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新能源汽车五年狂飙,电池回收有大利可图,谁在布局这个新市场?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10:33:27
热度:80

新能源汽车五年狂飙,电池回收有大利可图,谁在布局这个新市场?【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人类产生废品的趋势,总是与消费潮流密切相关。如今,新能源车越卖越火,废旧电池的更换和废弃,正变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人类产生废品的趋势,总是与消费潮流密切相关。如今,新能源车越卖越火,废旧电池的更换和废弃,正变得日益频繁。
首批新能源车上市,至今也得有个五个年头了。其中,电池的耐用程度参差不齐,车辆故障,大概率要更换电池,一批批淘汰下来的电池,成为回收市场的新物件儿。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回收,又涌动着一股掘金的浪潮。
前不久,启迪桑德在布局固废的全产业链征途上,又有了新动作:斥资1.24亿元在湖北省孝昌县,建设大型废旧锂离子电池利用项目,由子公司湖北博诚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为此,启迪桑德特意增资博诚环保,将注册资本从500万增至5000万,启迪桑德在动力电池回收项目上的决心可鉴。
新能源汽车从2011年推广至今,年销量已经突破50万,成为汽车行业中重要的一员。有机构预测,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超过200万辆。
这意味着,随着动力电池寿命将至,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将从无到有,蓬勃生发。
启迪桑德的再生能源野心
启迪桑德在再生能源利用领域是野心勃勃。今年,启迪桑德上线了再生资源交易平台—易再生3.0;成立了锂电池事业部,布局锂电池回收利用业务;自主研发出新能源环卫车,将再生能源和环卫板块有机结合。
启迪桑德董事长文一波表示,他会将环卫作为跳板,打开再生能源利用市场,将两个板块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其中新能源车与锂电池利用及回收,是启迪桑德拓展再生能源利用板块的基础。
早在2011年,桑德集团就设立了湖南桑顿,作为其进军锂电领域的市场切入点,短短五年间,构建了从锂电池材料、梯次利用、电池回收处理的生态产业链闭环。
这次投资锂电池的回收项目,是启迪桑德扩大再生能源利用板块的关键。作为再生能源利用的步,锂电池回收利用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可期。
动力电池回收
废旧的动力电池有着很高的回收价值。除了部分动力电池可以继续利用外,更多的电池,用来回收分解出大量稀有金属,作为再次生产的材料。
锂、钴、镍、锰等金属的回收,每年可以创造50亿以上的营收,到202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超过百亿。
其中锂的回收规模大,年回收近万吨。国内锂资源的年需求量在8万吨左右,锂回收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需求。
而动力电池如果放任不管,这些活跃的金属资源,将会变成大自然的“杀手”。
以锂动力电池中的六氟磷酸锂为例,它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由此可以产生五氟化磷、氟化氢等有害物质,会强烈腐蚀动植物,危害人身健康,污染大气。
并且由于镍、钴这些毒性惊人金属的存在,动力电池不能进行简单的焚烧填埋,必须经过专业的处理。
为防止污染环境,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我国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动力电池的回收政策愈加规范。
去年,国务院颁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明确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建立回收体系,及时发布回收信息。
而今年工信部等七部委发布新规,在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开始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工作。
这意味着,动力电池的回收在未来将成常态,而对环保行业来说,动力电池的回收的确是个机会。
问题依旧明显
从2014年开始推广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至今,发展力度仍不足。
回收就是个大难题。把电池从消费者手中收回来,对于车企是巨大的考验。不同于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垄断优势,我国市场的仍处于竞争阶段,这就很难依赖车企自行回收。需要配合第三方企业,协助建立完善的回收机制。
动力电池标准的不统一,加大了回收拆解的难度。外形标准化很容易,但是,不可能将电池内部的结构、材料的标准化,这将会遏制企业竞争,有悖于创新理念。标准不一,对锂电池回收利用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综合利用技术滞后,不能满足需求。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其回收利用的成本在8500元左右,而出售再生材料仅获利8100元,还是在亏本做买卖,技术上还难以实现盈利。尽管有部分企业在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我国的技术还是落后很多。
从去年开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逐渐升温,但距离完全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建立可监控的良性回收体系,探索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技术,才是企业的的重中之重。
当然,国家具体政策的牵头与项目补贴,也是必不可少的。
群雄逐鹿
2017年以来,政策的支持加大,行业潜力爆发,许多企业都对动力电池市场充满期待,投资与收购层出不穷。
其中矿业公司出手为频繁。由于自身对于稀有金属提炼技术的专业,以及完善产业链的需求,矿业公司对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兴趣极大。
2017年8月29日,寒锐钴业投资1亿元,设立赣州寒锐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废料回收领域。而且,寒锐钴业将湿法冶炼的技术优势,带到了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产业中来。
除了寒锐钴业,像厦门钨业、华友钴业等企业,去年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投资均在过亿。
而资本大佬也是蠢蠢欲动,希望通过收购,建立完整产业链。天奇股份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早上市的物流企业,天奇股份也瞄上了这个“香饽饽”。
2017年12月,天奇股份2.2亿元增资深圳乾泰技术;随后联合多方资本,设立无锡金控天奇循环产业,用于投资新能源企业;今年,又收购江西龙南金泰阁钴业98%股权,形成了动力电池的“回收、研发、利用”完整的产业链。
原来从事再生能源利用的企业,也不甘示弱,加大投资,想要这个浪潮中站稳脚跟。
去年,格林美对其子公司荆州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资9亿,进一步拓展其动力电池回收与原料循环再造业务,保证钴镍金属原料的供应。
相比上述技术专家或是资本大佬,环保企业在动力电池上的技术水平或是投资,恐怕难以望其项背。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块蛋糕和环保企业无缘。相反,环保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在这个百亿的新风口中,分一杯羹。
以启迪桑德为例,其在资源回收上的优势,完全可以用到动力电池的回收上来。
目前,由于产业链初建,动力电池的回收仍是老大难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动力电池如何回收,比如何利用更关键。
视资本状况,环保行业完全可以作为第三方,参与回收过程;或是通过自身的回收优势,开始逐渐构造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智能化。
所以对于环保企业,特别是环卫企业,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个不错的机遇。当然这需要建立在企业不差钱的基础上。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资金需求不低,如果企业盲目进军,只会拖累自身现金流,影响主营业务发展。
行业热潮将至,环保企业谁会大展拳脚?等答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