江入河排污口怎么查?来看看重庆的试点经验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19-04-05 09:16:38
热度:

长江入河排污口怎么查?来看看重庆的试点经验水处理网讯: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驱车1.5小时,又在长江上行船0.5小时。终于,重庆市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H34组及相关工作人员携带着无人

水处理网讯: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驱车1.5小时,又在长江上行船0.5小时。终于,重庆市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H34组及相关工作人员携带着无人船在洛碛镇昆仑化工入河排污口处与攻坚组汇合了。

两个排查小组的配合完成了一次高水平的排查工作。

“无人机天上飞,无人船水上测,排查人员岸边走,这个排污口查找的案例太典型了!”作为重庆市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综合保障组成员的龚贤军发出了这样的惊叹。“这次查找经历可以作为经验在以后的排查工作中推广了,无人机与无人船怎么配合,排查组成员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特别清晰。”

试点为什么选重庆?

据了解,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试点工作确定了江苏省泰州市、重庆市渝北区和两江新区为试点城市。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三峡库区,而泰州市在长江下游。前者排口的生活污水占比较大,后者的工业企业比较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另外,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且属于重工业城市,排污口包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混合废污水等多种类型。”地域上的代表性成为最重要的入选理由。

重庆市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工作于3月26日正式启动。据了解,重庆市试点范围包括渝北区长江、嘉陵江干流及两江新区内的嘉陵江段。其中,渝北区长江干流段主要分布在洛碛镇范围内,长度约16.6公里,而嘉陵江段长度约1.5公里;两江新区嘉陵江段约26.9公里。

重庆市排查区域包括上述范围内的所有人工岸线(城镇岸线、渔业岸线、临江工业岸线、江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等)和自然岸线(滩涂、湿地等);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直接向长江、嘉陵江排放废水的排污口,所有通过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放废水的排污口。

细致、周密的排查,不仅为重庆市后期的排查工作打下基础,更为整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积累经验。

“这一次的排查与以往排查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局限在现有政策对于入河排污口的规定,要勇于突破。”生态环境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站在水里看岸上’,只要是往长江里排污的‘口子’,就要查清楚、就要数明白,确保一个不漏。”

如何排查?

在排查工作组来到重庆之前,几项重要的工作已经完成。“分散在水利、交通、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排污口信息资料被收集汇总,我们得以初步构建起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队长刘芹介绍,“我们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试点区域无人机航测,并由部卫星中心完成解译,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基于以上信息基础,重庆市还配合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使用无人监测船和智能机器人开展试验排查,初步形成现场排查技术规范,为人工全面排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覆盖”的技术排查使疑似入河排污口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在出发前,生态环境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叮嘱大家:“前期,我们通过无人机发现了不少排污口,这个数量增多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口径统计的不同。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如果说技术排查是做初步的摸底,为后期工作打好基础,那么“人工徒步排查”就是要深入现场,落实摸底情况,做到查漏补缺。

“重庆植被茂密,航拍识别效果有局限。”H32组组长宋鹭告诉记者,“我们组负责的区域内航拍识别疑似排口有3个,经过三天的现场排查又新发现一些排口。”3天围绕5个水库一周共约30公里,这是H32组留下的足迹。

高低起伏的地形,藏于深林中的山谷,还有数不清的台阶,排查工作组除了充分感受到重庆人的热情,还有极具山城特色的行走体验。

找准疑似排口,录入相关信息;沿河道仔细排查,分析判断排口情况。“拉网式”的排查方式是为了确保排污口一个不漏。同时,排查工作组还需开展排污口水质快检和流量估算。

一大早,各排查工作组带上水质快检试剂包、望远镜、塔尺、钢直尺与水瓢纷纷赶赴长江边与嘉陵江岸。利用三天的时间基本完成排查范围现场排查及初步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对疑难点进行查缺补漏,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重庆试点工作的目标。

“这双鞋都脏得不能穿了”,来自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梁子锐在第一天排查工作结束后指着脚上的“泥鞋”告诉记者,“我是H34组,也就是这次重庆水上组的成员,白天我跟着潘松岭组长从渝北区洛碛镇海事码头登船,沿着长江干流从下游往上游一路排查。”

“在重庆这样的山林地区,水上组必不可少。它既可以作为岸上组的有力支援,还可以从水面直观岸线,查遗补缺。”来自生态环境执法局的潘松岭补充道,“在进行支流排查时,选取小的渔船或木船进行排查,效果还会更好。”

应对排查盲区,排查工作组实现“天地”结合、“人机”互补,“水陆空”三军大会战。对所有纳入排查范围的排污口,做到应查尽查、反复校核。排污口初步监测方案落实,做到水质与水量心中有数,为掌握污染物的入江总量打好基础。

试点排查积累了哪些经验?

3月29日,为期三天的试点排查工作圆满结束。35个工作组到了分享经验的时刻。大家一致认为,航拍识别部署比较细致,入河排污口排查APP上的疑似排污口几乎都能找到。这进一步呼应了后期工作安排,即试点之外其他城市5月底前完成无人机航拍方案编制,6月底完成无人机航测任务,并将航测结果报送生态环境部统一进行图像解译。

理论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现实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现。H07组与H24组发现航拍识别的疑似面源问题和实际有误差,大部分疑似面源污染的实际可能是旱地或者灌木。人工排查让“真相”浮出水面。

H22组在交流中谈到,“丘陵地区地形地貌与北方平原存在较大差异,排污口形式多样。例如,有多个排口汇入一个排口,也有单一排口在下游分为多个排口,还有平时并无水排出的应急排口(如污水处理厂溢流口),以及建筑工地临时性排污等情形,都需要在后期人工排查时仔细甄别。”

在重庆,32个陆上组,2个水上组,1个攻坚组,分工协作,打好配合。生态环境执法局统一指挥,重庆市保障配合。

“此次重庆市渝北区、两江新区排查试点工作,采取三级排查的工作模式。”生态环境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三级排查程序已初具雏形,各级排查相互佐证、相互支持,各小组密切合作,有效提高了排污口排查效率,最大程度确保排查工作不遗漏一个口子。”

“通过三天的现场排查,锻炼了小组新成员,达到了熟悉排查流程、掌握APP和快速检测、培训骨干的目的。”H32组组长宋鹭说道,“无论新老组员都有收获。

原标题:长江入河排污口怎么查?来看看重庆的试点经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