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城镇污水市场的风口与机遇:以首创、北控与碧水源为例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5-02 10:04:09
热度:58

城镇污水市场的风口与机遇:以首创、北控与碧水源为例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曾在《中国环境产业》说过:纵观数十年的发展与升级,环境产业就像一个伟大的传奇。公认有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曾在《中国环境产业》说过:纵观数十年的发展与升级,环境产业就像一个伟大的传奇。公认有极大的前景,却从来没有真正壮大。如供水、城镇污水、污泥等等不同的细分领域,在产业大势的沉浮之中,也都有着自己独特逻辑和发展故事。E20环境平台特别挑选部分领域,结合产业脉络,讲述领域发展以及代表企业的故事,透视产业规律。本期特别刊发城镇污水市场,供大家参考。
  Part 2 风口与机遇
  水务市场化改革大幕拉开后,原先以各级政府为单一主体的投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市场逐渐向社会资本放开,众多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涉足水业,并借助政策东风谋求扩张。这一时期的环境产业,是刚开始展露迹象的风口,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把握机遇、开始深度布局,市场的快速成长也给予了这些企业丰厚的回报。
  伴随着机遇的释放,很多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发展探索:以首创股份、中环保水务为代表的资本型企业,投资战略更加清晰;以深圳水务、北京城市排水集团为代表的传统水务企业,开始谋求异地增长;以碧水源、桑德集团、国祯环保为代表的环境企业,完成与资本市场的链接。
  3、首创股份与它的湖南模式
  相比桑德集团是民营环保企业的代表,首创股份则是国有环保企业的领头羊。
  2001年,首创股份正式进入了水务市场,作为北京市一家主要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的上市公司,自参与市场伊始便是高举高打,包括以10亿元募股资金收购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出资9000万元与马鞍山自来水公司合资成立马鞍山首创水务、出资19.7亿元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共同投资设立的北京京城水务、出资1530万美元与威望迪合资设立首创威水投资公司等等,一系列动作使得首创股份伴随中国水业市场化改革之路迅速发展壮大,并在2004年的首届“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评选”中一举夺魁,也自此开启了其对中国水业的领跑之路。
  首创股份董事长刘晓光2003年接受媒体时曾说过:自己近年满意的两件大事,一是顺利完成了首创置业在香港挂牌上市,另一件就是以首创股份为平台进军水务行业。
  他认为,“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的稀缺资源,” “按照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凡是与人类的生死存亡直接相关的产业将是永远的朝阳行业”,而那个时候, 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时机到了。
  时任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也曾谈过涉水的因由:“水务属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高,投资长,回报稳定,适合大资金运作,非一般中小企业所能为。而且水务市场化程度不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容量大,竞争对手少,加上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关系,最终选择了水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加上自身的优势,首创股份一出手,便走到行业高处。并与初创的中国水网开始了亲密的合作:从2002年起到2007年的中国水业战略论坛,以及2012年以前的水业技术论坛都在首创股份旗下的新大都酒店举办。刘晓光和潘文堂也多次出席水业战略论坛、水业战略沙龙等各种主题活动,与业界同行共同交流对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到了2006年,随着水务行业“公用事业改革”大潮来临,大批新公司涌入,行业低价竞标盛行。同时,地方政府在减排重压之下,使尽各种融资手段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水业逐渐走出了市政范畴,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区域化快速投资市场的形成。
  已经做到水处理规模全国靠前的首创股份决定参考国外发展经验,率先开启流域化、区域化治理模式,追求更高的项目回报率。
  刚开始,首创股份也尝试着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各个市、各个省谈,但发现难度太大,由于涉及到跨省协调问题,没有国家级领导的关注很难协调下来。
  2007年,首创股份做了一系列重大决定:转让盈利势头不错的北汽股份,收购整合国中爱华、京城水务,参股深圳市水务集团等,不断向外界传达讯息:公司拟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水务行业。
  同年,首创股份把此前受阻的区域化治理目标对准了湖南,一是因为湖南四条主要河流“湘资沅澧”都位于同一个省域范围内,湖南省政府就可以协调;二是由于湖南的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污水处理率排名全国倒数第三,省委、省政府都迫切希望改变这一落后面貌。
  在这种情况下,首创股份向湖南省政府递交了报告,希望采取社会资本投资的方式,用5年左右的时间,投资50亿元,在湖南省建设100多个污水处理厂。双方一拍即合,只用了2-3个月时间就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2007年12月21日,首创股份与湖南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次尝试以省为单位的“统一规划、整体投资、分步建设、流域管理”运作模式。据初步估算,此次合作项目涉及的污水总处理规模约230万吨/日,并以湖南省“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为目标,保证湖南省城镇未来3年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三年覆盖计划”)顺利完成。。2008年2月,湖南首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首创”)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首创的湖南大幕逐渐掀起。
  这样的省级区域性合作,在当时的水务行业是独一份的。湖南市场,是首创股份打响企业品牌的一个重要据点。首创股份的湖南模式,也为行业打开了区域治理的新思路。
  首创股份也为这独一份的战略模式给予了顶配的人员支持:湖南首次成立之初,由集团总裁刘晓光亲任董事长,总经理则是如今的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
  湖南首创在长沙的办公室是一个高层写字楼的半层,600多平米,保持着首创股份的装修风格,庄重大气。没多久,随着业务的扩展,湖南首创的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杨斌开始后悔当初没有买下写字楼另外的半层。
  潘文堂曾提及首创股份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投资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公司介入一个行业,是一个扩张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则是练内功,提升运营管理能力的阶段。
  初入湖南之时,首创在湖南拥有的项目数量为零。面对这片几乎空白的市场,初次试水的首创将“踏实稳健”设定为第一要务,强调严控项目质量、注重风险控制。在具体事务中,湖南首创一改国企粗放的办事风格,以精细的财务报表、严格的风险控制很好的提升资产收益率,加之集团雄厚的资金支持,短短几年内,湖南首创在湖南省便开拓出新的天地。
  事实上,首创股份区域战略所取得的成绩,在其2008年度的成绩单上便有了充分展示。在群雄争霸的环境中,包括威立雅、金州、桑德、中法控股等企业大招频出,在早期的水务市场展开激烈角逐,年度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的榜首几乎一年一变。而在2008年,湖南首创以异军突起之势开启了“水务区域投资公司”新模式,助力首创股份重回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并开创了首创股份发展的新机遇。
  据公开报道数据显示,5年之内,湖南首创已在娄底、株洲、张家界、益阳、邵阳、醴陵、常德、湘西等地拥有14个污水处理项目和4个垃圾处理项目,处理规模也由零分别增至100万吨/日(污水处理)和1500吨/日(垃圾处理)。湖南首创的总资产已超过20亿元,取得了“五年来服务费回收保持98%以上,水务项目整体回报率高达8%”的业绩,发展成为湖南省认可的“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
  实践证明,这种流域化、区域化的治理模式,对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减少技术成本管理投入等方面非常有利,后面的实施效果,项目收益率远超单厂的投资回报。
  2012年5月,乘胜追击的首创股份增资1.5亿元,为湖南首创再添驰骋疆场的砝码,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杨斌表示,“总资产30亿将是我们的新目标”,并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由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进一步拓展至供水领域,并逐步涉及污泥、沼气等相关产业,全力打造湖南首创新版图。
  从20年前进入水务行业,首创股份已经连续16年入选水业十大年度影响力企业榜单,近年来,公司通过战略升级、技术引领、模式创新、管理优化,在产业新周期中稳健运行、持续领跑。继2018年营收破百亿后,2019年继续保持了逆市高增长。2019年,首创股份签约水环境项目投资额8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城镇水务总规模达2804万吨/日,日均产能供水为522万吨,污水652万吨,区域分布上达到23个省份,850万吨/日的在手订单量以及签约项目。未来,首创股份将坚定在“生态+”战略的指导下,以创新跨越产业周期,开启提升产业效率,进入创新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资料:
  杨斌:首创股份20年与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20年;华夏时报,马维辉 2019-09-29
  10余年 10个市州,首创股份在湖南下了一盘怎样的棋?中国水网,李晓佳;2019-10-25
  湖南首创湘江耕耘一年半;中国水网,张丽珍;2009-08-13
  4、北控水务的混改样本
  对比北控水务连年的业绩变化,可以发现2008年是一个明显的折点。在2008年以前,首创股份的水务规模大于北控水务,但在2008年,北控水务开始蓄力腾飞,逐步超越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从2010年开始独霸榜首至今。
  2008年发生了什么?回顾北控水务2008年大事记,其一,为支持北京奥运,大力建设公共设施;其二,北控收购中科成环保集团(以下简称中科成),引入混合所有制。行业大多认为,2008年北控水务的这次成功混改,成为了它有迹可循又难以复制的发展秘方。
  1992年,28岁的胡晓勇放弃稳定的医生工作,开始下海经商;2001年,胡晓勇跨界进入环保领域,在四川创办中科成环保集团。
  当时的环境产业远没有现在这样热闹。多年以后,胡晓勇回想这段创业经历,庆幸自己对于方向的判断:“一个5点起床的人,冒着冷飕飕的风出去跑步,跑到中午回来,哪怕中午在下雨,温度一定也比清晨要高。如果在夕阳时候起跑,尽管当时的夕照暖洋洋,等你半夜回来时一定是全身冰冷的。”
  当时的创业团队分析了水气固土声,按产业化程度选择了水;在水的众多领域中,根据规模选择了市政污水;做市政水关键在于运营,要在众多运营企业中突围,便需要拉动资本。在此蓝图之下,中科成环保集团定位为一家以城市污水处理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关键设备生产及成套等业务为主业的中外合资专业化水处理集团企业。
  中科成选择的战略方向得到了市场的回馈。成立以来,中科成以TOT、BOT等方式在国内取得了16个污水处理项目,总规模达200余万吨/天,已建成100余万吨/天的污水处理能力。从最初的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发展到资产总额逾15亿元人民币的国内著名的环保集团企业。2006-2007年连续两年,中科成在清华大学、中国水网主办的“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评选活动中位列“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2007年的成绩是榜单第八名。
  同年,在1500公里外的北京,刚刚完成综合性公用事业公司转型的北京控股,将眼光投向了我国方兴未艾的水务行业。然而,当时北京控股旗下的水务资产只有一家水源厂。
  彼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国内资本市场的震荡下,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的变动和拉扯下,推进了产业界的调整和转型,也催生了城市水业从简单的项目投资模式向投资企业整体整合的模式转型。
  想快速进入水务行业,收购成了北控最好的选择。
  北控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与中科成进行接触,两家几乎一拍即合。多次接触后,双方发现,在行业判断、企业文化、优势互补等诸多方面均有相同认识或结合点。
  中科成创始人胡晓勇的微信名叫“三有胡”,是指有担当、有价值、有分享,提倡开放、综合的业务模式及发展心态。内部的分享是股权多样化,创办之初,20多个人员,个个是股东。几个高管的股份相差无几,胡晓勇以类似于班长的身份做事。外部的分享则是更加开放,包括与社会分享。他总结道:“越分享,越安全。”
  而刚进军水业不久的北控水务,正谋划剥离非主业,以建设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两条腿同时在全国城市进行扩张。怀有专注水业的决心,并保有对专业技术的尊重。“水·生命·爱”成为了公司的人文内核。
  一位业内人士比对了北控和中科成两家公司的优劣势:“中科成在水务市场运作经验非常丰富,中科成环保集团业绩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拥有很大的水务市场。北控水务虽然有资本运作的经验以及广泛的政府背景,但在水务运营方面不如中科成。”
  此外,当时的中科成在国内A股上市上已做了多年的准备,条件基本成熟。但团队发现,国内A股市场的再融资能力较差,难以满足水务行业持续性融资的要求。而北控恰好也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双方能够通过收购换股等形式实现了中科成的间接上市。
  共同的认知和目标,促成了2008年6月这起水务市场大型收购案。6月13日,北控水务作价13.71亿港元收购中科成88.43%股权,收购完成后,北京控股持股44%,中科成原管理层持股43%。从而北控水务顺利完成混改,正式迈进水务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控水务收购中科成的协议中,中科成原有管理层也进入北控水务董事会,中科成董事长胡晓勇担任北控水务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敏担任北控水务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北京控股虽然是母公司,但其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是全权交与原中科成的管理层负责,实行市场化机制。
  装入中科成资产后的北控水务凭借自身资金、技术、管理和政府资源优势,通过BOT、TOT模式和股权并购方式迅速扩大其规模并提升了行业影响力。其发展速度及态势大大超出了双方预期: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水务规模增长都在200万吨以上。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增发新股等方式,向外募资达数百亿元,为发展及并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混改五年,北控水务业务规模已超过1600万吨/日,成为了公认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结合的标杆。
  2019年,北控水务总资产达到1263亿港元,总收入245亿港元,水处理规模3776万吨/日,位居国内行业第一。连续九年荣登“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连续四年入选《财富》中国500强。同时,在全球水务运营商排名榜中,北控水务服务人口居全球第3位,达到7819万人口。
  2014年,北控水务董事长张虹海在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表示:“这几年的发展有点超乎我们大家的想象。在这之前北控也尝试过做水,但是一直没做好,而中科城做了好几年,做了百万吨。北控的资源背景加上中科成企业家们的狼性,两者一结合,能量得到了爆发,发挥了各自所长。”
  这段混改姻缘,在胡晓勇看来,也是顺理成章一般的必经之路。“你在单一领域拥有的经验和过程都很珍贵,但仅有此是不够的。要把边界打开、方便续接。”在他看来,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发展,要突破,让自己的小公司尽力发展为大企业。“都说要强大,不做大谈何做强?”而这,也或许正是他当年参与混改的初心吧。
  5、碧水源+创业板:资本与技术的盛大联姻
  无论是鹏鹞环保、桑德集团,还是首创股份和北控水务,都让我们看到了,资本助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一章的碧水源,讲述的正是行业里技术企业插上资本翅膀实现腾飞的典型故事。
  2001年,留学归来的文剑平39岁。他在这一年创办了碧水源,并与清华大学合作,掌握了水处理的前沿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
  成立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碧水源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发展着。找不到项目,就做大量研究,给各地市委书记写信,提议按照碧水源的技术方案来做。为推广碧水源膜技术,文剑平投入自己所有的资金去做5000吨大规模污水处理项目,希望先用效果得到市场信任。
  2005年起,碧水源在北京郊区获得了几个项目,当时的碧水源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盈利不多,而开发这样一个大项目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并且即便实验成功也未必就能得到专家论证通过和发改委的批准立项,这给公司的资金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从2005年拿到第一个MBR大项目开始,碧水源就有了谋求上市的想法,并在2007年将公司从有限公司改制成了股份有限公司。
  这时候的环境产业,靠前的企业正先后进入投资建设运营模式,行业对于资本的需求开始显现,催生了最早试水资本市场的一批环境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第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始尝试接通资本。包括创业环保(1995年)、桑德环境(1998年)、武汉三镇实业(1998年)、首创股份(2000年)、南海发展(2000年,后更名为“瀚蓝环境”)、洪城水业(2004年)、北控水务(2008年)等代表企业。资本的力量也为这些企业带来了发展红利及一段较长时期内显赫的江湖地位。
  这些企业有着共同特征:投资运营模式,工程项目拉动,体量较大。那时候的碧水源,还拿不到资本市场的入场券。
  但在需求快速释放的环境市场,在投建运模式的企业之外,包括碧水源、津膜科技、维尔利、久吾高科等一批以技术见长的轻量型企业开始快速成长。行业的春风为这些技术型且有带来了更丰富的发展空间,也催生了碧水源们更大、更具体的扩张梦想。
  对照这样的梦想,2008年的碧水源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都面临比较大的资金缺口,而当时的企业经营环境也不是很理想。那时候的文剑平,甚至萌生过“卖了资产不干”的想法。
  “我们并不缺小钱,一直以来公司现金流是比较充沛的,但是,我们缺大钱,通过市场融资可以使我们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并可以完成在全国进行产业布局等公司战略。”碧水源总经理何愿平说,碧水源希望通过上市募集资金,继续用于膜组器生产基地建设,并且考虑在济南、上海、环太湖、浙江、广州、深圳等地进行布局。
  幸运的是,碧水源没有等太久。
  2008年,“建立创业板市场”,写入当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消息传出,符合要求的创业型中小企业纷纷开始备战创业板。
  这一年,碧水源的已储备项目规模约为5亿元人民币左右。在当年《福布斯》中文版推出的“2008中国潜力企业榜”将碧水源列为第14位。
  “就像延安宝塔点燃各地有志青年的激情一样,创业板的成立坚定了企业家依托科技创新实现创业梦想的信心。”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认为,创业板应该是“金刚钻”企业组成的板块,创业板公司只有走真正的科技创新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2009年,创业板正式设立,对中国小企业来说意义非凡,为技术型企业打开资本通道。2010年4月21日,碧水源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证券代码为“300070”, 发行市盈率达94.52。上市首日,碧水源股价以140元/股的价格开盘,随后一路上扬,最终收盘价高达151.8元/股,对应市盈率已经超过200倍。
  随后的4月26日,在市场资金的一路追捧之下,股价最高摸至175.6元/股的高点,成为当时创业板上最高价的股票。最高点时,文剑平的个人财产一度高达65.66亿元,位列当时创业板的首富。
  资本的加持下,碧水源的扩张梦想得以一步步实现:扩大产能,建立北京本部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与运营支持中心,在外埠地区建立6个以上运营分中心并争取在未来覆盖全国,未来可能还会进入家用水市场,并有意收购其他水务公司……这些构想,在碧水源接下来十年中陆续成为了现实。
  环保产业通常被认为是政策和技术驱动型的产业,以技术起家的碧水源借助资本力量腾飞,无疑给了行业其他技术型企业更多的刺激和信心。碧水源之后,一大批技术型企业纷纷上市,不但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市场变局。虽然2018年后的金融紧缩让很多企业遭遇挫折,碧水源也最终被中交集团旗下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但环保产业里,以碧水源为代表的技术企业的传奇故事仍将继续。
  原标题:城镇污水市场的风口与机遇:以首创、北控与碧水源为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