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业绩下滑,造车未成,雷军分身乏术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11-26 11:12:10
热度:

业绩下滑,造车未成,雷军分身乏术造车,是小米的救命稻草,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王翔作为发言人,没有带来清晰的答案。面对参会者关于造车

造车,是小米的救命稻草,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王翔作为发言人,没有带来清晰的答案。面对参会者关于造车业务进展的提问,基本都以“未来仍将持续投入”“内部考量中”这类字眼搪塞。

当然,对于目前主营业务仍然是手机的小米来说,这次财报会议的重点仍然是手机+IoT业务。财报数据显示,三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总收入70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9.7%;经调整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下滑59.1%。

不过整体大幅下滑的业绩表现,并不是此次小米财报的核心问题。因为市场对于这样的数据表现已有预期,此前总营收预期为702亿元,毛利润预期为16.7%。相较之下,小米只能说没有给大家带来惊喜。

财报预期作为一种投资者对于企业经营情况的动态判断,理解的是过去一个季度小米在市场上的反应。

在影响投资者未来信心的造车业务预期方面,小米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显然主管小米传统手机和IoT业务的王翔,在造车这个事情上并没有多少发言权,也就不免使部分个人投资者有了上文开头的疑虑。

虽然在将造车视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的雷军看来,造车是顺应米粉的大势所趋。但是自从小米宣布造车以来,饱受争议的问题一个也不少。在连续三个季度财报承压之下,还要硬扛造车的小米,未来必然也会面临更多的质疑。

小米硬件只有一条路

11月23日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收入2140亿元,同比下滑11.8%,经调整利润为70.57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75.66亿元同比下滑59.8%,期间亏损达6.39亿元。

聚焦到最新的第三季度,小米总营收704.7亿元,同比下滑9.7%,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下滑59.1%。这是小米上市以来首次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双下滑。

王翔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全球通胀、美元加息、汇率波动等给小米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投资市场属于环境风险,也是每一个投资者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

相比这种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小米未来业务的难以明朗,可能才是更大的经营不确定性。

分业务来看,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较去年同期478亿元同比下滑了11.1%。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191亿元,同比去年同期209亿元下滑9.0%。互联网服务的收入71亿元,也同比下滑3.7%。

成熟的三大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手机业务作为主心骨,在整体市场放缓的情况下,本季度小米手机出货均价回落至1058元,同比下降2.9%;另外小米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约400万台,整体表现为量价齐跌。

从小米手机业务的全球布局来看,造成主心骨不稳的主要因素是,在国内市场冲击高端市场停滞导致的打折降库存,继而影响整体手机业务。即使第三季度在欧洲海外市场恢复正常水平,但是在中国和印度两个主要亚洲市场的缺口,难以用欧洲市场的性价比产品带动全面增长。

不同于其他国产手机品牌,主要依靠海外市场新增量的获取+提高手机售价冲击高端市场;在全球市场已经颇具成熟度的小米,短期内手机业务增长的唯一路径就是提高手机定位和售价。

不过目前来看,在高端手机市场几经折腾,从全面对标苹果到重启折叠屏,小米的冲高策略依然集中在营销故事,并没有拿出受到市场一致肯定的高端产品。

手机品牌难以高端化,再来看IoT业务。此前被称作小米第二的明星业务,在这个季度和手机一样没有撑住,整体同比将近下滑了两位数,告别此前的高增速。

拆分品类来看,主要是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业务,在本季度出现较大程度的需求下滑。不过IoT业务覆盖品类繁多,其中也不乏亮眼品类,比如本季度冰箱、洗衣机、空调白电三大件,收入同比增长70%。

对于难得的成绩表现,管理层同样看在眼里。在财报会议上,王翔表示未来小米会更关注高端产品,包括智能大家电的白电高端机,做到更高的ASP。基本和成熟的手机业务一样,在IoT业务上,小米未来的突围路径依然是做高端产品,冲击高端市场。

手机冲击高端,白电冲击高端。对于小米来说,想要稳住成熟业务的基本盘,硬件产品的唯一路径就是向上走,做高端产品。但是对于小米这样一家以性价比作为硬件产品基因的企业来说,这个路径显然又是矛盾的。

不仅硬件业务短期来看无解,即使在小米一直抱有期待的互联网业务——软件服务上,第三季度营收为70.7亿元,同比降幅3.7%,为三大业务中最低。但是这在总营收中占比太低的互联网业务,最多为小米扩大利润增长,显然不具备成为主心骨的成长空间。

抢钱抢人抢雷军

整体基本盘的萎缩,没有打击小米造车的信心。

在全力All in的决心下,第三季度小米集团研发开支由2021年的32亿元增加至41亿元,同比上涨了25.7%。此前二季度和一季度研发投入分别为38亿元、35亿元。

研发费用的激增,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等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王翔表示,前三季度公司在造车方面的总投入达18.6亿元,其中三季度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上支出的费用为8.29亿元,对研发费用率的影响提升了1.18%。

在小米汽车尚未实现收入前,研发支出的增加,明显拖累了已经开始萎缩的业务基本盘。

不仅是财报数据上钱力的投入,背后还有人力资源分配的调整。财报中研发人员分配数据显示,小米本季度研发总人数环比增加2445人,其中主要增加的人员来自研发部门,除研发以外的其余人员仅增加了230人。

结合财报会议上透露的目前造车团队研发人员超过1800人,可以判断增加的研发人员投入主要支撑了造车创新业务的进展。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上,小米集团整体表现为对基本盘业务进行降本增效,对造车创新业务加大投入。

这对于致力于技术冲高的小米手机业务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不仅如此,作为小米此前两次从谷底爬出的核心人物,创始人雷军也将主要精力投入了造车业务。

今年1月,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卸任董事长职位。这则消息在市场上被传成了“雷军卸任小米董事长”。

彼时,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回应称:“本来不想解释的,但是发现原来不只是网友们不了解,很多媒体在话题上也省略了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这个全称,直接成了雷总卸任小米董事长了。”

雷军本人在微博回应称,“小米集团旗下有很多家子公司,子公司董事会和法人代表调整非常正常,大家不用误解。”

不过随后在媒体采访中,小米方面透露,雷军退出关联公司董事的原因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造车上,同时高管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

在小米的发展历史上,雷军两次复出带领小米手机业务走出低谷。从积极意义来看,雷军亲自挂帅造车,是对创始人个人能力卓越的肯定;但是从悲观意义来看,此次小米第三次来到低谷,主要将精力用于造车的雷军或许也是主要因素。

在集团内部,小米造车,正不断地抢钱抢人抢雷军。

造车还是造眼镜?

此前,小米在创新业务的战略前瞻性,都领先同一时期其他玩家一个身位。不管是“铁人三项”商业模式,还是后来更名为手机X AIoT的战略布局,小米在战略方向上的前瞻性,是投资者愿意相信硬件净利润5%的生意模式的关键。

可是如今小米基本盘手机X AIoT的商业模式,基本成为每一个主流国产手机品牌的标配。在万物互联的商业土壤下,小米的AIoT又必然不能具有排他性,可以说在这个赛道的产品数量的领先,本质上并不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业绩下滑,造车未成,雷军分身乏术

另寻他途,面向未来的AR虚拟现实和智能电动汽车两条路,雷军优先选择了后者。

前者在集团内部遇冷,小米虚拟现实团队的成员,则成为了各大VR/AR企业重金招揽的人才。7月22日,小米原设计总监南迪二加入字节跳动,此前他曾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虚拟现实方面主导设计过千万级销量的产品。

8月,字节跳动收购北京波粒子科技有限公司,小米曾经VR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马杰思加入Pico VR社交团队。2018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其凭借一款Oculus Go VR一体机使小米在国内VR行业获得高关注度。

伴随着暴风影音等国内最早一批VR创业潮的褪去,整个虚拟现实市场就逐步淡化,直至今天meta所谓100万台VR硬件销量的关键节点出现后,再次迎来大浪。不过这波浪潮中,曾经作为中国最酷消费硬件企业的小米,存在感明显不强。

创始人的选择,显然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走向。

很难说2021年宣布All in造车的小米,是否会比在VR/AR赛道更有机会?但可以肯定的是,所谓的手机厂商造车的智能化优势,目前来看,并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造出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

依上所述,以软件系统能力优势著称的小米,造车到底还有哪些产品优势?至少在雷军对标的苹果身上,相比苹果汽车市场更相信的是2023年或许能够发布的苹果AR眼镜。

时间是所有选择的答案,同样也是所有选择的后悔药。财大气粗如苹果,造车路漫漫,眼镜先落地。对于没有未卜先知能力的小米来说,雷军选择了造车,无异于一场豪赌。

参考资料:

消失的小米VR——智东西

小米卧倒太久,终于快要见“光”——海豚投研

IoT业务能否撑起手机厂商业绩增长重任——MCA手机联盟

       原文标题 : 业绩下滑,造车未成,雷军分身乏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