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小满抄袭赢不了“大满”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5-25 11:08:38
热度:

小满抄袭赢不了“大满”导语Introduction原创是第一生产力。作者丨杜余鑫责编丨杜余鑫编辑丨朱锦斌过去几天,奥迪小满汽车广告抄袭门事件火遍了圈内外。的确,天王级巨星刘德华、豪

导语

Introduction

原创是第一生产力。

作者丨杜余鑫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朱锦斌

过去几天,奥迪小满汽车广告抄袭门事件火遍了圈内外。

的确,天王级巨星刘德华、豪车奥迪、点击量破亿的优质广告,再碰上“抄袭”这种大反转,不爆都没道理。

奥迪是不是抄袭?满哥是不是蹭热点?满哥有没有抄袭?即便是这件事情充满了无数的争议,但几个事情是肯定的,广告文案抄袭是肯定的,奥迪和北大满哥获得了流量是肯定的,华仔被坑了是肯定的,锅最后是供应商背了也是肯定的……至于其他的争议嘛,你们尽管讨论,没有答案。

当然还有个肯定是,小满抄袭不是广告圈的个案,毕竟有圈内人表示,创意哪有不抄袭?一扒一个准。一时间,万千网友化身广告圈纪委,相继扒出了本田、宝马8系广告的抄袭案例,引得相关品牌纷纷发文或致歉或下架。

至于“反抄袭大军”还会不会继续深拔,大概率是不会了,互联网的热度最多一星期,而且就算有,在小满事件降温之后,也没了流量和关注,谁还在乎抄不抄。

所以这件事儿发生后,外界仅仅是吃瓜看个热闹,但作为圈内人,或许应该关注这件事给行业带来了什么冲击,又带来了哪些思考?文字和创意、版权和维权、流量和疗效,在这个多元、多变甚至是浮躁的时代,是不是发生了新的变化?

现在很多人写作或者创意,基本上先上网搜寻一些相关案例,类似的文章(有时候我自己也不可避免)、创意,看看是否能从中积累一些新的认知和素材,找到一些新的灵感。

不过有太多人选择稍微加加工,或文字标注下来源,这算有点良知的,但更多的则直接复制粘贴,把别人辛苦创作或思考的内容很快变成自己的东西。正如有人说的(不是我说的)那样“天下作者是一家,你抄我来我抄他,抄得有术不犯袭,妙手拈来锦上花。”

其实不管是文字还是创意的创作,都源于知识体系和结构,更源于生活经历、源于观察和思考。长期从事文字或者深度创意工作的人都知道,这背后需要很多洞察、沉淀和积累。一篇文章、一个创意在更多时间和脑暴的精工雕琢,才会露出永恒的闪光点。

可时代在变,当文字和创意要求快速输出,当文字和创意变得流水线,当文字和创意的价值站位和被尊重感被放低,那自然文字和创意的重要程度和重视程度也就被降低了。

所以在层层外包、层层压榨的当下,文案和创意已经形成了一种惰性,翻车在所难免,毕竟他们已经懒得去验证这创意的来源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它强大的检索功能为创作提供素材的背后,也留下了创作中不端行为的证据,这次风口浪尖上的奥迪确实被树了一个典型,即便这是外包方的锅。

当然如果不是在抖音上拥有百万粉丝的满哥发出声讨,这件事情或许也就过了。放到普通人身上,就算拿出证据证明是被抄袭的又如何?到头来外界还说原创者动机不纯,蹭热度,有苦难言。

维权靠热搜,这本身就是一种规则和意识的畸形。更多事实也证明,热搜的力量正在逐步放大,在热搜舆论的左右下,再多的语言、文字都显得苍白,因为更多的人压根就不看你要表达什么,而是在节奏和情绪释放之下一顿猛烈输出,网曝就是这么来的。

很多人觉得是因为抄袭违法成本太低,维权困难,需要建立约束机制,但有一说一,时代的大环境如此,机制约束得了商业和盈利机构(确实需要约束),但约束不了所有人,风气之下,也就习以为常了。

本来创作是一件神圣的事儿,当下这个时代,模仿、抄袭也成了一种创作,美其名曰再创作。

比如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本来就是鼓励这种现象的,这样才能带来更大的关注和流量。

一张图片,一个动作,一种场景,一则故事,一类玩法,从平台到个人、从流量到收益,皆默许了“同款”。当然模仿者比原创者火的,带来去了流量和收益,那原创者有点内心不平、心有不甘可以理解,但那又如何?

流量为上的时代,鉴定一个创意是不是好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改变,特别是社交化的媒体平台和渠道,更是将这种性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过去一则电视广告、户外广告或创意的好与坏,大多存在于人们的影响和评价中,或者存在于最终的广告疗效中。但是现在的数字化时代,从露出、播放、评论、点赞一切都可以得到量化,只要流量和数据觉得是好的,它就是好的,创意的核心作用已经被替代。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内容已经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最廉价的商品。绝大部分的创作者都无法用内容去赚钱,内容仅仅成为吸引流量的工具之一,最终的目的是要去做流量,用流量变现。

都知道文字人都有一种傲骨,认为文字确实具备强大的力量,足以影响他人、甚至影响社会。然而在当下的多元的社会环境和体系下,文字的力量少了流量和关注度这个评价指标之后,它的力量注定会被削弱很多。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流量为上的时代,背后更体现出文字的可贵。就在小满事件阶段,《中文大约的确已经死了》这篇文章也火了,当然这篇文章争议很大,很偏激,也有用中文概括流行文化现象的嫌疑,已经404了,虽然个人对其提到的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但提到中文失去创造力这一点,却也反馈出了一种现象,放在小满事件中,这不也是一种失去创造力的体现吗?

还记得公社创刊时的slogan:原创是第一生产力,放在当下,这背后的含义似乎变得更加深刻了。

       原文标题 : 小满抄袭赢不了“大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