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日产与本田合并,喜讯还是警钟?
2024年12月19日关于日产与本田合并,喜讯还是警钟?的最新消息:导语Introduction未来,只剩两家“日系车企”。作者丨菠萝蜜责编丨李思佳编辑丨何增荣“新月计划”(New Moon),是20
导语
Introduction
未来,只剩两家“日系车企”。
作者丨菠萝蜜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何增荣
“新月计划”(New Moon),是2018年日产前会长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被捕后,该公司提出的全新构想。日产希望,公司能像新月一样,无惧黑暗,在行业剧变里整装再出发。
在一系列的股权变更后,日产与雷诺终于建立了较为平等的关系,但时至今日,日产并没有像“新月”一样焕然一新。最近几年,公司管理层持续陷入产品和战略的厚重迷雾,那轮新生儿一般的月亮,至今还终笼罩在销量和盈利的乌云里。
“新月计划”的最优解,究竟在哪里?
如今,联姻与整合,成了风浪中继续生存的新方案。《日本经济新闻》17日最新报道,为应对来自特斯拉以及中国比亚迪等车企的竞争,日产与本田目前正在开展合并相关事宜的谈判,以整合双方资源。
据悉,双方正在考虑设立一家控股公司,并将两家企业纳入旗下运营。未来,三菱汽车也有可能被纳入这一控股公司旗下,这意味着,合并后,三家公司年销量规模将达8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
很显然,日系车企的这一大胆方案,被外部大环境倒逼。日本业界在探讨本田日产合并时,甚至拿出管理学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创新者的窘境》的前瞻性案例——很多年过去了,实践证明,电动车/智能车的崛起,对于部分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确是破坏性的存在。
《日本经济新闻》把上述“破坏性的存在”,概括为以中国比亚迪和美国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商,而日产和本田的最新动作,也被解读为为“超越特斯拉与比亚迪”的现实选择。
只是让日系阵营快刀斩乱麻的,还有中国台湾鸿海(富士康母公司)的搅局。这一切,都在酝酿着东瀛日本的汽车产业,未来将形成丰田+铃木+马自达+斯巴鲁,以及日产+本田+三菱两个大集团阵营。
万事俱备,坐等东风
合并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是,企业的诚意。
消息出来后,本田的三部敏宏社长告诉日本媒体,公司和日产正在讨论各种可能性,其中就包括经营整合。而且,合并这件事,从上到下来看,他个人认为是有可能的,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决定。
二是,政府层面的支持。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则表示,对个别企业的经营暂时不予评论。但是,围绕电动化等汽车产业的竞争,如今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日本企业为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努力,他个人十分期待。
其实,日产和本田的这一轮整合,日本政府是持支持态度的,东瀛阵营的这一轮内部整合,背后的政府不会产生阻挠效应。
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18日上午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本田和日产就经营整合进行磋商,这是一个积极的举动,未来不排除三菱汽车的合并,如果实现,日本将会诞生世界排名第三的集团。
不过,日本业界却是“人间清醒”。
针对大家热议的“世界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日本经济新闻》直接撰文称,800万辆的规模,并不是代表胜利的定心丸,而只是通往新时代的一张“门票”——
“整合了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克莱斯勒等一众汽车企业的Stellantis 集团,旗下累计有14个品牌,全球销量超过600万辆,但今年却陷入持续低迷。这表明,拼凑在一起,并不能创造真正的竞争力。”
就连日本人自己也知道,拼凑不代表真实力。综合考虑当下的行业环境,以及两家企业的经营基本面,“喜结连理”未必是一桩普天同庆的大好事。
三是,一切已有铺垫。
今年3月,本田和日产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就新能源汽车的联合采购、共享电池和电机技术以及软件等组件进行合作,还探讨了合作生产新四化时代的核心零部件。
到了8月,双方将合作的领域继续深化,其中包括车载电脑操作系统的标准化、电机以及逆变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共享。值得一提的是,到了这一阶段,三菱也表示后续将参与其中。
未来,只剩两家“日系车企”
如今的汽车行业,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只是这种“合”,从最近几年的案例看,并不是温情脉脉的人情之合大团圆,而是经过鲜血淋漓的杀伐征讨之后的兼并、吞噬,或是被逼到悬崖边的报团取暖。
在《制胜汽车行业下半场》里,麦肯锡指出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本地车企之间,还是在跨国车企之间,业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愈加严重。行业盈利能力进入下降通道,而对汽车新四化的投资需求却在持续攀升。
从马尔乔内、李书福先前预测的“未来全球/中国只剩下5-10家车企”,到极越等倒下后大家依旧乐于讨论“新能源车企还有几家能存活”,都在反复强调一个事实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将持续推进,在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之下,强者将带着累累伤痕更为壮大,弱者则将万劫不复沉沦九渊。
日本企业的内部整合,向来有迹可循。
上世纪六十年代丰田日产“不激烈价格竞争”也好,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劝银“六大财团”的互助架构也罢,减少内耗、抱团互助模式是日本企业的传统,而今汽车行业内卷严重,日本车企也渐渐把联姻作为惯用打法。
从丰田与大发、日野、五十铃、富士重工、铃木的牵手,再到丰田与马自达的联姻,丰田之前一系列技术合作,也曾揭示了目前风行日本汽车制造业的一股潮流。
在本田和日产还未官宣合并之前,“未来仅留三家日本车企”虽是一个夸大的描述,但是三大日系车企联盟此前已经隐然成形——
丰田-大发-日野-五十铃-富士重工-铃木-马自达、雷诺-日产-三菱-伏尔加,以及和通用关系甚笃的本田。
从当年的抱团求生,到如今的联姻求胜,日本车企的牵手之路,方向已经渐渐明晰。一旦本田和日产在资本层面携手,三菱后续继续跟进,那么,日系车企就真的只剩下丰田+铃木+马自达+斯巴鲁,以及日产+本田+三菱两个大集团阵营了。
巨浪中,抱团求生
上个月,一位日产高管透露,公司正在寻找新的投资者,目前日产可以支撑的时间,只剩下12-14个月。在欧洲大众集团为裁员罢工发愁、Stellantis因业绩颓势踢掉唐唯实、以及北美通用为现金流砍掉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当下,全球大洗牌,已经把日系的几家车企洗到了牌桌边上。
在2024财年半年期业绩发布会上,日产总裁内田诚直言不讳,日产面临的挑战,是市场快速变化,而公司计划过于谨慎,在产品、技术和销售等多个维度,日产现阶段都存在滞后的情况。
还有戈恩时代的旧体制拖后腿。
日产的旧体制问题,是该公司过去几年一直在努力解决的根本问题,业绩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是戈以来的管理文化一直没有改变,自上而下的官僚主义,诸如“等待指示”等管理流程仍然根深蒂固,无法应对行业的剧烈变化。
病根上的问题,是需要“刮骨疗伤”的。
如大众一直在推行体系改革,“去中心化/去集权化体系”是改变家族式企业弊端的一个方向,因为大众教父皮耶希的起落故事,一次次重演在大众掌门人身上,集团管理层全权掌控导致了多重领导、臃肿机构和庞杂业务,不善应变,上下疏于沟通,许多问题被隐藏得不到解决。
对于日产,其实也一样。只要病根没有解决,两家企业合并后,1+1如何大于2,这是很现实的一个话题。更何况,当下的本田也面临诸多挑战。
更重要的是,日本企业自己也清楚,自己内部抱团的首要敌人,是来自北美阵营的特斯拉,和中国阵营的比亚迪等企业。
《日本经济新闻》在过去一年,曾联合日本行业机构拆解了多款中国电动车,试图深挖中国车企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为何超前,而在本田和日产被爆谈判合并的当日,他们的新闻头版的配图,更是直接使用了比亚迪的logo——
“中国制造廉价、产品质量不佳已成为过去,现在许多领域的技术超过日本,日产与本田共同打造的800万辆俱乐部,首要目标就是超越比亚迪。”
曾经,日本汽车在泰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但最近几年,伴随着比亚迪等20多个中国品牌进入该市场,日本车企的市场份额在两年内已经下降到76%。
可以看出,日产、三菱与本田更深度绑定,是日系车企在新四化转型大浪中的关键一跃,也是最后一搏。而直接或间接推动其合并的,还有其它企业或个人的影响,如中国台湾的鸿海。
据悉,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看中经营不善的日产,试图收购其多数股权。关于鸿海、日产与本田的故事,《汽车公社》将持续报道。
原文标题:日产与本田合并,喜讯还是警钟?
-
淘汰赛的第一年,新能源车让我们见识了许多“前所未有”2024-12-19
-
齐普策:用宝马模式打败特斯拉2024-12-18
-
极越汽车风波背后:新能源汽车“大洗牌”时代开启2024-12-17
-
马斯克疯狂DISS盖茨:做空特斯拉?这是在玩火2024-12-16
-
硬刚特斯拉,小米上演SU度YU激情2024-12-12
-
特斯拉的隐忧,Model Q就能解?2024-12-12
-
给予1000万奖励!温州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4-12-11
-
小米首款 SUV 官宣!特斯拉 Model Y 遭遇背刺?2024-12-11
-
谁也没想到,特斯拉国内最大的合作伙伴竟然是中国联通?2024-12-11
-
FSD入华难,特斯拉:换个方式不就行了,上汽或率先搭载2024-12-11
-
工信部公示第390批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612个型号列入2024-12-10
-
金融监管总局: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2024-12-09
-
流言四起,特斯拉的廉价车大饼还能画多久?2024-12-09
-
特斯拉给1万优惠,宝马4折促销,丰田不到7折,外资为冲量拼命2024-12-08
-
明年上新的SUV,特斯拉、小米、深蓝,谁是你的菜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