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熊孟清:让源头垃圾分类有理有据!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2-18 12:02:28
热度:47

熊孟清:让源头垃圾分类有理有据!垃圾分类的考核指标体系一直是个困扰从业人员的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困扰问题,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源头垃圾分类的内在规律。以前写过大量的有关垃圾分类的时评文

垃圾分类的考核指标体系一直是个困扰从业人员的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困扰问题,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源头垃圾分类的内在规律。以前写过大量的有关垃圾分类的时评文章,现在看来多浮于表面或囿于人理与物理,没有深入到事件及其组合的内在规律,觉得有必要再谈谈源头垃圾分类事情,强调一下事理和世理。

1.源头垃圾分类的世人物事

垃圾分类是一定时空上涉及人与物的一系列事件的组合。分类总是“人”在分,要讲“人理”;分类是指垃圾的分类,有垃圾还有储存、收集、驳运垃圾的容器与设备等诸“物”,要讲“物理”;分类是储存、投放、收集、驳运的系列事件的组合(储存指居民家内分类与分类储存,投放指居民分类投放,收集指小区或聚落分类收集,驳运指小区或聚落分类驳运到社区收集站点),要讲“事理”;再者,分类是系列事件组合成的分类“世界”,是一个个小区或聚落、一个个地区自主施行而结成的“世界”,在这个分类世界里,各事件的衔接秩序与韧性烈度要讲“世理”;最后,垃圾分类的世人物事都是处在具体的时空,人理、物理、事理和世理也都是针对具体的时空而言。这就是源头垃圾分类的世人物事及其“理”。

世人物事纵有变化,但自有规律,可识可用。正因为有变化,才需要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可通物达理,寻得计策与方式方法。源头垃圾分类需要观察分析天时、地利、人和、资源和世人物事的客观规律等,探赜索隐,列出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全面掌握人理、物理、事理和世理,而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事为制,给出推动分类的上、中、下3种对策。计定而后行,繁忙而不乱。

以往研究探讨多关注人理与物理,忽视事理与世理;多关注天时、地利、人和、资源,忽视世人物事的客观规律。百度“垃圾分类”,多达7040万条,量如浩瀚,却有失偏颇。

2.源头垃圾分类的推广曲线

源头垃圾分类的推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可表示为推广曲线,见下图累计准确分类的人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推广分类要挂图作战,这个图主要就是这个推广曲线。

推广曲线分为3个阶段,参加人数(日增人数)缓慢增加阶段、急剧增加阶段和趋于平缓阶段。就示例而言,缓慢增加阶段发生在0至10“天”内,急剧增加阶段在10至30“天”内,平缓阶段在30“天”之后。推行之初,因越少人参与的事件越不吸引人,公众参与分类及准确分类的人数都较小,而且,人数增大幅度也较小。但当参与分类和准确分类的人数达到一定值后,因榜样的带动作用,形成强烈的跟风效应,参与和准确分类的人数急剧增大,直至绝大多数公众参与和准确分类,于是,人数增大幅度趋于平缓。

缓慢增加阶段和急剧增加阶段是加力推广阶段,平缓阶段是成功推广阶段。推广分类的难度就在于如何维持参加和准确分类的人数逐日增加,而且,要尽可能快与长地使增加幅度不断增大。缓慢增加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更多人参与和准确分类,当以激励为主;而平缓增加阶段的主要目标应是惩处那些顽固不参与者,当以惩罚为主。着手推广分类前应勾画出推广曲线,这对有的放矢地推广垃圾分类非常重要,为此,必须掌握推广前参与分类的人数(基础)、推广后参与人数的期望值(目标)和预计各阶段的时间及人数增加幅度的期望值。

此外,推广曲线存在一个所谓的“拐点”,即增加幅度由正变负的转捩点,参见横座标15-16范围内示例推广曲线的对应点。虽然参加分类的人数在3个阶段都始终是在不断增加,但日增人数先增后减,即增加幅度由正变负,推广曲线从凹曲线转捩为凸曲线。推广分类要尽可能长地使增加幅度不断增大,就是要让拐点尽可能迟地出现。拐点再隐秘,却也是推广分类时必须要掌握的。

3.源头垃圾分类的考核指标

考核一地的分类推广工作,就是要看分类推广是否沿着既定的推广曲线行进,行进到了什么阶段和达到了什么程度;对比不同地区的分类推广工作,就是要对比他们的分类推广曲线(纵座标可用相对数,即参加人数/当地总人数)不仅要看各地分类工作行进到了什么阶段和达到了什么程度,更要对比各地分类推广阶段的时长、参加分类人数的增加幅度与拐点控制。所以,考核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有推广曲线;

(2)参加分类人数或相对人数(参与率);

(3)准确分类人数或相对人数(准确率);

(4)参加分类人数或相对人数的增加幅度;

(5)准确分类人数或相对人数的增加幅度;

(5)推广进城(行进到了什么阶段和达到了什么程度);

(6)分类推广阶段的时长与拐点控制。

这里需要说明2点,一是“人”的定义,二是何谓“分类准确”。

这里的“人”可以代指单个人,也可代指家庭、小区(聚落)、社区(村)和乡镇(街道办)等。垃圾具有聚落性,建议乡镇(街道办)以上行政地区推广分类时以小区(聚落)或社区(村)为“人”,而不具体到单个人和家庭,以减轻推广压力;考核时也可作此处理。

“分类准确”系指该分出的分出了多少,是一个相对数,如某小区每日产生10吨电子商务包装垃圾,某农贸市场每日产生10吨厨余垃圾,分类准确就是看他们是否分出了10吨电子商务包装垃圾或厨余垃圾;当然,也可以统一定义分出80%或90%为分类准确,这只是个约定成俗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分类准确率是指分出的某类要求分出的垃圾与其产量的比值,而非分出的某类要求分出的垃圾与垃圾总产量的比值;如果用后者定义分类准确,可能会出现不能达标和弄虚作假问题,如要求分出20%垃圾总量的厨余垃圾,因厨余垃圾产量不到20%垃圾总量,怎么尽心尽力分类都不可能达到,除非往厨余垃圾加水或其他垃圾。

以上分析表明,推广垃圾分类是门技术活,分析垃圾分类的人理、物理、事理和世理,制定、分析与控制分类推广曲线,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不仅需要定性分析,更需要定量分析,起码也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只有如此,推广垃圾分类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