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拔剑四顾心茫然,绿源直呼“行路难”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3-06-16 10:16:52
热度:

拔剑四顾心茫然,绿源直呼“行路难”老牌两轮电动车品牌绿源上市之旅“多歧路”。6月7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绿源两款电动自行车因存在问题被点

老牌两轮电动车品牌绿源上市之旅“多歧路”。

6月7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绿源两款电动自行车因存在问题被点名,充电器和蓄电池、整车质量、控制系统等不符合标准。

而就在一周多以前,绿源还向港交所第二次递交了招股书。我们了解到,绿源二度冲刺上市距离第一次上市申请材料失效仅有6天,这种急于上市的表现,显然也透露出绿源或许正面临发展困境。

好梦由来最易醒,绿源今安在?

作为解决短途出行痛点的最佳工具,电动自行车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

1995年,清华大学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搭载轮毂电机的电动自行车,由此开始中国电动车产业抓住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快速成长。如2000年,禁摩令的颁布;2004年,电动自行车正式被定义为非机动车等。

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绿源创始人倪捷、胡继红双双辞去大学教师铁饭碗,投身创业。诞生于1997年的浙江金华,绿源电动车毫无疑问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公司。

绿源创始人和第一辆绿源电动自行车

然而,生得早不意味着走得快、走得好。如今,成立时间晚于绿源的雅迪、爱玛纷纷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而绿源2022年第一次递表港交所冲刺上市却以失败告终。

更重要的是,这家度过二十五岁生日的老牌公司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品控不严受到消费者质疑。

绿源最大的卖点就是“绿源液冷电动车,一部车骑10年”。但是,这一品牌口号如今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绿源电动车的产品的质量被多次投诉,具体内容包括电池续航不及预期,新车配件出故障,整车使用寿命短等,这也与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查结果相符合。

来源:黑猫投诉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天眼查信息,绿源还遭遇了多个火灾事故的诉讼。其中,一起2018年发生的火灾事故在2022年5月的二审中,绿源集团被判赔付原告190万元。

这些投诉和诉讼事件,均透露出绿源在品控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

其次,作为电动自行车领域的老牌公司,绿源的市场地位却很尴尬,尤其缺少高价位市场的竞争力。

一方面,尽管绿源电动车是行业前五,但是与行业前三的差距一直很大。

以两轮电动车收入计算,2022年,绿源电动车收入47.8亿,市占率约为4.2%,在行业排名第五。而同年雅迪、爱玛、台铃收入分别为311亿、208亿、170亿,市占率分别为26.9%、18.0%、14.7%,合计为59.6%。

备注:资料采用2021年数据

另一方面,在头部品牌纷纷加速布局高端化产品的当下,绿源却难以冲出中低端市场。

目前,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纷纷发力高端产品线,后起之秀九号、小牛等品牌更是以高价段市场为主打,而绿源的收入仍主要依赖于中低端产品的销售。

来源:艾瑞咨询

高价格带缺少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布局,也引发了绿源的第三个问题:盈利空间有限,毛利率不如其他头部品牌。

港股研究社对比了绿源与新日、雅迪、爱玛等品牌的毛利率,可以明显地看出绿源毛利率不及同行。

同时,绿源的净利润也相当微薄。2020年至2022年,绿源净利润分别为0.4亿元、0.6亿元、1.2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绿源想要扩张、发展,只能向外筹集资金。这也引发了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问题。

2021年,绿源为了建设广西工厂及扩建浙江工厂,向银行等机构增加借款,导致负债率由68%上涨至79%,这一比例延续至2022年。

绿源寻求上市,也有缓解负债压力并寻找新资金以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需求。

由此来看,绿源上市可谓迫在眉睫。问题是,市占率与CR3的差距扩大,盈利能力垫底且负债率攀升的情况下,绿源还能否走出新的增长曲线?

拔剑四顾心茫然,绿源何往之?

属于绿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2019年新国标颁布以来,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了短暂的第二春。2019年至2020年,短期替换需求推动两轮电动车市场爆发,绿源也是这一轮红利的受益者。

如今,市场整体替换程度已经较高,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下滑趋势明显。根据艾瑞咨询研究,经过2019-2021这三年间的过渡,消费者的路权意识得到提升,未来2年的替换需求难以支撑行业的进一步增长。

本土两轮电动车人均保有量已经达到25%,较高的行业渗透率下,龙头格局稳固,两轮电动车市场也转入存量竞争阶段,行业竞争加剧是必然事件。

而长期存量市场博弈中,绿源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正如前文所说,绿源的卖点是“液冷电动车”的长寿命。绿源创造性地将液冷系统应用于两轮电动车上,有效保障了电动车长效使用,将电动自行车寿命拉至10年,这份对技术的执着当然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长寿命并不是电动自行车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根据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从产品角度,电池续航、安全性、舒适性才是最受消费者重视的因素。

来源:艾瑞咨询

换句话说,在品控良好的情况下,目前大部分品牌的产品使用寿命也都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绿源主打的“耐用”只是一个伪需求,没有切中用户痛点。港股研究社认为,绿源想要破解眼前的尴尬局面,应该寻找更多增量。

在存量中寻增量,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从长期趋势来看,两轮电动车的主要增量来自三方面:一是智能化趋势,二是共享电动车红利,三是海外市场带来的增量。

第一,智能化是所有消费级产品,包括家电、汽车、消费电子等的共同趋势。自然,这一趋势也是两轮车产品升级提价的锚点。

目前,大部分两轮电动车品牌都加快了这一领域的布局,车机互联、语音导航、智能防盗等功能大部分品牌高端车型都已经具备。

图源:太平洋证券

当然,不同品牌之间智能化程度显然存在差距。绿源电动车尽管也已具备大部分标配功能,但是没有涉及电动车的OTA,整体来看,其在智能化升级方面还存在可完善空间。

这或许也与绿源的研发投入偏低有关。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绿源集团的研发成本为1.51亿元,员工福利开支占研发成本的比重为39.22%。与前二的玩家对比,更突显其研发投入的不足。同期,雅迪和爱玛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06亿元和5.07亿元。

在智能化浪潮中,绿源显然还要跑得更快一点。

第二,随着共享电动车行业的规范,包括美团、滴滴、支付宝等互联网巨头的下场,共享赛道也成为电动自行车的一大增量。

作为短途出行痛点的解决者,电动自行车在城市出行,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接近公共交通工具的价格,加上随时可以使用,没有堵车烦恼,共享电单车正在成为下沉市场居民喜爱的出行工具。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甚至出现部分公交线路甚至公交公司停运现象。

绿源其实是较早加入这一赛道的两轮电动车品牌。2020年,绿源与哈啰单车、青桔单车签订了供应协议。当然,从2022年绿源企业及机构客户的采购量同比下滑77%来看,企业及机构客户并不是绿源梦寐以求的“第二增长曲线”,或者说,绿源需要开拓更多B端客户,摆脱大客户依赖。

第三,海外潜在市场规模庞大,或许是两轮电动车品牌最重要的机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计,电动两轮车的全球总销量预期将于2026年达到116.0百万辆,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9%;海外市场销量空间于2026年达4630万辆,同比增速约是中国的2倍。

这也是绿源未来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方向。2020年—2022年,绿源海外经销商收入分别为3949.3万元、6325.2万元、7826.4万元,实现稳步增长。目前,绿源一直在积极开拓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市场,并推出了一些迎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型号。

总结一下,三大方向都蕴藏着两轮电动车的“二次成长”机会,而想要抓住这些机会,绿源必须加强品控,重视品牌价值塑造,并在行业趋势中更有执行力。

即将迎来二十六岁生日的老牌两轮电动车品牌,是继续当开拓者,还是逐渐沦为跟随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港股研究社

       原文标题 : 拔剑四顾心茫然,绿源直呼“行路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