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专访丨杜根杰秘书长解读《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江南app下载平台666 网
时间:2018-12-05 09:05:05
热度:

专访丨杜根杰秘书长解读《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固废网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展望及发展趋势《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

固废网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展望及发展趋势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纳入了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影响,虽然“十三五”期间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面临着更为巨大的压力,但从目前的政策布局来看,多部门多角度出台政策,提升了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的刚性,为环保形成新一轮的发展做好了铺垫,环保产业正加速步入黄金发展时期,大宗工业固废将掀起一轮治理热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期。

1、宏观政策长期利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今后发展的长期主旋律,大宗工业固废的资源综合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因此,宏观环境长期利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发改委等十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明确提出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多种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这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新环保税法的出台明确了工业固废排放的税收缴纳额度,也一定程度促使企业加大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投入。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为科学规范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制度,有效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以及所得税、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落地实施,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等已经以“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开始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生初步融合。

2、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水泥混凝土及制品产业仍是利废的最有效途径

从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制备水泥混凝土方面来看,

①目前我国利用大宗工业固废制备绿色无水泥熟料或少水泥熟料胶凝材料的技术已相对成熟,已成功开发出了能够在胶结充填采矿、高性能混凝土、重金属固化、各种砖、砌块、混凝土预制件等不同领域广泛替代水泥的系列化胶凝材料产品。在混凝土方面,该胶凝材料制备的混凝土硬化后综合耐久性指标比普通混凝土提高3至8倍,可有效提升混凝土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改变混凝土产业生产模式、简化工艺流程、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显著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②制作混凝土及其制品中大量的砂石骨料,按1吨水泥需要6吨的砂石骨料算,每年大约需要132亿吨的砂石骨料,砂石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束缚,目前,我国砂石骨料的大量开采、大量利用,我国多省已无砂可买。因此利用尾矿砂、废石、煤矸石、粉煤灰、钢渣等制备粗细骨料大有可为。

③各种固废制备的粉体材料,在混凝土中作为性能调节型材料(改善胶凝性、提高密实性、改善工作性、提高耐久性等),一些工业固体废物已经成为实现混凝土某些性能不可或缺的功能和结构组分。大宗工业固废在水泥与混凝土中资源化利用的潜力并没有完全被挖掘和利用,一些高性能化和高值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和创新创意,还没有得到实践和应用。

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特色小镇”、“海绵城市”等政策带动,使得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绿色工厂、建筑节能、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美丽乡村的概念深入推广,利用大宗工业固废制作的各种砖、砌块、陶瓷等产品也将大有可为。

3、高性能化、高值化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低值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简单易行,但技术含量低、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档次低、利用方式粗放等,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激烈、产能过剩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盈利能力差、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劣币驱逐良币”等诸多问题,走不远。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的高技术加工、高性能化、高值化是大趋势。

根据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低质量低性能产品的耐久性差、寿命周期短,并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随着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和提升。产品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市场需求将倒逼利废建材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向高性能化、高值化良性发展。

因此,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固废综合利用产品,是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多元化布局与集聚式发展是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集聚式可有效促进产业与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链接,工业产业与城市社会间生态耦合,工、农业间的生态链接,企业、园区、行业间资源共享、原料互供、链接共生;

目前,以园区、基地为载体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在我国多地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集聚式发展将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对于资源型城市,围绕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属性特点及产业特点,充分考虑各市、区、县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科学发展,按照“统一规划、产业集聚、突出特色、量质并举”的发展理念,在各市、区、县之内,突出特色、集聚发展,合理划分出立体产业结构,构建产业间纵向拉动、横向互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避免产业布局同质化和雷同化,避免造成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将是资源型城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5、多种固废协同利用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

以往对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单种固废的利用考虑较多,多种固废全产业链协同利用较少,再加上行业壁垒的束缚,使多种工业固废协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成熟技术的快速大规模推广受到限制。目前水泥工业,建材行业已经利用本行业设施开展固体废物利用协同处理实践。其他行业,如利用炼铁高炉处理铬渣和废塑料、煤焦油、含铁矿渣和矿砂,利用电厂锅炉处理污水厂污泥,等等,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期待在有限的未来,多种固废协同处置将有长足的发展,实现固体废物产生者、处理者和处置设施拥有者的三赢局面,并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将向纵深发展。

6、基于互联网的精准数据驱动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要素信息和综合利用要素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大数据库和资源共享开放门户平台,全面系统汇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资源属性、利用、污染防治、产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实现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领域各种要素的信息共享,破除体制障碍,消除利益藩篱,打破信息壁垒,并充分挖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领域的大数据“钻石矿”,精准开展政务信息、产业信息、科技成果、技术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采购销售、测试评价、质量认证、学术、标准、知识产权、金融、法律、人才等方面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产业又是一个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地域、多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产业,具有工业固体废物种类众多、产生量和历史堆存量大、地区分布广泛、产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复杂等特点。对于我国大宗工业固废产业布局极具指导意义。解决家底不清、信息不畅,始终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领域中积淀了大规模的海量数据。但目前,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产业、不同主体、各种类型企业以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仍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征,尚未形成可延展、可共享、开放式的数据资产体系。全面摸清家底、打通信息壁垒一直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相关政产学研用资等各个领域的共同诉求,随着我国环境治理要求的日益严格,环保产业的兴起,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属性的反转,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产业热潮的掀起,这一诉求将会越来越强烈。

工业固废网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领域深耕多年,在数据、经验、技术上有着深厚的积累,为多座资源型城市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做出规划和解决方案,为多家企业提供产业技术、产业金融服务等。建议在固废综合利用存在困扰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与工业固废网进行合作,根据自身的诉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解决方案。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环保政策倒逼产业的推动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新增产量大、历史堆存量大、分布不均衡、成分复杂等原因,目前仍存在利用量小、附加值低、利用成本高、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市场活跃度较低、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严重、家底不清、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关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缺口大、整体产业科技支撑严重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备、政策机制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协调等问题。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