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京津冀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路径与措施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18-12-29 09:10:49
热度:

京津冀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路径与措施固废网讯:导 读: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资源型企业的发展,非再生资源短缺与耗竭状况凸显,环境污染非常严峻。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

固废网讯:导 读: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资源型企业的发展,非再生资源短缺与耗竭状况凸显,环境污染非常严峻。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生态共生是基础,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则是必由之路。资源型企业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必须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规划生态战略,树立市场位与生态位并重的理念,全面实施生态工程,加强清洁生产与ISO14000环境管理,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传统工业向以生态为导向科技创新型工业转型与升级,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促进资源型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

本文引用信息

苗泽华,京津冀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路径与措施[J].中国国土资源济,2018(11):10-14.

1 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早在2013年5月,他在天津调研时就指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再次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2014年3月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强调,河北省必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201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12月30日,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年2月,全国首个跨省市的五年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布实施。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2017年2月17日,京津冀签署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将建10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8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1.2 资源型企业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

自然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还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现阶段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源于矿产资源。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可以保证供应的有24种,基本保证的2种,短缺的10种,严重短缺的9种。依托矿产资源的资源型企业主要涉及钢铁、煤炭、石油加工、化工、建材等行业。京津冀区域内资源型企业所依托的产业表现为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等特征,尤其是钢铁、煤炭、石油炼化、石油石化、建材建筑等产业,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是依靠高投入、高污染换来的。如河北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6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4%,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业产成品成本近70%;资源、生态环境约束日益明显。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三省市不仅要重视经济、科技、文化与社会诸方面的协同发展,而且必须从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系统研究区域生态共生问题,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共生机制,促进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维度的共生、共荣与共赢。要实现共生,必须研究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的共生模式,而资源型企业正是区域共生的最为重要的共生单元。资源型企业在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型企业的集聚与共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型企业不仅具有不可取代的社会功能,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其关键是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共生。马世骏等认为,人类社会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但随着全球化及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对复合生态系统的破坏愈加严重。京津冀区域共生需要良好、健康、和谐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这不仅与该区域的空气、河流、湖泊、山川、森林、耕地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而且还与该区域的人口、产业、市场、经济与社会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资源型企业作为工业企业形态的一种,它追逐经济利益,消耗自然资源的基本职能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在工业化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短缺与耗竭日益严重,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层出不穷,人类社会越来越感受到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工业与生态的对立与统一成为矛盾的焦点。因此,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内的资源型企业必须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生态工程,高度重视区域生态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2 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研究概况

2.1 国外研究概况

美国的著名生态学家H.T.Odum早在1962年就提出了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一词。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受到重视。1983年他修改此定义为:“为了激励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的干预即生态工程,这些干预的原则可以是为了人类社会适应环境的普遍机制”。James Moore(1996)指出,企业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企业组织与个人所形成的经济群体。Bergen和 Fridley(1997)根据生态原理,对生态工程体系构架进行了描述。Bakshi(2000)建立了基于生态意识的生命周期理论与方法,并将该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产品生态设计与生态系统调控等方面。Gattie. David K等人(2003)对生态工程的理论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从复合系统的视角辨析了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联系与区别,并强调,开展生态工程研究需要做好三个事情:一是建立正式的生态工程研究和发展基地;二是发展生态工程核心课程;三是制定生态设计说明。Jouni Korhonen(2004)对工业生态工程的政策、法规与措施进行了研究。Teal.John.M(2005)以实例分析的形式分析了生态工程的适应性管理。C. Kieren Mayers(2007)研究了欧洲生产者的生态战略与责任。Mitsch等人(2007)进一步架构和完善了生态工程体系,但同时认为生态工程的研究是匮乏的。H.Jeff(2007)运用系统理论对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界定了相关的若干概念,并对建立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Donald I. Lyons(2007)对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进行了实证分析。Gosselin(2008)提出应重新定义生态工程,以促进它与可持续发展的整合,以及与整个生态链的联系。

2.2 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马世骏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长期致力于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理论与方法研究,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工程理论,提出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工程思想。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1991,1993)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1989年,马世骏与美国W.J.Mitsch和丹麦Jorgensen等学者合著出版了专著《Ecological Engineering》。程俊慧(1994)对工业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研究。李自如等(2005)对企业生态系统的企业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王兆华(2006,2010)研究了工业共生理论,分析了工业生态系统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王贵明(2010)从资源承载力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廖文华(2011)研究了西部资源型产业生态化问题。刘玉强(2011)分析了建设绿色矿山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绿色矿山的基本原则与措施等。康新立(2012)以山西煤炭企业为例,对矿山企业生态规划及其生态恢复工程进行了研究。吴进和(2013)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视角论述了矿山建设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提出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3 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及其内涵

3.1 生态工业与生态工程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业企业所排放的废料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不能被自然环境消化吸收,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备受重视,生态工业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特别重视发展生态工业,重视对落后生产方式的淘汰。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或产业生态学。生态工业不仅要充分考虑复合生态系统对工业的承载能力,还要考虑工业对自然资源利用模式,重视工业的生态功能与经济社会功能之间的稳定与协调。生态工业需要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充分考虑系统的资源与生态承载能力,并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如采集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之间的生态关系,充分利用不同企业之间以及产业之间的自然资源、原材料、主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上下衔接,形成协同共生的关系,并运用现代生态技术、工业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经济政策与措施优化自然资源的配置,建立一个物质和能量多层综合利用,良性循环与有效运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共赢的资源生态与产业结构的闭合系统。生态工业重视自然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重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甚至零污染零排放。

生态(ecology)一词源自于古希腊语“oikos”,本义为住所或栖息地。生态反映了自然界生物种群,以及自然系统中诸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说文解字来看,生态一词有丰富的内涵。甲骨文的“”(生)形象地描绘出草木从地里滋生(生长)出来的现象。楷书“生”字则是一个“坐人”与“土”牢牢结合在一起,这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生命价值观的形成。“态”字的繁体是“態”,从心从能。“態”字结构是上“能”下“心”,即“心中之能”。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生态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着眼于生态系统循环、共生、协调和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它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对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提高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能力。工业生态工程(Industrial Ecology Engineering)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工程等理论及方法应用到工业系统中,试图建立循环、共生、协调、健康、持续的工业复合生态系统体系。工业生态工程是以维护复合生态系统为目的,以高效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途径,实施清洁的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创建基于生态理论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

3.2 资源与资源型企业

“资源”一词,在我国《辞海》的解释是“资财之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自然资源按照存在形态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资源型企业一般是指从事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工的企业。其中,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包括采、选、初加工和后续的冶炼、压延等工序。资源型企业一般包括资源开采型企业与资源加工转化型企业,其中资源开采型企业包括煤炭采选业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企业和其他矿采选业企业,资源加工转化型企业包括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等。资源型企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资源的占有与使用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二是对资源依赖性较大,资源的禀赋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三是资源型企业的选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丰富性及生产的便利性;四是资源型企业主要依托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附加价值较低。

3.3 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的内涵

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则是把资源型企业作为一个人工开放式系统,应用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生态工业学、复合生态系统、循环经济、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市场位与生态位并重”为基本理念,遵循生态与经济规律,按照“整体、协调、自生、循环”等基本原则,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系统规划,科学设计和调控资源型企业生产诸要素及其结构,革新技术与工艺,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实行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式,重视资源与产品的生态设计,制定全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倡导以生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与消费理念,形成以生态为导向的管理新模式,从而促进资源型企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旨在全面提高资源型企业生命力。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正是属于微观层次的人工生态工程[7]。

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有双重目标:一是节约资源和防止环境恶化;二是重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协调与统一,通过资源型企业之间的共生与共赢,全面促进资源型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要求打破资源型企业之间以及产业链上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组织结构,鼓励资源型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根据社会分工和生产的内在联系,研究制定有利于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适合复合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资源型生态产业网络,增强复合生态系统中共生单元之间的关联度,提高资源效率和生产收率,减少废弃物,降低污染,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促进资源型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为推进资源型生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在生产与废物处理中,要重视减量化、无害化、清洁化、资源化、产业化和系统化等。

4 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路径与措施

4.1 树立绿水青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说文》上说:“文,从玄从爻。”文是天地万物产生的纹路与轨迹。文有天文和人文两大类。《说文》上说:“明,照也。”古人认为,日月皆能发光,“明”字泛指日月之光照。“文明”最早出现在《易经》中(乾卦“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生态文明是人们对生态不断认知与进步,人与自然交互作用,从而趋于和谐的心态或状态的进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范式既需要物质文明的滋养,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养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社会文明的生命基因,也是诸多文明的重要基础,还是诸多文明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五大文明是一体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离开了生态文明,其他文明也必然缺乏生机与活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从无序博弈到有序竞合的过程。因此,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推进京津冀形成新的竞合理念与生态新势力,这要求树立全面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战略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绿水青山的重要性,他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观念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与理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必须将“绿水青山”理念渗透到京津冀政治、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等不同层面,产生全面推进京津冀生态文明的大智慧,并形成以生态共生为基础的良性长效运行机制。

4.2 促进传统资源型工业向生态资源型工业转变

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属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则是资源型产业生态化的过程。因此,资源型企业必须把实施生态工程与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引导资源型产业朝着生态产业的目标转型升级。这要求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遵循复合生态系统与循环经济的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设计资源型企业的发展路径,推进资源型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宏观层面上来看,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需要协调整个资源型产业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促进系统价值流、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的互动与流转,确保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共生、协调、健康与持续发展。从微观层面上来看,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必须牢牢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技术与方式,重视产品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构建绿色供应链网与绿色消费模式等,切实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与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型产业的物耗能耗,降低污染排放,逐渐趋于零排放。

在京津冀区域中,河北省所依托的资源型产业多属于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产业,如钢铁、煤炭、石化、石油、建材等,产业结构极不合理。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严重,能源消耗高,还导致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京津冀区域生态共生的基础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微观路径则是全面推进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走生态工业之路。因此,河北省应率先在钢铁、煤炭、石油石化等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与方式,压缩落后产能,淘汰落后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切实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果。

4.3 建设资源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也是一种基于生态位与市场位并重而构建的工业生态系统。它按照生态原理与市场理念,在系统内有计划地进行能源交换与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服务的供应,切实提高能源与原料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在园区内建立基于循环、共生与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在工业园区中,不同种群的企业都遵循工业复合生态系统的循环、共生、持续与控制等基本原理,促进企业之间资源与生态耦合,重视企业在资源利用、产品设计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以使资源优化利用为导向,有效地利用各个环节废料,如甲企业的废料可以成为乙企业的原料,从而实现工业园区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整体增值,在园区内实现循环、共生、持续与良性发展的和谐态势。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依托资源型企业建立一个循环、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

曹妃甸是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也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多年建设,曹妃甸工业示范区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资源型生态工业园区。曹妃甸示范区的经验及不足值得总结。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曹妃甸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①遵循按照循环经济规律及复合生态系统承载力要求,积极发展节能降耗型企业,构建了循环经济新模式,在企业中全面推广清洁生产方式,切实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各种消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实现了系统的闭合与循环。②在工业园区内基本建立了基于循环与共生的工业生产与物流体系,推进了该区域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制造和港口物流等产业之间的布局,形成了有序、循环、共生与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切实提高了资源生产收率,减少了排放量,降低了环境污染。③全面构建资源型经济与社会,建立并完善了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开发、持续与循环的综合利用体系。④曹妃甸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海洋水资源,重视海水淡化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5 结语

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以区域生态共生机制的构建为基础。全面推进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加快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与升级,则是促进产业良性、健康、持续发展,形成京津冀区域生态共生机制的微观路径。因此,京津冀三省市政府、企业、居民必须形成合力,达成全面推进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共识,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坚持绿色发展与适度消费的理念,为建设美丽的京津冀而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原标题:京津冀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路径与措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