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20年内,中国电动车只能在国内自嗨?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7-04 17:13:28
热度:

20年内,中国电动车只能在国内自嗨?美国汽车行业开始警惕韩国车的崛起,中国车在全球能不能完成这样的创举?今年5月,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紧接着在6月加息75个基点,是30年来的最大

美国汽车行业开始警惕韩国车的崛起,中国车在全球能不能完成这样的创举?

今年5月,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紧接着在6月加息75个基点,是30年来的最大力度,甚至有猜测可能进一步加息100个基点,全世界被其惊出了一身冷汗。

而随着今年5月的美国通胀数据一出,全世界则被惊掉了下巴,通胀率飞到8.6%,同时连续3个月在8%以上,是40年来新高。

这2组数据身上体现的,是货币问题。而在问题的身后,还继续留下了一串数字:

天然气价格指数同比2021年上涨30%、汽油上涨49%、电费上涨12%,甚至鸡蛋上涨32%、牛肉上涨10%。

已经有不少在美国生活的哥们告诉我,2021年在Costco加满一箱油30美元,现在最贵的时候已经涨破了110美元。甚至于新闻已经报道过,密歇根一警局因油价暴涨无法承担,决定减少警车巡逻。

简单说,通货膨胀压力转嫁到了消费上,也就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汽车市场还创出了一个新纪录,韩国车企的新电动车用几个月的时间追平了特斯拉开始造车后10年时间的交付量。当下,稳稳的排在北美电动车市场占有率的第二名,甚至于马斯克还单独表示了一下祝贺,成为了新的新闻头版。

那么,为何韩国车能在北美市场快速崛起,北美电动车市场的真正格局是什么,中国车有没有复制这种神话的机会,一连串的问题,显然是值得剖析和推敲的。

撕下一系列标签,韩国电动车不算特别强大

大概率,看到那条韩国车成为特斯拉在美最强劲敌的新闻标题时,很多人会被镇住。但,如果分别把这些标签拆开,几个月等于特斯拉10年、市占率排名第二、超过福特销量等等标签都拆开解读一下,还有“特斯拉最强劲敌”之外的另一种答案。

关于市占率第二、销量第二:

现代汽车官方消息显示,1-5月,现代和起亚在美国电动车销量为2.1万台,超过福特Mach-E的1.5万台排在第二,市场占有率也一样排在第二。

不过,占据绝对主导的还是特斯拉,来自 Experian 的注册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售出11.38万辆,占据了纯电动车型市场71.8%的份额。

Model Y销量6.4万台;

Model 3销量5.65万台;

即便是价格昂贵的Model S也有1.14万台销量;

Model X则为7141台。

特斯拉的销量,也超过宝马同期3万多台(宝马为8.04万台),甚至接近于2倍的雷克萨斯销量(6.69万台)。

现代起亚在第一季度的销量分别为,现代9675台、起亚11483台,车型销量分别为起亚EV6的7303台,现代Ioniq 5的8597台,以及起亚Niro EV的4180台。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现代起亚的增长趋势迅猛,但所谓“劲敌”还谈不上。当前的局面,用大家更熟悉的传统燃油车举例,基本等同于“大众速腾的第一季度销量追上了奥迪A6L,但奥迪A4L的销量是速腾的3倍”。

另外,2022年的美国汽车市场数据较往年而言的可实际参考价值也不算高,因为俄乌战争、疫情、芯片荒、通胀的组合影响,让很多车企在之前减产、停产。据预计,美国今年的汽车销量预计将下降17.3%,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研究机构考克斯汽车公司则预计,今年美国汽车销量受全球供应链影响,将下调至1440万辆。

当然,能用几个月时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实属不易,毕竟韩国车在美国市场短期内就快速形成了对日产、大众、福特、雪佛兰相关电动车销量的优势。

便宜,所以就爆款了?

推出新车,然后快速打开销路,成为销量爆款,这是每家企业都想要做到的。对于韩国车在北美电动车市场的破局来说,答案首先关于价格便宜,但不止于此。

根据汽车评论分析师Joseph Yoon的说法,翻译后为:

在美国市场目前有30多款纯电动车型,只有日产聆风等小尺寸老技术车型的售价低于4.5万美元,而现代Ioniq 5和起亚EV6的出现,有4万美元左右的起步价、不错的车内空间,形成了消费者对电动车认知反差。

不过,不能仅凭借一句便宜就给结论。因为现代起亚的新车型也确实在技术上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就比如说,它们使用了800V电气架构,也就有了更快的充电速度,比如说官方信息里所说的,在800V快充下10-80%的充电速度最快18分钟,1分钟最多能增加接近25公里续航

再加上WLTP的最长续航520公里,结合价格来看,充电速度已经追上了特斯拉的V3超级充电桩(官方理论最高速度5分钟充电75英里,合120公里左右)。目前面对特斯拉的短板主要在于,加速性能、智能驾驶2个能力上。毕竟,最便宜的起亚EV6只有170马力,还不如1.5T的思域,而即便是235马力的四驱版,加速时间也才6.2秒,比当前中国国产特斯拉入门后驱版的6.1秒,还要慢。

智能驾驶领域就不用多言了,面对FSD Beta的导航后车辆自己开回家这种能力,当前的韩国电动车还不太够看。但不论怎么说,韩国车在美国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眼前的几个月时间就超过了特斯拉10年的交付量,主因是特斯拉前10年的交付量太低。但,能够看出的是,韩国车在美国市场推动电动车的执行力不错。

2018年的时候,韩国车在欧洲车展的门头打出了“Your turn,elon”的大型广告牌,我们的新车来了,这次轮到你(感受压力)了,埃隆马斯克。时间过去3年,随着新技术车型的投放,它还真正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坐到了第二的位置。

中国电动车在美追平特斯拉?短时间没机会

比亚迪,蔚小理们,中国的主流电动车企业想成为特斯拉的强力劲敌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而且它们也很清楚,自己得像现代汽车一样,除了本土市场,在海外知名成熟市场里也打出声量成绩来,实现墙里墙外两开花。所以,才有了从去年到今年不断的进军欧洲新动作,比亚迪向欧洲出口,蔚来登陆北欧建店,小鹏向挪威出口,甚至岚图都开始布局出海。

但,去欧洲还是去美国,这是个问题。

当前的国际关系里,美国市场已经不是市场容量、消费习惯这些问题了,而是不欢迎中国汽车品牌。资本市场里,美股今年玩了一波对中概股的预摘牌,在国际舆论里不断针对我国,在眼前对中国5家车企的制裁里,美国首次因涉俄业务对中国实体采取动作。

相对友好的欧洲市场,当前也充满了多变,美国开始引导新的北约战略计划,不断提及中国挑战。同时,在欧盟核心国家里,也助推了绿党进入德国联合政府,并在不久前拒绝了疑似大众汽车对中国的投资担保。好在,欧洲的国家更多,同时各国政府换届之后对中国的态度也是不同,因此进入的机会还是更大。

实际局面上,2013年时,比亚迪在离洛杉矶约一小时车程的兰卡斯特设厂,目前已向全美各地供应电动大巴,早在此前有媒体猜测比亚迪将借由此在美国进军乘用车领域,但接近10年过去之后,仍没有相关消息。

且,在不久前比亚迪说刀片电池将供应给特斯拉,也被特斯拉官方辟谣。

同时,美国国会在2020年通过《国防授权法案》,法案禁止使用政府资金购买中国公司制造的火车、地铁、巴士等公共交通设施,但缓至两年后开始执行。当下,距离法案执行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一切充满了变数。

除了比亚迪之外,众泰汽车在彻底倒下之前,还在2018年与HAAH签订合作协议,准备进军美国市场,但最终随着众泰倒下,一切结束。

2018年年初,广汽传祺也宣布希望在2019年进军美国市场,并在底特律洛杉矶建厂国产,但最终无果,有传闻说传祺的英文名与当时总统特朗普的名字冲突,是其明面上的主因之一。

以及,2020年时,奇瑞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汽车谋求进军美国市场,不过也是困难重重,至今年2月,美国汽车制造商HAAH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才刚刚宣布与奇瑞汽车展开深度合作。

但,未来是否会面临像当年众泰那样的局面,犹未可知。国际关系之间的影响,在近期也有进一步被放大的趋势。本来之前已经基本谈妥的长城汽车进军印度市场,收购通用汽车已关停的工厂,在7月1日,由于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计划只能作罢。

在欧美市场实现韩国车那样的成绩,难点在哪?

汽车的竞争分为双轨,一者在中国市场,一者在海外市场。

在本土市场里,中国车和特斯拉的差距在缩小。

今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扩建计划已经确定,尽管现在有着裁员10%的消息,也不妨碍它接下来能有100万/年中国产能的事实。

销量数字上看,2020年,特斯拉的中国销量14.8万辆,2021年,中国销量32.1万辆。它的对手们,价位接近的情况下,只有小鹏2021年的9.82万辆数字最为接近。蔚来最近也已放出了自己面向大众市场的新品牌计划,届时会杀入特斯拉的市场,但那也是2024年才能建成投产的事儿了,2025年才会有初步竞争。

目前的理想汽车,是增程式的“反纯电技术路线”,它的纯电动产品会在2023年推出,目前无法分析。而比亚迪,正在切换赛道正面和特斯拉展开竞争的路上,据今年4月的消息,比亚迪手握40万订单中,有30万左右DM-i插电混动车型待交付,有10万台左右的纯电动车型待交付。加之近期新车海豹的订单量也已公布,比亚迪在Model 3的价位里11天拿到了15万台的订单,而且数量还在增长。

基于以上来看,中国品牌们在中国市场里做的要比韩国车在美国更好,不只是追赶,而是已经实打实的开始了抢份额。当然了,随着特斯拉的产能进一步释放,再来几波涨价、降价的调整,是否能在营销动作上跟的上马斯克还不可预测。

但总之,在自家门口,中国品牌打包下来面对特斯拉有一战之力,而且因为特斯拉的新车规划节奏有一些问题,迟迟没有新的期待感(除非中国特供版低价特斯拉快速推出),接下来的发展局势还是有利于中国车企的。

但,像韩国车那样,中国车短时间在海外市场能开始挑战特斯拉,当前的机会比较渺茫。

“海外的数据合规审查很严,对隐私的保护也很严,目前我国的很多智能汽车都是以计算用户大数据需求来完成主动推送的,而且海外的App生态并不如中国,进军海外智能化的优势能不能发挥出来,能发挥多少,已经是我们面对的问题了。”

这是当下已经完成出海的车企中,一位技术研发人员对路咖汽车的反馈。根据相关消息,最早出海的蔚来汽车,在2019年左右就已经组织团队开始进行符合欧洲数据法规的智能化匹配,同时小鹏汽车也基本于同期开始推进项目。所以,这也就是UN-R155车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2021年8月出台后,蔚来在12月就拿下的主因。

“传统技术方面,比如像理想这种,在底盘结构上被传闻逆向知名企业车型的做法,也没法吃的开。”在近期理想L9上市后,有部分媒体已经对其底盘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与CLAR平台的宝马X5关系颇深,同时此前也有媒体报道过,理想ONE的底盘方面与丰田汉兰达关系颇深。

也就是说,隐私保护、专利保护之下,当前中国车最大的智能化优势,在海外市场能发挥多少是存疑的。根据中国出海市场最密集的挪威市场用户反馈,体验到的优势更多在换电、上门送取车等服务表现上,而非智能交互、智能驾驶这些。从最早出海的车企销量上,2021年均不足千台,爱驰为563辆、小鹏为486辆、蔚来为200辆,成绩有些弱势。相比而言,大众2021年的欧洲电动车销量在12.43万辆,特斯拉为11.57万辆,第三名的雷诺也有6.75万辆。

反而是在中国市场表现很差的MG名爵,因为是生于英国的欧洲老品牌,且价格不贵,最终销量为1.42万辆。

从法规、销量、执政策略上看,欧洲尽管表面上比较开放,但实际上还是十分排外的。在传统汽车领域,丰田、本田、别克、雪佛兰等也同样未在欧洲有好的表现。只有归于雷诺旗下的日产、深耕英国的福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所以,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想用短时间敲开欧洲市场的大门,其实是不显示的。也就是说,想要像韩国车企一样在美国市场快速追逐特斯拉,不太现实。

需要注意的是,韩国车早在1986年就进军了美国市场,用29年的时间才取得了1500万台的销量,而这一时期,也是全球化形态最友好、最高效率的阶段。

中国车Vs韩国车,还要继续争斗下去

同样来自东亚,同样发展迅速,同样有着自己的全球梦。本质上,中国车、韩国车、日本车,在接下来一定会在不同市场里分别直面竞争。

虽然,中国车的出海时间不长,也虽然韩国车能取得 “在特斯拉的本土市场里与其竞争”的局面,但本质上,从产品及技术能力上,二者差异并不大,没有谁能面对对方说自己有决定优势。

800V技术,当下在中国车市里也开始了大规模应用,比如比亚迪、小鹏、吉利、长城等纷纷入局。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层面,韩国车在中国市场里也投放了自己的新技术,但自然语音交互、多屏互动、主动推送、高速导航领航辅助驾驶、城市导航主动领航等等,中国车还是有典型优势的。

不过,除了技术之外,竞争的关键还有企业策略、长期定力、资金来源等问题。

当下,美股已进入不可预测阶段,中概股压力很大,东南亚、欧洲的资本市场则尚处稚嫩,中国资本市场正待崛起,车企们未来从哪儿获得大量融资,去推动自己的技术进步、规模扩张,会成为一个问题。

就在眼前的一周,中国汽车关于资本的故事,分别出现了“360放弃哪吒汽车增资的公告”、“摩根大通在6月22日减持小鹏汽车302.08万股的资料”、“蔚来汽车因夸大盈利,遭知名机构灰熊做空一事”,以及“吉利与百度之间的合作,将更换持股主体”等。

所以,接下来,中国汽车和韩国车谁甩远了谁的话题,还会继续。不过,如今的中国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此前强大很多,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实现全球梦,尽管挑战和困难还有很多。

参考资料:

image.png

2.彭博,Hyundai Quietly Climbs the EV Sales Charts and Elon Musk Notices;

3.Experian美国汽车注册量;

4.考克斯汽车公司(Cox Automotive)对美国汽车产销量的预测数据;

5.现代汽车欧洲,Your turn, Elon | Hyundai | 2018;

6.联合国,UN Regulation No. 155 - Cyber security and cyber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20年内,中国电动车只能在国内自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