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土壤修复急需中国式方案 高校企业都在努力 创新模式迫在眉睫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18-12-21 09:15:45
热度:

土壤修复急需中国式方案 高校企业都在努力 创新模式迫在眉睫环境修复网讯:今年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今年的全球主题为 “土壤污染解决方案”。围绕该主题,在12月10日举行的20

环境修复网讯:今年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今年的全球主题为 “土壤污染解决方案”。围绕该主题,在12月10日举行的2018第四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治理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针对我国土壤功能退化、土壤污染解决方案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土壤健康状况堪忧

“我国农田土壤环境治理已经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目前我国土壤的现状是板、馋、贫、浅、酸、咸、脏、杂。”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副秘书长亓昭英最先道出了农田土壤环境治理这一话题。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信息平台处处长陈守伦指出,过度开发、耕种土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农业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土壤功能退化、土壤污染等土壤健康问题日益显现。

“目前全球盐碱地约有9.5438亿公顷,我国约有1亿公顷。”国家盐碱地高效利用产业化研究院院长瞿卫国研究员表示,盐碱地破坏生态环境,导致耕地减少、荒漠化扩散、盐渍化扩大,危害极大。

修复技术尚未成熟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于广武认为,重金属元素、污水灌溉、大气污染、固体废物等都是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环境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50%。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较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

于广武还介绍,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土壤修复工程,美国超级基金计划所实施的土壤修复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最新土壤修复技术变化的重要窗口。欧洲也每年投入约21.1亿欧元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及管理工作。

“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区域发展不均衡性、土壤类型多样性、污染场地特征变异性、污染类型复杂性、技术需求多样性等因素,目前主要以植物修复为主。”于广武表示。

发展方向已经确定

于广武认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应当从单一的修复技术向多技术联合的原位修复技术、综合集成的工程修复技术发展;其次应当发展多种污染物复合或混合污染土壤的组合式修复技术,并从单一厂址、场地走向特大场地;再次应当从单项修复技术发展到大气、水体同步监测的多技术、多设备协同的场地土壤—地下水一体化修复。

“具体来说,土壤修复技术要发展绿色、环境友好的生物修复技术,联合/杂交的综合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基于环境功能修复材料(纳米)的修复技术,基于设备化的快速场地修复和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及修复后评估这6种技术。”于广武介绍说。

高校企业都在努力

目前,一些高校和企业都在实践土壤修复的路上不断努力,进行技术研发。

“我们首次提出盐碱土的新型治理方法,即通过加入新型可降解高分子改良剂、功能性抗盐碱肥料、抗盐碱种子处理剂等综合措施,结合工程措施,进行盐碱荒地生态修复,在多个区域均取得大面积的生态修复成功。”中国农业大学博士高子登介绍说。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陈健表示:“针对中国农田土壤存在的障碍性问题,金正大集团针对于土壤板结、土壤连作障碍、土壤碱化和土壤酸化等问题,分别采用松土团粒技术、SAF土壤激活技术、AST活土技术和硅钙钾镁肥技术等,形成亲土种植解决方案,并在缓解土壤板结、预防作物土传病害、盐碱地改良和酸性土壤改良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创新模式迫在眉睫

创新平台服务模式和技术模式,也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亓昭英认为,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创新平台化综合服务模式是迫切需要推出的。该服务模式能解决企业单打独斗、服务能力单一的问题,为产业及项目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为创新技术转化生产力提供孵化,为产业提供最科学的落地方案,为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

陈守伦也提出了完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针对黑土地功能退化的突出问题,以保护为主、治理为辅,集成组装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综合技术模式。如内蒙古阿荣旗实施丘陵缓坡黑土地综合治理3万亩,就集成应用了“草业冠+顺坡垄改为横垄+修筑地埂植物带+截(顺)水沟”的技术模式。

延伸阅读:

408名!山西省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专家库入库专家公示

原标题:土壤修复急需中国式方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