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中汽中心王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规模推广应用逐步市场化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7-09-13 11:31:14
热度:

中汽中心王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规模推广应用逐步市场化 9月13日,由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主办,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共同承办

      9月13日,由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主办,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共同承办的“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研洽会”(以下简称“研洽会”)在南京江宁区成功召开。

    研洽会邀请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共同分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机遇以及合作机会。该会以“智创 共享 新势力 新机遇”为主题,将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一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与共享经济的叠加效应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方向,二是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良好创新和市场环境,三是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背景下,资源、创新、资本如何组合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在会上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发表讲话。

以下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就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现代的一些基本情况,还有我们对未来趋势的一些初步判断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我的汇报主要分四部分,包括新能源汽车发展必要趋势,目前的一些产业现状,主要围绕整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和大家做分享。还有现有的一些主要政策做一些分析,最后围绕这些问题和趋势提出我们的一些预判。

  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来源于能源的安全和近期空气的污染,我们国家到去年年底已经接近2亿辆,现在石油消耗非常高。同时在中国很多大的城市和地区的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据上述两点,我们国家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这也是为我国汽车从大国走向强国,以及我们中国的发展提供一条必由道路。

  同时在围绕着企业行业节能减排,我们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时间表。为了摆脱石油的依赖,逐步实现零排放的途径,同时实现逐步的转型。这张图反映了到2020年我们国家制定了单车排放5升油的标准,目前在传统汽车方面各个企业开展了相应的传统车节能技术的研发,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大家开展了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逐步得到国家的重视,我个人认为应该说虽然智能网联技术与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为我们的节能减排的实现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从国家层面应该说出台了一系列的在围绕着发展新能源汽车一些国家的战略,还有规划,以及支持措施。特别是在2014年习主席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奠定了我们国家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方向和决心。这是总体上的一些初步的战略。

  关于背景,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应该说我们有几个文件都相应提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目标,最早的一个是在2009年汽车产业执行规划当中,曾经提到过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50万辆。在2012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当中提出201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50万辆。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达到300万辆的规模。随着不同计划的实施,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对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别制定了一些总体的目标和发展的预期。

  我们再看看从国际角度来看各个主要的汽车生产企业,还有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在之前美系汽车主要技术路线是围绕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日韩汽车主要围绕着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以及燃料汽车来开发产品。德系主要围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力。我国以纯点驱动战略为导向,在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监控了汽车的技术路线。前天在德国的车展上,德国的几大车企,包括宝马、奔驰、大众分别发布了2025年的计划,比如说大众到2025年计划要发布80款纯电动汽车的产品,预计要达到500动力电池的需求,相当于4个特斯拉的产能规划。宝马有25款纯电动车型,要在2025年实现量产。从这点上来看,从国际角度来讲,各国越来越重视各个企业在纯电动这方面的研发力度,以及产品规划和产品预期。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上来看,我们认为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是经历了五个阶段,研发启动、研发布局、产业化转化、示范推广、初期规模化应用。应该说追溯于九十年代的时候,在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方面进行了科技支撑项目的前期布局。在十五初期重点实施了专项,到目前已经实施了三个半的重大专项的支持,围绕着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和燃料汽车三个车型相关的产业进行研发和支持。在2007年我们正式开始了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的管理,同时介入北京奥运会和2011年的世博会,为后期的也就是2009年开始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从2009年开始,从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实施了三个阶段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初步规模化生产应用。到2020年之后真正会进入到市场化的阶段。从国内的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增长的角度来讲,应该说在我们强大的政策,特别是补贴政策的支持下,自2015年、2016年开始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到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应该说已经占了世界比例的一半以上,2017年上半年我们统计整体的产量18.3万辆,占全球销售的39%。同时在车型分布上应该说纯电动车发展速度也在逐步的加快。

  在纯电化细分市场上应该说我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在高速增长趋势的同时,插电式和混合动力发展有所放缓,这个与我国的纯电驱动的趋势保持一致。燃料汽车在现代产业化进程相对较缓,后期燃料电池汽车会有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趋势。

  从产业集中度上来讲,应该说目前像奇瑞、众泰、北汽、江淮、比亚迪、吉利等在2016年产量达到了29.3万辆,占当年总产量的92%以上。其他的较为分散,产量较低。应该说在传统汽车的不占优势的企业,以及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布局较高的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体量较大的国内集团汽车企业在这方面相对目前发展还是较为缓慢的。在商用车方面,目前企业还是非常的多,比较分散的现象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新能源汽车商用车,包括客车和专用车产能集中度不是特别高,其中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一般,行业整体发展参差不齐。客车行业仍需要在安全方面的重视。2016年有资质的95家客车企业生产了1359个车型,累计13.5万辆,接近70%左右。前10名的企业9.4万辆,接近70%。客车行业因为目前相对进入的门槛相对不高,竞争相对充分,新型企业可能容易脱颖而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客车现在比较多的一个原因之一。2016年,前十名企业有金龙、宇通、中通、安凯等,近几年通过技术和社会资本来结合和重组形成新型企业。比如说比亚迪、南车时代等等,这些企业后发的势头比较高。

  在专用车行业,2016年有122家企业生产了新能源汽车专用车,生产了接近6万辆,其中前十家企业是4.27万辆,占比例72%。现在从专用车市场上来看还是以整车企业占据主导的位置,底盘的企业目前在资金方面相对还有整体的技术实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规模也比较小。

  下面看看动力电池的一些基本情况,到目前为止在公告上有配套车型的动力电池是235家,截止到去年年底行业总的产能超过了120亿瓦时。目前产能上来看应该说与需求量来比还是远远大于现在的需求量。但是优势产能目前总体来讲还不足,我们前段时间和一些优势企业做电话的互访,他们产品的需求还是比较的饱满。从体系上来看,到目前有产量的,也就是形成配套量的动力电池企业现在有170家左右,截止到2017年6月,到今年上半年配套量超过了450亿瓦时,从体系上来看还是以磷酸铁锂和硬壳产品为主。进入到2017年后,三元电池市场开始发力。存在着几个原因,一个是现在电池技术水平进步还是比较快,同时三元电池在客车领域补贴政策领域的一些指标要求,对三元电池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比较好的支撑。

  总体上来看,在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一个是汽车产量增长,电池配套量有所下降。第二个特征,三元电池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第三个特征,配套企业数有所减少。第四个特征是产品能量密度上升比较明显。为什么会有这几个特征呢?从数据上来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是18万辆过一点,同比增长了15%。但是动力电池配套量有所下降,下降了17%。如果从细分的数据上来看可能能解释这个问题,今年车辆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乘用车领域,从配套量来讲动力电池有所下降。但是如果说到今年全年的预估上来讲,动力电池总体出货量应该接近或者超过去年总体的出货量。从三元电池占主导的趋势上来看,随着乘用车的量的增长,三元体系的动力电池,目前像300、400、500wh/kg,其实这种产品也是在逐步的在推向市场。从配套企业来讲,目前我认为通过前两年规范电池条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引导了现有的一些优势的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目前这种前五位的动力电池的占整体的扩大量在80%左右,同时部分的新兴的企业发展势头也是比较强劲,配套的量也是上升的比较快。这个表和去年的表就有一些调整,从能量密度上来看也可以看到三元体系的电池应该说发展的空间是最快和最大,同时在整体的能量密度体系上来讲,三元电池也是占据一定的优势。

  同时从不同车型上来看,乘用车上磷酸铁锂的密度大于100的使用量上相对较小,在客车上大于100的能量密度配套量目前还是相对较大。但是在三元电池上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110-120空间,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应用。在基础设施方面,根据充电联盟的统计数据,到2016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和运营的充电数量超过15万个,相比2015年来讲增加了两倍以上充电桩的数量,有效的充电桩的数量比以往增加的较多。与我们现有的汽车配比上来看,基本上七辆车对应一个充电桩,接近了国际的平均水平。

  从充电的运营模式上来看,目前应该说充电应用模式也是趋于一个多样化的格局。包括从运营商为主导的现在已经逐步扩展到由车企为主导,车和桩的合作以及众筹等等几种模式。这几种模式上来看应该说从公共领域上来讲,运营商为主导的相对比较偏多。从私人领域上来讲,车企主导,还有车桩合作的模式相对较多。但是在公共领域上,目前引领模式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下面在政策方面和大家做一些分享,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政府在政策方面已经初步建立了政策支撑的体系。我们把这些政策进行了归类,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包括宏观政策、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以及管理政策。在这四个方面应该说也涵盖了从研发到推广应用、到产业链环节,这些政策应该说基本覆盖了前端的政策的一些需求。在中后端的政策目前相对还是有所缺陷,后期国家在这方面目前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一些研究。通过政策的支持以及发布,有一个大家很关键的政策,《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已经通过了审核。从申报或者是获得投资核准,实际上来看应该说2016年底到2017年第一季度这是一个比较密集的时期。从企业的特点上来看,目前有整车背景或者是整车经历的企业相对比较多。我们也是期望后期用更多的互联网的企业目前也在积极准备,准备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当中来。

  补贴政策,应该说是从2009天开始经过了三个阶段,涉及七个关键的节点和环节,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包括从2009年的市政限量开始、发展规划、继续推动、进一步做好推动管理政策,以及目前实施的补贴政策。基本上从不懂的环节来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相应的支持的方向和力度,同时在内上也有完善、补充、技术进步方面的考虑。预计后期政策的稳定性、政策的执行性我们也是在和相关的研究机构在进行交流和探讨,希望我们的政策能够进一步的稳定。

  总体上来看,目前我们归纳了在几个方面的一些问题,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成绩来讲目前引人瞩目。在整车、关键零部件、主要设施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整车方面补贴为导向的产品技术路线目前较为明显,市场发展有些不均衡,技术品质目前优质的品质车型还相对较少,同时在安全监管上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私人用户的接受程度上有所偏低。在关键路径上,目前在产能结构上还存在着不均衡性,同时在制造水平,特别是自动化的制造水平上参差不齐,技术研发目前投入我们认为仍需再进一步加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安全程度,这种重视度应该说目前还不足,成本的控制压力特别是上游和下游挤压动力电池行业的成本压力现在非常明显。包括有回收和全产业链上的体系建设,还有政策的实施迫在眉睫。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以及相应的未来可能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目前看应该在建设用地上还存在的缺口比较大。另外在私人领域老旧小区的充电和改造上现在有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有的用户想买车,充电问题解决不了,也延缓了用户对电动汽车使用的预期。还有在公共充电领域上总体上的充电利用率目前还偏低,大部分的运营商还不能达到收支的平衡,在标准上面目前还不够完善,在充电安全上还存在一定的隐患。同时在充电领域方面有行业门槛的现在还是比较低,市场的乱象也是比较明显,这是可能在围绕产品的链条上我们汇总了几个主要的问题。

  从总体判断上来讲,虽然说问题有,但是发展的趋势还是有目共睹,还是不变的。从市场化、产品优质化,以及未来产品的电动化、智能化,以及用户的个性化方面,我个人认为应该说未来我国的汽车发展应该存在着这几方面的发展的趋势。产业链配合应该说也在逐步的强化和完善,这几个方面来讲,应该说我们新能源汽车从量的集聚的增加,目前也逐步向质的提升方面也在转变,政策的倾向也正在向择优扶持的方向转变。比如说今年6月份发改委发的投资核准新的指导意见,这里面对相应的内容描述非常的清楚。从政策的驱动方面,应该说政策驱动正逐步向市场驱动进行过渡,在后期随着刚刚几位领导致辞里面提到双积分后期的实施,包括像未来的政策的实施均由政策的推动向市场引领的方向过渡,目前企业正在加强产品供给侧能力的提升。

  在地方方面,地方保护的条款也在逐步的消除,市场的接纳程度现在在逐步的加强,逐步达到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包括电动化智能网联方面现在国家也在开始进行引领最后在后补贴时代,我认为这种市场竞争也就是说2020年之后,也应该会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的进程,对整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的发展会加速形成。

  从上述的一些判断上来讲,我们提了几个比较宏观的建议,在政策方面也是希望尽快明确。一方面是尽快明确2020年以前的补贴,还有围绕产业链中后游政策实施的措施和时间,希望政策能够在近期内较为稳定,同时现阶段积极开展后补贴时代政策方面的研究。在市场方面,应该说相关的机构应该积极做好市场深入的分析,引导用户对汽车的使用,包括对汽车拥有观念的转变。生产企业我们建议应该积极参与创新的商业模式的研究,同时结合汽车市场的需求。比如说目前我们在动力电池方面也提到,到2020年要达到300瓦时每公斤,以及特有的产品特点能够做好产品的开发和优化。不是盲目的追求能量力度的提升。

  在技术层面依据新能源汽车不同的特点能够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补贴政策是为产业的推动是强行剂,围绕着用户需求、产品特点来合理地做好技术路线的研究和战略的布局。同时在设立方面应该统筹考虑产品或者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下的设立开发理念,为新能源汽车包括二手市场进入回收市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上是我向大家汇报的一些内容,谢谢大家。

Baidu
map