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从何建起?环境部例会挑明新污染物、噪声等五大要点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5-30 15:05:18
热度:82
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从何建起?环境部例会挑明新污染物、噪声等五大要点自今年年初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开始,生态环境部构建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步
自今年年初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开始,生态环境部构建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步伐就在不断加快。
5月27日,生态环境监测司召开了《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关键技术与战略研究》研讨会。会上明确,将实现高水平保护要求的高水平监测、支撑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作为研究主线,以水、气、碳、生态等要素为重点,逐步拓展领域的研究范围。
在刚刚举行的生态环境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监测一词亦是高频出现。相关负责人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良好开局,2021年围绕优化、深化、强化三个特点,各项工作得以稳中求进的进行。
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将从监测评价考核、PM2.5和O3协同监测、碳监测、新污染物监测、生态质量监测、水生态监测等方面多向发力。对此,发布会就以下五个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1.新污染物监测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要求积极开展环境调查监测,建立新污染调查监测制度和化学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清单,摸清新污染物的“底”。
环保圈分析称,酝酿已久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终于正式启动,对于环保产业来讲,首先释放的就是监测环境的商机。按照要求,到2023年底就要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
2.噪声监测
据了解,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将于6月5日起正式施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已有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噪声监测,设置监测点位76273个。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21个城市的312个功能区的声环境监测点位实现了自动监测并报送数据。
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落实新噪声法任务,继续完善监测网络建设,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相关的文件,推动自动监测能力监测,并加强相关信息公开力度,实现社会共管、共治。
3.臭氧监测
夏季来临,首要污染物臭氧也活跃了起来。1-4月份,我国部分地区臭氧浓度同比升幅超过20%,形式不容乐观,污染防治任务仍较重。为掌握臭氧污染浓度水平、主要来源、生成机制等,做好监测工作尤其重要。
与此同时,为针对解决臭氧重要前体物之一的VOCs,生态环境部在重点地区分别开展PM2.5与VOCs协同监测、VOCs多组分监测等。目前,在臭氧污染超标的城市中,已有134个城市开展了VOCs自动监测。
4.海洋监测
《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相关负责人指出,海洋生态环境的根子还在陆上,监测也会从海洋倾倒区、海洋油气区、海水浴场、海洋渔业水域等区域着手,推进陆海联动、同抓共治。
另外,关于海洋塑料污染问题,负责人表示,2021年开展的51个区域海洋垃圾监测发现,塑料垃圾已是我国海洋垃圾的主要类型,约占92.9%。因此,生态环境部将加大监测力度,在重点河口海湾开展微塑料监测。
5.碳监测
去年9月以来,我国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重点行业、城市和区域三个层面任务均在不断落实。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获取的数据和比对分析情况看,碳监测的作用初步显现,一方面通过“卫星+无人机+走航”综合监测,有效提升了全面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碳监测也是核算、监管工作的重要支撑。
生态环境部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前,推进更多火电企业开展二氧化碳在线监测,并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主要区域、重点城市的监测网络。
未来,随着各细分领域任务的不断落实,我国将建立起更为有效、反应更为迅速、指标更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有力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5月27日,生态环境监测司召开了《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关键技术与战略研究》研讨会。会上明确,将实现高水平保护要求的高水平监测、支撑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作为研究主线,以水、气、碳、生态等要素为重点,逐步拓展领域的研究范围。
在刚刚举行的生态环境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监测一词亦是高频出现。相关负责人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良好开局,2021年围绕优化、深化、强化三个特点,各项工作得以稳中求进的进行。
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将从监测评价考核、PM2.5和O3协同监测、碳监测、新污染物监测、生态质量监测、水生态监测等方面多向发力。对此,发布会就以下五个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1.新污染物监测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要求积极开展环境调查监测,建立新污染调查监测制度和化学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清单,摸清新污染物的“底”。
环保圈分析称,酝酿已久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终于正式启动,对于环保产业来讲,首先释放的就是监测环境的商机。按照要求,到2023年底就要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
2.噪声监测
据了解,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将于6月5日起正式施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已有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噪声监测,设置监测点位76273个。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21个城市的312个功能区的声环境监测点位实现了自动监测并报送数据。
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落实新噪声法任务,继续完善监测网络建设,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相关的文件,推动自动监测能力监测,并加强相关信息公开力度,实现社会共管、共治。
3.臭氧监测
夏季来临,首要污染物臭氧也活跃了起来。1-4月份,我国部分地区臭氧浓度同比升幅超过20%,形式不容乐观,污染防治任务仍较重。为掌握臭氧污染浓度水平、主要来源、生成机制等,做好监测工作尤其重要。
与此同时,为针对解决臭氧重要前体物之一的VOCs,生态环境部在重点地区分别开展PM2.5与VOCs协同监测、VOCs多组分监测等。目前,在臭氧污染超标的城市中,已有134个城市开展了VOCs自动监测。
4.海洋监测
《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相关负责人指出,海洋生态环境的根子还在陆上,监测也会从海洋倾倒区、海洋油气区、海水浴场、海洋渔业水域等区域着手,推进陆海联动、同抓共治。
另外,关于海洋塑料污染问题,负责人表示,2021年开展的51个区域海洋垃圾监测发现,塑料垃圾已是我国海洋垃圾的主要类型,约占92.9%。因此,生态环境部将加大监测力度,在重点河口海湾开展微塑料监测。
5.碳监测
去年9月以来,我国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重点行业、城市和区域三个层面任务均在不断落实。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获取的数据和比对分析情况看,碳监测的作用初步显现,一方面通过“卫星+无人机+走航”综合监测,有效提升了全面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碳监测也是核算、监管工作的重要支撑。
生态环境部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前,推进更多火电企业开展二氧化碳在线监测,并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主要区域、重点城市的监测网络。
未来,随着各细分领域任务的不断落实,我国将建立起更为有效、反应更为迅速、指标更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有力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
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危废处理能力增长2.8倍,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近百万吨(附全文))2022-05-30
-
加强新污染物治理 有效防范环境与健康风险2022-05-30
-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2022-05-30
-
生态环境部召开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 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2022-05-30
-
生态环境部:加快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2022-05-30
-
生态环境部: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稳固 将加快构建碳监测网络2022-05-30
-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督查2022-05-30
-
浙江嘉兴桐乡“三化融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显成效2022-05-30
-
关于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和二氧化碳便携式测量仪 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的通知2022-05-30
-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公布 8月1日起施行2022-05-30
-
深圳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2022-05-30
-
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5.22-5.28),要求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新污染物治理!2022-05-30
-
水利部组织实施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2022年夏季行动2022-05-29
-
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2022年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2022-05-28
-
环境监测企业机会来了!新污染物“大筛”即将启动202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